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3 / 3)

梁臨月掉頭朝東走,走過胡臘梅身邊,她問他:“你上哪兒去?”

“你不叫我回去,我往那邊去。”梁臨月邊說邊走。

“我跟著你。”胡臘梅跟在梁臨月身後。

“你跟著我?”梁臨月心頭一動,不由停住腳步回頭看著胡臘梅,“我走到哪裏你跟到哪裏?”

“嗯,你走到哪裏我跟你到哪裏。”

梁臨月呼吸急促:“我要走很遠很遠呢?”

“我跟你走很遠很遠。”

梁臨月抑製著心跳,盯著黑暗中的胡臘梅:“我要走到天邊去呢?”

“我跟你到天邊去。”……

梁臨月、李秀圃、仲淑燕、胡臘梅走過白石橋,來到君子長生館。他們或坐或立,或倚欄靠柱,心曠神怡⑾地觀賞著滿塘鮮豔奪目的荷花,以及園中仙境般的樓台亭榭。梁淑秀情不自禁地讚賞著:“景色真美,簡直是‘市內桃園’。”

“是‘世外桃源⑿’。”肖誌軍糾正她。

“市內桃園。”梁淑秀笑嘻嘻瞟一眼肖誌軍,跑到仲淑燕跟前:“姑姑您看過《紅樓夢》,這裏像不像大觀園⒀?”

仲淑燕笑笑:“我沒見過大觀園,不知道像不像。”

“你爸爸去過北京大觀園,問他像不像。”李秀圃說。

“我也去過北京大觀園。”肖誌軍說,“大觀園比這兒大,景點多。”

梁淑秀陶醉地說:“我真想寫首詩抒發抒發,可惜不會;姑姑您寫一首吧。”

仲淑燕指著李秀圃:“叫你媽媽寫。”

“我不會,我哪會寫詩呀。”李秀圃指指胡臘梅:“去叫阿姨寫。”

“我更是‘十竅通九竅——一竅不通。”胡臘梅笑著說,“叫你爸爸寫吧。”

肖誌軍說:“讓大舅和仲阿姨合寫一首。”

“對,姑姑和爸爸合寫一首。”梁淑秀將仲淑燕和梁臨月拉到一處。

仲淑燕躲閃著:“叫你爸一個人寫吧。”

“不,您倆一起寫,姑姑比爸爸寫得好。”淑秀把仲淑燕推到梁臨月身邊。

梁臨月:“淑燕別推了,咱倆合寫一首七絕,聯句,一人一句。”言罷對景思索。仲淑燕亦開始琢磨。

梁臨月:“第一句有了:‘搖紅滌翠神仙境,’”

仲淑燕沉思一下說:“柳綠荷香百姓家。”

梁臨月接著說:“玉宇雕欄關不住,”

仲淑燕隨口對出:“春風紅透滿池花。”

梁淑秀和肖誌軍已用筆記下,他倆站在荷花塘邊同聲朗誦:

搖紅滌翠神仙境,柳綠荷香百姓家。

玉宇雕欄關不住,春風紅透滿池花。

遊人向兩個年輕人投去讚美的目光。

胡臘梅含笑注視著兩個孩子。

李秀圃目光憂悒地看著並肩而立的梁臨月和仲淑燕……

注釋:

①拾掇(shíduo)——整理;收拾。

②事必躬(gōng)親——躬親:親自。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③上穀八景(保定八景)——上穀,是古郡名。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為上穀郡,保定位於其中。後來保定成了河北的都會,人們就把保定稱為上穀。上穀八景,就是保定八景。1.市閣淩霄——大慈閣;2.奎樓應宿——殘牆今尚在,古樓已無存;3.橫翠朝暉——朝暉尋遍地,何處是樓台;4.蓮漪夏豔——古蓮花池;5.東皋春雨——幾度春風幾度雨,百花散盡暗香來;6.西刹秋濤——尋覓古城的小橋流水;7.雞水環清——汲水耳聞鳥飛鳴,欲問滿城清幾許;8.狼峰競秀——狼牙山。

④巍峨(wēié)——亦作“巍峩”:高大雄偉。

⑤鳴霜樓——鍾樓,位於保定市裕華東路西段路北側。建於金大定間(1161-1189年);明宣德間(1426-1435年)重修後稱為宣德樓,成化間(1465-1487年)重修後,改稱幹雲樓;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之後,又改稱鳴霜樓。

⑥濯錦亭——在蓮花池園內東北。清同治“蓮池十二景”之一。瀕臨池水,紅柱相托,飛簷微翹,四麵虛敞。相傳,曾為張柔府內婢女洗衣之處,取唐代大詩人杜甫“濯錦江邊未滿園”詩意為亭名。春夏登臨,觀池中景色,分外賞心悅目。

⑦臨漪亭——又稱水中亭,現名水心亭。在蓮花池水中央。此亭與蓮花池為園內中心風景點。清同治“蓮池十二景”之一。

⑧遊人如織——形容遊人多得像織布的線一樣,密密麻麻。

⑨宜人——謂合人心意。

⑩君子長生館——位於古蓮花池園內正西麵。清同治“蓮池十二景”之一。門額有“君子長生館”五字匾,寓“君子之德,與世長存”之意。建築典雅,環境幽靜,景色絕佳。

⑾心曠神怡——曠(kuàng):開闊,開朗;怡(yí):快樂,愉快。指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⑿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地方。(出處):晉?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地方。

⒀大觀園——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中為賈妃省親修的別墅。它不僅是紅樓人物活動的藝術舞台,也是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總結當時江南園林和帝王苑囿創作出來的世外桃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