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的《中國民間相宅》一書,這是作者近幾年到全國上十個省實地考察的總結,其中有近百幅繪圖,使讀者對風水有立體認識,書中又提出了堪輿的第十三條原則:改造風水原則,這是作者實地考察四川都江堰、安徽黟縣以後歸納的。風水不是一成不變的,古代勞動人民不斷改造居住環境,使之更加適合生活和生產,這是一條最重要的風水原則。對於陰宅,作者又修改了過去全盤否認的結論,認為陰宅風水有三點借鑒作用:一是有利於為考古提供依據,二是有利於興修公墓和烈士陵園,三是其中有些觀點可以運用於陽宅建設。但是作者仍然堅決反對厚葬迷信,否認風水蔭佑規念,認定陰宅理論的弊端很大,主張毫不含糊地批判陰宅迷信。
綜上所述,堪輿研究的狀況有三個特點:
第一,堪輿研究越來越熱,由“徹底批判階段”,逐漸過渡到“該不該研究之爭論階段”,發展到“堪輿是科學還是迷信之爭論階段”,直至現在的“堪輿如何為現實服務階段”。堪輿研究之所以熱?這要從兩方麵看,從客觀上說,隨著世界出現人口危機,環境危機、汙染危機、人們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企圖通過傳統文化解決大工業帶來的危害。從主觀上說,人們懷念傳統文化,堪輿觀念根深蒂固,而堪輿確實有某些合理的因素,可以借鑒到現實社會中。
第二,堪輿研究形成跨學科的態勢。研究堪輿的有地理學家、建築史學家、民俗學家等十幾個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剖析堪輿,眾口一辭地認為堪輿中有科學的成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國家職能部門已經為堪輿研究打開綠燈,這裏已不再是禁區。堪輿研究越來越豐富多采,成果日益增多。
第三,堪輿研究麵臨著時代的挑戰。一方麵,有許多市井無賴之徒以風水術謀財害命,宣傳迷信,褻瀆了風水,使正規嚴肅的學術研究往往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受到冷嘲熱諷。另一方麵,如何使堪輿理論推陳出新,這是難度很大的課題。對堪輿不可抱太大期望,堪輿畢竟是曆史上的陳舊學問,現在的研究還很不夠,有待向廣度和深度開拓。
目前,研究堪輿的學術隊伍仍是一盤散沙,缺少凝聚力。大多數研究者隻是偶爾涉及堪輿,並沒有潛心全力研究它,很少有人願意用五年、十年的大塊時間去耕耘,因此,堪輿研究隊伍不穩定,不整齊,這是一個缺陷。另一個缺陷是與世界學者交流太少,國外研究得很熱,而國內的信息閉塞,使堪輿研究未形成中外聯手的氣勢。
這裏,再讓我們看看外國和台灣的堪輿研究。
早在十九世紀,已經出現研究堪輿的英文成果,如:(1) Yates,M.T.1868“An-cestral Worship and Feng - shuy”,Chinese Recorder,(2)Tumer,F.S.1874“Fengshui”,Cornhill Magazine,(3)Morgan.J.1868“Feng shui:To the Editor of the NorthChina Herald“,North China Herald,(4)Anon. 1868“Imperial Denunciation of theFeng-shui Superstition”,North China Herald,這些說明,英國人是近代最早注意中國堪輿的外國人。這些人大多是來中國的傳教士,他們把西學帶到東方,也把中國文化傳到了世界。
19世紀最有影響的英國堪輿研究專著是伊特爾( Emest J.Eitel)的《風水:古代中國神聖的景觀科學》(Feng-shuy:The Science of Sacred Landscape in Old China),王蔚和戚珩寫了一篇《毀譽交加說風水》,評價此書,發表在王其亨主編的《風水理論研究》。伊特爾在書中認定“風水無論如何是自然科學的另一種名稱”,風水的理、數、氣、形反映了自然的法則、數值比、氣息、外形,是有機整體的自然觀,但是,風水又是一種法術,是一種迷信體係,“以人的思辨和迷信而不是對自然的精確研究為基礎的風水體係,顯然是陳腐的和要消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