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華中師範大學王玉德教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堪輿研究之中,1991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編的《中華神秘文化書係》,其中有一部他著的《神秘的風水——傳統相地術研究》,全書30萬字,側重從曆史文獻的角度研究堪輿,在《緒論》,他排列了關於風水的各種定義,提出風水是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擇吉避凶的術數,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有關環境與人的學問。他認為,陽宅的理論與實踐有一定合理性,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陰宅學說有濃鬱的迷信色彩。古代學者把風水歸於陰陽學、地理學、術數。現代學者應當從多學科角度研究風水,文化學、曆史學、倫理學、心理學、建築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民政學、宗教學、民俗學、地理學的學者都可以從不同角度研究堪輿。風水在流傳過程中有七個特點:普遍性、神秘性、複雜性、欺騙性、頑固性、保守性、實用性。研究風水,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注意文獻整理和社會調查。全書有發生篇、人物篇、文獻篇、常識篇、陽宅篇、陰宅篇、方法篇、縱橫篇、批判篇。每篇之下又有若幹子目,如陽宅篇分別敘述了陽宅氣說、宅、官室、選址、樹環境、水環境、宅與宅之間的關係、圍牆、門窗、宅內陳設、城市形勝(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陽、開封、杭州、銀川)、寺觀、文塔。湖北大學曆史係童恩翼教授評價此書:“是國內目前最全麵的風水學專著,從風水史、風水古籍、風水與文化等方麵提出了獨立的見解,很有學術價值。”
1992年,王玉德主編了一套《中國神秘文化研究叢書》,由北京師大出版社和廣西師大出版社聯合出版。這套叢書選錄了反映傳統文化的古籍,加以標點、注釋、評說。他撰寫了其中的《古代風水術注評》,該書注評了《黃帝宅經》、《葬書》、《博山篇》、《陽宅撮要》、《陽宅十書》,以及王充、呂才、司馬光、趙汸、謝應芳、張居正、黃宗羲、吳敬梓、梅漪老人批判陰宅迷信的檄文。書前有一篇《風水述評》,書末附有《風水術語解釋》。這本書與《神秘的風水》形成姊妹篇,一本是對堪輿古籍的整理,另一本是在爬梳古籍基礎上的綜合研究。
1993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玉德、楊昶合著的《神秘文化典籍大觀》,其中有堪輿類,分別介紹了34部堪輿典籍,並且勾勒出每部書的特點,如《發微論》的辯證觀念表現在對形勝的剛柔、動靜、聚散、向背、雌雄、強弱、順逆、生死、微著、分合、浮沉、趨避、裁成、感應的理解,豐富了傳統哲學思想。
同年,《華中師大學報》第2期發表了王玉德《試論中華風水文化》,全麵而簡扼地介紹了堪輿學說,側重介紹了陽宅理論,認為陽宅選址的基本原則有六個方麵:一是依山傍水,二是坐北朝南,三是點麵和諧,四是地址適中,五是美感和實用,六是綠化環境。陽宅風水的作用有四方麵:一是有利於社會進步,二是有利於城市建設,三是有利於頤養身心,四是有利於創建人文景觀。對於陰宅理論,可以批判地利用。
同年,王玉德撰寫了《中國風水與環境問題》一文,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亞洲社會環境問題國際討論會”開幕式上宣讀,這是中國風水研究首次走上國際學術論壇。針對環境汙染問題,會議旨在利用傳統文化中的寶貴方法加以解決。該論文包括六個方麵:一是風水術是有關環境的學問,二是風水思想與環境——論風水十二大原則,三是風水思想與當代環境觀念的矛盾,四是中國曆史上的環境破壞和保護,五是中國當代環境存在的十大問題,六是中國政府對待環境的措施。風水十二大原則,除了前麵提到的六大原則外,又補充了係統原則、因地製宜原則、觀形察勢原則、地質檢驗原則、水質分析原則、定量規定原則。該論文指出:風水術的任務是試圖認識人們居住的大環境、小環境、山川、水文、氣候、空氣、生物、地基、地質、方向等一切環境因素,指導人們選擇環境、利用環境、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改造環境、協調人與環境的關係,造成天人和諧的環境生態。
同年8月,建設部在北京舉辦了風水研討班,來自全國建築設計行業的五十多位專家參加了研討,高友謙、王其亨、渡邊欣雄(日)、王玉德分別作了演講,研討班的目的試圖總結堪輿理論與建築設計的關係,使之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