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進退,懂舍得。人人都知道前進不容易,但是有幾個人真正能把握退的真諦呢?人們常常會埋頭於如何進的疑惑,卻從來不知道退也需要睿智。
1.力能則進,否則退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鄭、息兩國之間因為言語上的一些爭論,播下了仇恨的種子。鄭國的鄭莊公由於國內、外的事務,多得使他無暇顧及息國。因為在鄭莊公時期,鄭國已經成為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而對於這樣的僵持局麵,息國的息侯反倒難以再忍受下去了。他需要有個了斷,所以在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動了戰爭,而鄭莊公很輕鬆地就打敗了息國的進犯。事後,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息國快要滅亡了。因為息國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夠取勝,就出師征伐強大的鄭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事嗎?
可惜已經討伐鄭國失敗的息侯,卻不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春秋時代的小諸侯國,都依附強國的保護而生存,稍不順從,隨時都有災禍的降臨。息侯隻是這樣的一個小國君,與他同樣的小國君,當時還有很多,蔡國的蔡侯也是。他們二人分別娶陳國媯氏家族的兩姐妹為夫人,這兩位陳國女子都是當時婦孺皆知的大美人。息侯夫人有一次從陳國看望親人回來,途經蔡國時,想順便去探望姐姐蔡侯夫人。不料蔡侯早已對她垂涎三尺,他借口盡地主之誼,命人熱情款待。當酒酣耳熱之際,蔡侯露出輕薄的本性,竟然拉住息侯夫人的手不放。息侯夫人為了保持國君夫人的尊嚴,不待筵席結束,便匆匆率領眾人拂袖而去。息侯知道後,認為蔡侯欺人太甚,於是下定決心,非找機會報複不可。可是息國剛剛打了敗仗。力量薄弱根本不是蔡國的對手,息侯就想了一條“借刀殺人”的計策。他派人向楚國進貢,並趁機向楚文王獻計:“蔡國自恃與齊國友好而不服楚國,若是楚國假裝攻打息國,息侯求救於蔡國,蔡侯必念在與息侯是連襟的關係而出兵相助,然後息國與楚國合兵攻打蔡國,必然可以生擒蔡侯,此後不怕蔡國不向楚國進貢。”
當時正是楚文王時期,楚國勢力日益強大,許多小國,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蔡國一向不買楚國的賬,楚文王懷恨在心,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他一聽息侯的主意,頓時大喜,興兵直奔息國而來,息侯假意驚慌失措,求救於蔡國。蔡侯果然親率大軍來救,安營未定,楚兵與息兵就四麵包圍進攻。蔡侯走投無路,終於被楚軍俘虜。他見息侯竟然大張旗鼓地犒勞楚軍,才知道自己中計,於是對息侯與楚文王恨之入骨。蔡侯在楚營大罵不已,楚文王大怒,下令烹殺蔡侯以祭太廟。楚國大臣鬻拳不顧生死犯顏直諫,說明了不殺蔡侯的好處,楚文王這才下令赦免了蔡侯,並撿了個好日子,在宮中宴請蔡侯,為他餞行。酒宴中,美女佳釀當前,賓主都有了幾分醉意,楚文王醉眼惺鬆地對蔡侯說:“你平生可曾見過絕世美女嗎?”蔡侯想起此番幾乎沒命,就是因為息侯夫人而起,於是乘機答道:“天下絕世美色雖然盡在大王宮中,但是還沒有一個人的容貌能超過息侯夫人的。”
楚文王不禁心動,壓低了聲音問道:“我怎樣才能見到她?”蔡侯慫恿說:“以大王的威德,何求不得?”不久楚文王率領大軍,以巡視為名,來到息國。息侯自然親自迎接,並設盛宴為楚王慶功。楚文王在宴會上,趁著酒興說:“我幫你擊敗了蔡國,你怎麼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隻得讓夫人出來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見息侯夫人,馬上魂不附體,決定一定要據為己有。第二天,他舉行答謝宴會,卻早已布置好伏兵,在席間將息侯綁架,輕而易舉地就滅了息國。息侯夫人在宮中聽說息侯被綁架,倉皇奔入後院準備投井自殺,不料被楚將鬥丹攔住,鬥丹勸她說:“夫人不想保全息侯的生命了嗎?”就這樣,經過了一番痛苦的選擇,息侯夫人決定忍辱偷生。而楚文王果然一見到她,就魂不守舍,答應不殺息侯,並在軍中立她為夫人。因為她長得麵如桃花,就把她叫做“桃花夫人”。息侯被楚文王安置在汝水,讓他守著息國的宗祀。不久息侯鬱鬱而死,息國自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