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對於路易·威登家族來說,那段曆程究竟意味著什麼,是不堪回首的曆史夢魘,還是意義重大的曆史機遇?不管是什麼,有一點可以肯定,它讓路易·威登家族不至於像那些失去古堡的家族那樣,遭遇財富被重新分配的命運,否則,我們今天或許就看不到LV包包了。
不過,像古堡這樣的財富,無論再怎麼被分配,它都是好好兒地待在原地,誰也帶不走它,隻是換換主人的名字而已。但對於被分配的舊主人而言,這未必就是壞事,因為那些看上去依然好好兒待在那兒的古堡們,其實已經徒有其表,內部狀況早就大不如前。這些頂級奢華生活的標誌已然殘破不堪,對於它們的擁有者來說,那已經不是享受而是負擔。
為了維護這些古堡,必須投入大筆費用。無論是戰爭中僥幸得以保住古堡的老貴族,還是靠發納粹財買下古堡的新富人,除少部分之外,現在大都成了空架子,手裏有古堡,口袋卻沒錢,根本就無力維護。而法國政府又很想保留古堡文化,可是也不想掏錢出來進行維護,於是便打起外國買家的主意。現在,待價而沽的法國古堡比比皆是,而且標價不高,法國政府也有意促成外國買家前來收購,但這中間其實有個不大不小的陷阱。
古堡雖然價格不貴,但維修費用卻高得離譜。法國政府規定,維護古堡是擁有者的法定義務,必須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維修中用到的一切物品,如家具、牆紙等,都必須使用建造古堡的那個年代的物品,否則視為違法。比如它原本貼的是中國明朝的絲綢牆布,那麼更換時就必須也用同樣的東西。大部分外國買家都是買下後才得知這些規定,買之前政府不吭聲,買下之後,罰單跟著就來了。對於外國買家來說,買下古堡後,首先不是享受,而是花錢維修。而且這些古堡實在是屋況不佳,每年都要耗費屋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更諷刺的是,跑來趕搭收購古堡這班“地鐵”的,竟然就是當年德國占領軍的盟友——日本人。戰後的日本迅速成為世界新富,又經過幾十年的財富積累之後,自認為可以來摻和古堡財富的第二次再分配了。於是,日本的富人圈一度突然掀起了古堡熱,其實都是錢多燒的。因為他們很快就發現,那根本不是什麼奢華品,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無底洞,永無止境的維護開銷,遠遠超過了購買時的一次性投入。這班“古堡地鐵”顯然很忽悠人。
最後,日本人的對策也很絕,直接中途下車,索性棄之不管,就當把它給扔了。可是,此前已經投入的銀子,也就打了水漂兒。原本想來參與古堡財富的再分配,結果自己卻被人家給再分配了。真不知這是對法國人的曆史補償,還是對日本人的曆史報複。不管怎樣,這大概都是特呂弗拍攝那部影片時所沒有想到的吧?
特呂弗最終以東方式的皆大歡喜結束了影片,而古堡交易的戲碼卻還沒有停止的跡象。據說,來自中國的買家又開始對它感興趣了。看來,這班“古堡地鐵”還遠未到末班時間,未來誰將會搭上開往巴黎郊外的最後一班地鐵?是不是我們這些同樣來自東方的中國人呢?那又會是皆大歡喜的結局嗎?
還是去問天才的特呂弗吧,如果他還活著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