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見到習老是在1999年10月。北京的金秋季節,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秋陽中一片金燦。剛剛舉辦過建國五十周年紀念活動的首都北京,仍然沉浸在一片肅穆的歡樂之中。久居深圳應邀回京參加慶典活動的習老派人給馬老送去一筐水果。馬老執意要到前園恩寺胡同看望老戰友,筆者隨同前往。聽說馬老要來,在有著兩棵巨大華山鬆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裏,習老穿著一件橘紅色的羊毛坎肩,精神矍鑠地迎候在那裏。當兩位老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0光關注著相互問好的時候,周圍每一個人都被深深感動。你會情不自禁地想到他們身後的那兩棵巨大的華山鬆。西嶽華山石崖縫隙中頂風冒雪傲然挺立的華山鬆,在北京的四合院中依然根深葉茂。兩位經曆了無數艱難險阻和風霜雪雨,依然健在的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已經都是年逾古稀。馬文瑞生於1912年,習仲勳生於1913年。
他們都像家鄉陝西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的華山鬆,迎風傲霜,昂然挺立著。2001年6月16日,《深圳特區報》頭版刊登了一條消息:《李長春在深圳看望習仲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說習老是我們黨的老一輩革命家,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習老都為黨和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值此黨的80周年生日前夕,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特意來看望習老,向習老致以節日的祝福:讀著這則報道,勾起許多的思緒和感慨。李長春同誌的評價也是全國人民的心裏話。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紀念8即將到來之際,筆者先後來到浙江嘉興南湖,來到上海,來到貴州遵義,來到革命聖地延安。
在“一大”會址,在南湖那條神聖的紅船上,在光芒四射的遵義會議舊址,在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在黨的“七大”禮堂和延安革命紀念館,麵對著那些無比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曆史照片,麵對那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和偉岸的身影,心潮起伏無限感慨。心想那一段曆史,那一群同誌,是中華民族奮鬥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是中國精神幾千年積澱產生的最傑出的人物。當歲月進人21世紀,曆史又翻過了新的一頁。有幸作為跨世紀的一個中國人,當我們有機會在世紀更迭的時刻站立在21世紀的門檻上,回首過去整整一個世紀的曆史,對於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敬仰之情便會更加深厚。有一幅國畫,以太行山峻峭挺拔的山崖為背景,描畫了數十位中國革命的領袖人物,畫的曆史取材是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其實那些人物都是黨的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習仲勳同誌便站立在這個優秀的群體之中。從陝北延安到河北西柏坡,短短兩年多時間,中國革命經曆了翻天覆地的大轉折。這是“進京趕考”前的一次思想檢閱,是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使命由革命轉向建設的一次思想發動3眼下這些人物絕大多數已經作古,成為了凝固的雕像。而習仲勳同誌,卻是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一個奇跡。已是年近九旬的老人,思維格外敏捷,仍然關注著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就是在同李長春的這次見麵時,習老還對李長春講我一直在關注全國各地,特別是廣東和深圳的建設和發展。看到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正在學習並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廣東省的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作為一個老黨員,倍感欣慰。今年是21世紀和‘十五’計劃開局第一年,深圳確立並開始實施‘十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提出到2005年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很振奮人心。”習老說完這一段話,當即拿出自己專門作的《七一祝辭》向全省、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同誌們表示節日的祝賀,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熱愛黨,一輩子心向黨,一輩子跟黨走,堅定信念,決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