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習仲勳與馬文瑞分別題寫展名的“西北革命鬥爭簡史陳列”序廳正中,以巨大的陝北黃土山巒為背景,有一組群雕,六位在西北革命的曆史上有過卓越貢獻的人物,戎裝整齊,昂首挺立著。
他們是:劉誌丹、謝子長、習仲勳、閻紅彥、馬明方、馬文瑞。其中,習仲勳身著大衣,緊挨劉誌丹站在那裏,手中攥著一卷軍用地圖,眉宇之間透著年輕有為的勃勃英氣。這是六株高大挺拔的華山鬆。當他們一經為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目標和馬克思主義的雨露陽光所召喚,聚集到一起的時候,西北大地上便燃燒起了革命的烽火。年僅16歲便鬧過學潮,蹲過監獄,以後又領導兵變,也搞過農民運動的年輕的“老革命”習仲勳,當他遇上了劉誌丹和謝子長,便有了革命的兄長和親密的戰友。
在照金根據地,他是地方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很善於團結帶領幹部做農民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當敵人來犯、紅軍主力外線作戰時,他又沉著地帶領地方遊擊隊同敵人巧妙周旋,誓死保衛根據地。
在南梁蘇區,年僅20歲的習仲勳,擔任蘇維埃政府主席,與劉誌丹一道挑起了蘇區黨政軍領導工作的重擔,成功地把毛澤東創造的井岡山的鬥爭經驗運用到陝甘根據地的創建中。
他那豐富出色、令人信服的實踐,奠定了他在西北革命中的重要的領導地位。那是一個需要英雄也產生了英雄的時代。我們所熟悉的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在十幾歲、二十幾歲就成為中國革命棟梁之材,無私無畏,智勇雙全,創造過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習仲勳同誌就是其中的一位。毛澤東同誌對習仲勳的德才是了解和賞識的。有一次他向毛主席彙報工作,語言簡潔,重點突出。毛主席聽完彙報看了看手表稱讚說:“仲勳同誌五分鍾說明了問題。”黨中央毛主席一到陝北,錯誤肅反問題解決之後,習仲勳就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中共關中分委書記、中共綏德地委書記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並兼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政委和西北野戰軍、第—野戰軍副政委和政委,同賀龍、彭德懷同誌一道領導指揮了抗戰時期陝拄寧邊區保衛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西北戰事,可謂能文能武,身經百戰,屢建功勳。全國解放以後,從1950年起,習仲勳繼彭德懷之後主政西北。之後,又奉調中央擔任中宣部長、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長期協助周恩來同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