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我曾見過居住在中國大都市的日本和韓國小夥子,苦於找不到符合他們著裝品位的衣服,隻好去女裝店購買偏中性的女式外套。看著那些日韓青年靦腆地站在鏡前試衣,我心中不禁掠過一絲同情,從他們的生硬漢語和彬彬有禮中,我感受到的是些許的無奈與勉強。以他們現在的著裝品味,已經發展到偏愛那種收腰大、下擺短、袖子長、袖籠窄的陰柔風格,在中國市場上當然找不到這樣的男裝。因為按照傳統標準,這都是典型的女裝元素,怎麼會出現在男裝上呢?可是近年來,國際時尚潮流的確在發生著一種變化,那就是女裝元素被越來越多地用在男裝上。也許你沒有覺察,但這一趨勢卻已悄然形成。不經意間,男裝女性化已是蔚然成風。可那時國內尚無此種風氣,這才擠兌得日韓潮人們跑去買女裝。
不過,若以此就評說中國人對時尚的感覺有多落伍,倒也有欠公允,因為這種變化也隻是近五六年才有的事,此前的男裝都還很“男性”。而這一改變之所以會發生,之所以現在發生,應該也是其來有自。為了說明這一切,請允許我用阿瑪尼做例子,因為2005年的“阿瑪尼回顧展”上海站為我們提供了完整而清晰的證據。
如果你對那場小有轟動的展覽還有點兒印象的話,便不難發現,在2000年之前的20多年中,阿瑪尼的男裝都還很“MAN”,尺寸偏大、棱角偏硬、肌理偏粗、顏色偏暗,就跟你現在看到的中國男裝一樣。可是,從2000年開始,阿瑪尼男裝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各局部之間的尺度關係控製得更“小”、更“緊”,更接近於女裝的尺度關係,從而使男裝也像女裝那樣,以突出曲線為主,線條變柔和,棱角不鮮明。但如果你更仔細地觀察就會發現,這看似突然的變化,其實隱含著一個漸變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從女裝開始的。從展覽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更早的時候,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中到80年代末,阿瑪尼最鮮明的風格反而是女裝的男性化,這與現如今的男裝女性化簡直就是截然相反。那時候,即便是在最有女人味兒的裙裝和晚裝上,我們也能見到大量硬朗的男性線條,更不用說褲裝和外套了,用今天的觀點看,那基本就是穿在女人身上的男裝。也許那就是當時全球的時尚風潮,從那個年代的西方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同樣的景象,不知這與那個年代西方的社會思潮是否有關。
但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阿瑪尼不斷想要擺脫這些硬朗的線條,這種掙脫的努力其實構成了那些年代阿瑪尼女裝的視覺主流。真的要感謝上海展覽的組織者,展品非常豐富翔實,而且按時間順序排列,這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可以“考證”出設計師內心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有點兒漫長,也有點兒掙紮。從展品中我們可以看出,直到很晚,還是時不時地見到男性線條在女裝上的“複辟”。這當然很正常,讓設計師拋棄已有的線條感,絕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阿瑪尼是一位跨越了那個年代的老人家,和從未經曆過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當然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