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顯然是走出來了。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少在晚裝上已基本清除了男性化的痕跡。而就在此時,男裝的粗獷與硬朗也開始逐漸弱化。很明顯的是,從1995年開始,阿瑪尼男裝就減少了粗紡麵料和寬鬆款式。到2000年以後,男裝的女性化漸趨成形,而這和我看到日韓青年在中國買女裝的時間點剛好吻合,可見流行趨勢傳遞得多麼迅速。同時這也說明,此一變化並非單一品牌的做法,而是一種共同的傾向,甚至不分東方與西方。它好像不單純是服裝形製的改變,還代表著社會潮流的變遷。跳脫出服裝,我們想知道的是,這是什麼變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遷?
我們還是從服裝設計上找答案吧。從阿瑪尼的回顧展可以看出,它最近這30年的曆史,就是一個讓女裝擺脫男性化,讓男裝走向女性化的曆史,這似乎是一種消弭性別界限的過程。也許這一過程比我們想象得要早很多,比如當初的女裝男性化,其實那早在伊夫·聖·洛朗乃至可可·香奈兒的設計上,就已經有苗頭了。大概消除兩性界線一直以來就是全社會的追求,隻是以前重點在女性身上,現在則轉為男性。以前有政治色彩,爭取兩性平權,現在則隻為審美,無關意識形態。身為設計師,總能提早感知社會的細微變化,並將其投射到自己的設計中。難怪這個回顧展中就有一章是以“GENDER”(“性別”)為題,看來,什麼是性?什麼是性別?什麼是性別差異?所有這些問題都會糾纏於設計師的內心,其作品通常就是糾纏的結果。
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不同的設計師,糾纏的結果卻總是相同。就拿迪奧新款的男襯衣來說吧,從領子到門襟,從袖籠到袖口,無一不是女裝形製。可穿在男模特身上,並不會讓人感覺奇怪。之前一家工廠送了我一條男褲,腰頭低到肚臍下兩寸,高彈麵料將臀部和大腿緊緊包裹,褲腳微喇,這活脫脫一條女褲嘛!至於緊身收腰的T恤和毛衣,大V領、大圓領,甚至微露肩膀的一字領,這些在女裝中都算性感的元素,時下在各大品牌的男裝上也已比比皆是……
過去若有人敢這麼穿,我們一定斥為很“娘”,但現在我們自己也這麼穿。充分展現身體曲線、盡量裸露光潔肌膚,這些過去屬於女性或gay的著裝風格,正日益為更多的男性所接受,陰柔之美似乎正在成為普世的美感。性別的鴻溝正在急遽收窄,這變化的趨勢不是兩性互相靠攏,卻是男性趨向女性。這一趨勢的內在動因,或許就來自於當今世界的多元和心態的開放,它讓不同的性取向之間越來越能相互包容。即便是徹底的異性戀者,也對同性戀和雙性戀給予充分的尊重,並接受他們的審美偏好和鑒賞品味。
身為最敏感的一群人,設計師們或許就感受到了這樣的社會脈動,這便是男裝女性化的內在原因,它讓大多身為同性戀的設計師們,能多釋放一些內心的糾纏。而我作為異性戀者,從中感受到的是社會的進步與品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