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極其困難的日子裏,在他思想情緒最低落的時刻,是身邊的工人群眾給了他信心和勇氣,也是那些普通的勞動群眾和青年學生在關鍵時刻保護了他。18年後,他著手抓的第一項工作則是大聲疾呼,替在“文革”中,乃至“反右”之後幾十年沒有受到公正待遇的廣大知識分子群眾平反昭雪。
他強調首先要抓專案複查工作。替教育戰線在“兩退一插”中弄回農村的5300多人落實政策,其次強調“要提高廣大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沉冤18年,飽嚐“講真話”之苦,18年後,一經恢複了工作的權利,仍然是癡心不改,實事求是、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的作風依舊。華山鬆那迎風挺立的凜然正氣,絲毫不減當年。有一張照片是在天安門城樓上,江澤民同誌與習老麵對麵站在那裏交談。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慶典儀式即將開始之前,江總書記向習老問好,習老觸景生情,對總書記說江山是人民的,人民就是江山。”總書記會心地笑著說:“此話講得好。”這又是一句多麼重要而富有真理性的話呀!此話由習老口中講出,在國慶大典閱兵式即將開始的時候,便通得更加意味深長。江澤民同誌認為“此話講得好”,可見他是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第三代領導集體寄予的殷切期望的。江山離開了人民,還算什麼江山?習老在那個場合,講這樣一句振聾發聵的話,有的人沒有想到。但事後細細琢磨,他這麼講,又是必然的。這樣擲地有聲的警言恒句,惟有打江山的一代人,才能時刻牢記,才能發自肺腑。筆者是陝西人,還有幸在華山腳下一個縣工作過三年。幾十年間曾經五次上過華山。且前四次均是由溝道入,徒步攀援登頂,對於華山的險峻絕奇是有深切體會的。總覺得人們讚美華山,多注意到了華山石峰的一個“險”字,忽略了華山的秀麗與婉約之美。華山的秀麗與婉約,是通過漫山隨處可見的四季翠綠的華山鬆體現出的。
在中國的名山之中,以鬆著稱的似乎惟有南方的黃山。其實西北的華山鬆也是值得讚美的。它是竣拔向上的,主幹堅挺筆直,經霜沐雨的樹皮,像龍鱗一般斑駁而粗糲,透出無比的堅強與無盡的勇力。華山鬆的枝葉,不是在雲蒸霞蔚中勃發的,而是在疾風烈日中生長的,西北高山嚴酷的氣候,鍛煉了它們的枝葉同幹一樣的堅韌品格。高山稀土,它們植根於岩縫之中;高山缺水,煉就了它們特別耐得幹旱的品質。烈日曝曬,它們在強光裏搖曳如舞蹈;陰風怒號,它們在狂飆中呼嘯歌唱。夏日陽光曬裂它們堅硬的種殼,冬季狂風把種子撒向更險峻的崖隙。來年一遇春雨,便要發芽生根,長出新的一株。播撒新綠,回報人間,索取極少而付出極多,這就是華山鬆的品格。其實華山鬆不光是能在岩壁上生長,在庭院、原野照樣根深葉茂,雍容大度。隻是遇到艱苦的環境,它們獨有的吃苦耐旱的品質方才體現出來。我讚美華山鬆,因為它更像是在西北廣袤貧瘠的黃土高原上嘔心瀝血,浴血奮戰,創建了西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提供了“落腳點與出發點”的老一輩革命家。習仲勳同誌便是其中的傑出一位。200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