第38章 最後的奉獻(2)(2 / 3)

太皇太後去世20多年以後,在一廢太子期間,他對太皇太後的娘家人、科爾沁達爾汗親王、額駙班第等說:太皇太後在世的時候,“愛朕殊深”,升天以後,“朕常形夢寐,奇異甚多”。他列舉三件事,一是烏蘭布通出兵之前,他夢見太皇太後阻止他,說:你要慎重,不要出兵,出兵恐怕沒有益處。他沒聽信夢中祖母的指示,後強行出兵,果然到半途抱疾而還。

二是第一次親征噶爾丹時,又夢見太皇太後對他說:你這次出兵,能取得重大勝利,但不是你親自獲俘。他當時不能理解。出兵後,噶爾丹遁逃,他自拖諾山率兵追擊。噶爾丹向西逃竄,遇到費揚古。費揚古大敗噶爾丹,“多所俘獲”。這時,他才知道夢兆多麼準。

三是近日廢皇太子之事,夢見太皇太後,“顏色殊不樂”,與他“隔遠默坐,與平時不同”。

俗話說:夢是心頭想。夢,是人們經曆的反映和重現。由於太皇太後在世時,康熙常與祖母商討國是,祖母遠見卓識,每使他心明眼亮,茅塞頓開。祖母不在了,他在思索決策方案時,自然而然地想起祖母:祖母會怎麼說?在反思做過的決定時,又想到祖母:她老人家對我做的事滿意嗎?等等。廢太子時,康熙本是迫不得已,心如刀割,老淚縱橫,也會考慮到祖母和皇後,所以夢見太皇太後和皇後都不高興。回憶和思念形成夢幻,可見康熙對祖母信賴之深。

太皇太後辭世36年後,康熙帶著他對太皇太後的懷念也西歸了。和他的業績一樣,太皇太後一生的貢獻,已融入“康乾盛世”,載入中華古國的發展史冊。

孝莊文皇後撫育順治、康熙兩帝,輔佐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在清朝的建立、鞏固和發展過程中,做出了特殊的、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其主要業績,簡單概括為如下幾方麵:

第一,太宗皇太極在世時,她以皇妃身份協助皇後辦理後宮事務,並開始佐理朝政,獻計獻策,成為太宗皇帝的得力助手。

第二,皇太極死後,在爭奪帝位的鬥爭中,她緊緊依靠兩黃旗大臣強而有力的支持,使幼子福臨順利繼承帝位。對攝政王多爾袞既放手任用,盡量發揮他的才能,爭取他對幼主的擁戴,又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等諸王牽製多爾袞,限製多爾袞擅權,遏製其覬覦帝位的野心。在複雜、艱險的環境中,鎮靜、理智地應付對方製造的一宗宗、一件件奇案,反映出孝莊文皇後政治家的膽識和謀略。

第三,在清軍入關的決策和進軍過程中,她知人善任,以範文程為智囊,順利地實現了大清走向全國的既定目標。在入主中原、進兵江南的關鍵時刻,她旗幟鮮明地反對分封滿洲諸王,以防止地方割據,造就和維護統一的中央集權製國家。

第四,在清算多爾袞罪責的基礎上,調整八旗,徹底解決黃旗與白旗之間的對立鬥爭,實現了皇家直接掌握上三旗、八旗一致拱衛皇權的格局。

第五,選擇和建議順治帝立玄燁為太子,繼承帝位。並親手自幼培育、訓導。由於福臨幼年養育在生母身邊的時間比較長,孝莊文皇後也存在女性的弱點,對兒子過分溺愛,嬌生慣養,以致福臨比較任性,缺乏克己自律能力。看得出,她汲取教訓,在撫育孫兒時,將嚴師與慈母的天職統一於自身,循循善誘,指點修身、治國、平天下之道,終於成功地培養出一位傑出的皇帝。

第六,她雖然接受漢族文化有過遲疑,但總體來說,她不墨守陳規,而求真務實,勇於改革創新。如創建上三旗大臣輔政體製,改革皇位繼承製度,建立禦門聽政製,革除多項喪葬舊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