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當然可能沒有那麼好的天時、地利、人和可以取得像梁氏家族人物那樣的成就,成為曆史豐碑式的人物,但是我們可以從梁氏家族的百年輝煌中學到在時代以及個人前途中選擇並堅持的方法。
我們還可以看看甲殼蟲的生存方法:它們勤勞——每天早早地“起床”;它們堅韌——長時間站立著一動不動;它們具有生存的智慧——用背麵光滑的甲殼對著晨風吹來的方向,所以,在幹旱的沙漠裏,它們采集到了生命的甘露。
如果我們回首往事時,不因曾有過的某些瑕疵而懊惱、悔恨,心如明鏡,讓自己活之安然,去之坦然,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對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來說,得到不是目的,樂趣才是目標。發明家愛迪生就曾說道:“我這輩子沒工作過一天,每天都遊戲玩耍,快樂無比!”如果你懂得“知足”,那你就是生活中真正的“贏家”。很多人生情境是囿於我們的不滿足,所以,我們極力爭取,越是要得多,反而越覺得不夠,本來擁有更多的,因為貪心反而變得太少。
當我們也努力讓自己也擁有甲殼蟲般的勤勞、堅韌的品質和智慧的頭腦時,還有什麼奇跡不可以創造呢?
8.清空心靈
在一座縣城裏,有一位老和尚,他每天天剛亮的時候就開始掃地,從寺院掃到寺外,從大街掃到城外,天天如此。小城裏的年輕人從小就看見老和尚在掃地,那些做了爺爺的,從小也看見這個老和尚在掃地。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安然地圓寂了,可小城裏的人誰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歲。過了若幹年,一位長者走過城外的一座小橋,見橋石上鐫刻著字,字跡大都磨損,老者仔細辨認,才知道石上鐫刻著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傳記。根據這個記載推算,他活了137歲。
據說老和尚在世時,有一位將軍在這個小城紮營,突然有一天他放下屠刀,懇求老和尚收他為佛門弟子。這位將軍丟下他的兵丁,拿著掃帚,跟在老和尚的身後掃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對著他唱了一首歌: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空掃地,
人人都把心地掃,
世上無處不淨地。
有人說這是傳說,也有人說這是真事,有無此事並不重要。但這個故事能使人徹悟打掃心地的要義:心明清淨才是人生智慧的提煉和升華。
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要清理一番家裏的物品,有保存價值的留下,把估計意義不大的賣掉,甚至幹脆扔進垃圾桶。這種清理讓人感到無比快樂,每做一次,就有一種又丟掉了一個包袱的感覺,那種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生活的壓抑感也會一掃而空。
人的心靈其實也像一個家,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管你名氣有多大,職位有多高,也不管你擁有多少金銀財寶,你都無法突破這種限定。而人生一世,難免有挫折、失敗、不幸,難免有煩惱、寂寞、孤獨,這些東西就像舊書報和廢手稿一樣,它們於你的人生毫無用處,卻侵占了你大量的生命空間,如果不及時清理掉,它們就會慢慢地膨脹,讓你的心靈變成一個垃圾坑。
清空心靈,就是要清空世俗生活積存的枯枝敗葉;清空心靈,就是要收獲未來的光榮與輝煌;清空心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自由與獨立。
清空了心靈,我們也就有了讓生命一次次遠行的條件。
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曾有過的某些瑕疵而懊惱、悔恨,心如明鏡,讓自己活之安然,去之坦然,也就處在人生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