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豐乳肥臀(1 / 2)

伴隨著男裝的女性化傾向,過去差異明顯的性別元素,如袖子和下擺的長短、袖籠的寬窄、收腰的大小等等,現在越來越“雌雄莫辨”了。每每看到那些用盡女裝元素,設計超“娘”的男裝,總不免心生感慨:“還有什麼不能改變?”

其實也不盡然,有一條界線就從未被逾越,那便是門襟的方向。男裝門襟始終是左壓右(扣眼在左、扣子在右);女裝門襟永遠是右壓左(扣眼在右、扣子在左)。無論時尚風潮往哪邊吹,門襟的方向都永不改變。

誰想得到,性別差異的底線,竟然是在門襟這個最不起眼的小細節上!

按理說,門襟朝哪邊開,本不該劃分男女。隻要不是左撇子,穿衣服時當然都是扣子在右邊最舒服。可女裝為何偏偏反其道而行呢?這並非沒有緣由,也不是無關緊要,它源於20世紀之前歐洲社會的社交風氣,但其內在意涵又不僅限於此。

社交既能成風,其載體必是上層社會的“富”極無聊。在傳統歐洲社會的語境中,社交之意,無非男女,這是永恒的主題,也是不變的“性”趣。此種意念自然會反映到著裝風格上,那就是竭盡所能地展示性感、增強引力。因此,當時的社交禮服大都是上麵緊身、下擺張大的裙裝,以突出女性的身體曲線。看來歐洲人的性感理念,同樣來自於原始的豐乳肥臀。至少在這一點上,他們也不比那些所謂的“未開化”民族開化多少,若再比較這豐與肥的程度,那還是相距甚遠呢。

既然程度不夠,就隻好借助衣服來修飾了。在裙擺內側裝上一個金屬裙撐,盡量把裙擺撐大,以此來模擬肥臀。肥臀還可以模擬,豐乳便有些難辦了(想必那時歐洲人不知道隆乳技術),看來隻有硬擠一途,別無他法。其結果便直接導致了禮服的上半身要緊到必須有女仆幫忙才能係得上,由於跟女仆是麵對麵,所以扣子必須放在左門襟,才能對上女仆的右手,這就是女裝門襟右壓左的起源。

如此一擠,當然性感。但這性感的門檻兒可是著實不低,怎麼著也得出身優越、有錢有閑,要是雇不起仆人,您連衣服都穿不了。但如果據此就認為歐洲社交場合都是清一色的“上流”,那可就錯了。它雖有勢利、做作和庸俗的一麵,但也另有一番豐富、平等與包容。這裏既有世襲貴族、花花公子、高級軍官、名商富賈、貴婦名媛,也有藝術家、設計師、酸文人、交際花,無論宴會、沙龍,還是騎馬、打獵,有錢有勢和沒錢沒勢完全可以混在一起,各取所需。正所謂有人傾才,有人慕藝,有人迷色,有人愛錢。有人想尋找金主,有人要建立靠山,有人欲物色情婦,當然,也有人在追求愛情。於是,它成了許多出身平凡者改變命運、出人頭地的另一種途徑。沒有這樣的社交沙龍,出身孤兒院的加布裏埃爾小姐,就不會變成可可·香奈兒,也就不會被人包養,不會找到資助者,更不可能創立自己的品牌,自然就不會有今天的香奈兒品牌,即便她再有設計天分。

所以,你也不能說,這社交場合就不是歐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動力之一。隻不過在場合內的人,在當下那一刻,是不會想這麼多的,畢竟人家還要顧著自己的那點兒事兒。但不管所為何事,終將歸於男女之事,這就是西方傳統社交的本性。也正因為此,才使得西方的社交場合充滿了性暗示、性渴望、性召喚,這自然成為晚裝設計的核心理念和唯一目的。換言之,就是要讓參加社交的女性亮麗、風騷、浮誇、招搖,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展現女性的韻味。即便現代西方的社交活動已經不複當年那種含義,但晚裝的設計以性感為核心已經成了傳統,凡是偏離了這一核心的晚裝,必定設計得不精彩,不管你穿它的真實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