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以力證道篇(一)(1 / 2)

所謂的作者反擊,並不是說作者真的能跳出來對我放個大招之類的。而是指主角身上的設置會提前發動。

作者把“主角對反派的態度從友好轉為敵對”這個設定預製在主角的身上,發動是遲早的事情,就像定時的炸彈一樣。而我一手引發出無數故事的巨大變化,打破了作者的劇情規劃,也就刺激了這個定時的炸彈,將它提前引爆。這類似於中醫治病,患者體內有暗疾,就要先設法使毒火發散出來,於體表結成瘤瘡,再一舉割除,不留後患。

孔子曰:“裝逼不成,反被打臉。”這種方法最大的風險,就是毒瘡控製不好,反而禍及全身。但我不得不這樣做,否則按照作者的計劃一步一步來,我就再也沒有什麼獲得自由的希望了。主角也隻能繼續當一個傀儡。

下方的無數故事如氣泡翻湧,挨擠在一起。忽然有一個氣泡陡然變大,迅速上浮,在我還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就衝出了黑暗深淵,來到我的麵前。將我與主角吞噬進去。

牽一發而動全身,我打亂了作者的寫作大綱,提前讓主角體內的設定被激發,當然會引動某些別的反應——譬如這個故事。

我感受了一下,發現自己與那些輪回者之間的聯係依舊存在,大概是因為根本意識超脫故事的緣故吧。

——主角?你能聽到嗎?

我試著用根本意識給主角發了一條信息,但沒有回應。

被切斷了?不可能呀,作者沒辦法對故事世界做出這種程度的幹涉。

“師弟,你說那位鴻蒙天尊是個什麼人物呀?前些日子他渡天劫成就混元道果,驚動洪荒,真是令人羨慕。”

接引師兄熟悉的聲音響起,我們似乎正在往紫霄宮趕去。

啊呀,我又成準提了。

紫霄宮的布置一如往常,但有一點不對勁——蒲團太多了。

理論上來說,紫霄宮中應該隻有六或者七個蒲團才對,具體數量取決於作者設定,但這些蒲團都是聖位的象征,毫無疑問。

但現在,紫霄宮中足足放了三千個蒲團,對應三千大能。

啊呀,我真是很久沒有遇上這種洪荒故事了,不知道是作者終於鼓起勇氣打破了一個俗套,還是說我是在那種故事中……

“道祖鴻鈞之道與為師之道不同,然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們來聽聽也是有好處的。”一個聲音從紫霄宮門口傳來,眾大能紛紛轉頭想看是誰在聖人道場說此大話。

“貧道花果山鴻蒙天尊張寒,見過諸位道友。”走進來的那人邊說著,邊釋放出聖人氣勢,壓得所有人不敢多嘴說他什麼。他身後還跟著幾個人,看起來就是他的弟子了。

“原來他就是那位鴻蒙天尊,成聖時候的氣勢不遜道祖。”接引師兄在旁邊喃喃自語(其實張寒以力證道,比鴻鈞斬三屍證道的實力要高,成聖威勢也更強。但因為鴻鈞是天道選定的道祖,所以天道在他成聖時推波助瀾了一下,才顯得跟張寒的威壓相同。)。

等等!

這是什麼呀?

為什麼還有括號解說在我的腦海裏蹦出來!

假如作者覺得沒說清楚,完全可以再解釋幾句,為什麼非要用括號的形式附在後麵呢?括號的出現,會給讀者一種“這個作者都沒辦法在正文把話說明白,還要補充說明”的感覺,對於閱讀體驗來說可是大打折扣。

況且……主角名字叫張寒,以力證道。

我之前以為作者打破俗套真是高估他了。

這分明是倒退到了一個更大、更古老、更毒的俗套故事之中。

一個連名帶姓的主角,一個以力證道的主角,一個住在花果山的主角,一個明明已經成聖還要強行來紫霄宮聽道的主角。相比起來,“鴻蒙天尊”的道號已經顯得無關痛癢了。

我幾乎已經預感到了這是個什麼類型的故事了。這類故事誕生的時間都非常早,那個時候,聖位蒲團、立教成聖之類的後起套路還未出現。哦,不要誤會,這並不意味著該類故事不雷人。相反,我可以念兩句詩來描述一下它們:

無上神霄天雷王,一切雷文汝稱尊。

這類故事是眾雷之雷,是太古毒雷,是雷文界的九天應元普化雷聲天尊。

它的名字就叫做“以力證道”。基本上這類文裏是沒有什麼人物邏輯可言的,劇情弱智,角色無腦,文筆小白,作者能堅持寫完就是奇跡。

不過話說回來,作者選定這個故事對於控製主角而言的確是最合適的。因為這種故事多半靠作者意誌強行推動,大開金手指,才能進行下去。換句話說,主角身上的氣運要比其他故事中都要濃厚。

主角的情況與我相反,氣運越濃厚,對根本意識的壓製就越重。難怪我沒辦法用根本意識跟他取得聯係,恐怕主角現在已經完全變成走劇情的傀儡了吧。

看來我還是猜錯了,作者給主角準備的設置並不是什麼“看到了某某情景受刺激,立刻對反派朋友轉敵人”。而是非常具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色彩的“被氣運壓製著強行走完劇情,感受到故事在主動反抗著超乎故事的、病毒般的反派,然而悲劇地失敗了。於是他領悟了自己角色的真諦,開始對抗反派”。想必那段東皇太一劇情的虛假記憶也因此得到了解釋吧?他會認為是那個故事在利用他欺騙我,正如這個故事直接控製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