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記載朱子語類附見,說“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以人身言之,呼吸之氣便是陰陽,軀體血肉便是五行,其性便是理”。
卷四記載太極發明,篇目有陳北溪太極字義,黃勉齋中庸太極體用說、書晦奄太極圖解後、薛文清讀書錄論太極圖。說“太極即是仁義中正”,“天命為太極”。
卷五、卷六載錄周敦頤的《通書》,以儒家經典闡釋《周易》,使儒學與易學融合,為理學提供思想基礎。《通書》篇目有誠上、誠下、道、幸、順化、治、禮樂、愛敬、動靜、樂、聖學、公明、師爻、過、勢、文辭、聖蘊、精蘊、乾損益動、家人睽複無妄、富貴、陋、擬議、刑、意與、公、孔子、蒙艮。
卷七載錄諸儒通書論序,有胡宏、祁寬、朱熹、張栻等人文章。
卷八、卷九載錄遺文遺事,篇目有《愛蓮說》、《養心亭說》、《拙賦》。
卷十載錄周敦頤年譜,這是研究周敦頤生平的重要資料。又載有《宋史·周敦頤傳》。
卷十一是諸記序銘附錄。有《永州倅廳拙堂記》、《邵州複舊學記》、《邵州重複舊學記》等篇目。
卷十二是諸記並祭祝諸文附錄。
卷十三記載了從宋代嘉定年間至清康熙年間,封建朝廷對周敦頤的褒典。
《太極圖詳解》是研究太極說、易學、理學、周敦頤事跡的係統資料,學苑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影印本,為學者提供了方便。
37.<皇極經世》
——象數學和先天學的創建
《皇極經世》,北宋邵雍撰。邵雍(1011-1077年),字堯夫,號安樂先生,隱居河南蘇門山百源之山,人稱百源先生,死後諡康節,又稱康節先生。他從李之才學,以神秘的創世說,“先天學”解釋萬事萬物。
《四庫全書·術數類》載有《皇極經世》,《提要》雲:“《皇極經世》蓋即所謂物理之學也。其書以元經會,以會經運,以運經世。起於堯帝甲辰,至後周顯德元年己未,凡興亡治亂之跡,皆以卦象推之。厥後王湜作易學,祝泌作皇極經世解起數訣,張行成作皇極經世索隱,各傳其學。朱子語錄嚐謂白易以後,無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齊,包括得盡。又謂康節易看了,都看別人的不得,其推之甚至。”
《皇極經世》包括《觀物內篇》和《觀物外篇》。內篇偏重於易理,外篇偏重於象數。試摘錄如下:
《觀物內篇》以陰陽為天之體,以剛柔為地之體,陰陽決定四季,剛柔決定四隅,“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又認為:“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這是以陰陽動靜解釋萬事萬物。
《觀物外篇》對八卦的推衍有詳細的闡述:“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四象生矣。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於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邵雍還對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作了描述,以之說明卦氣和一年季節的變化,進而說明萬物的興衰和社會的治亂。關於象數的關係,邵雍雲:“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數。數立則象生.象生則言彰,言彰則意顯。”“象起於形,數起於質,名起於言,意起於用。”這是以象數係統為最高法則。
《皇極經世》在易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先天圖,在哲學上的貢獻是辯證法,在數學上的貢獻尚有待發掘。宋代的朱熹、元代的俞琰對此書作了充分肯定。易學家稱張載創氣學派,程頤創理學派,邵雍創數學派和先天學派。
《皇極經世》原書已逸,清人王植有輯錄本,《四庫全書》收有十二卷通行本。
38.《周易古占法》
——承前啟後的易占
《周易古占法》,宋代程迥撰。程迥,字可久,《宋史·儒林》有傳,記載“迥嚐授經學於昆山王葆、嘉禾聞人茂德、嚴陵喻樗。所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傳外編》”等。
這是一部介於郡雍和朱熹之間的易占專著,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其書立說本於邵雍加一倍法,據《係辭》、《說卦》二傳發明其義。開卷即雲:“迥嚐聞邵康節以易數示吾家伯淳,伯淳日:此加一倍法也,其說不詳見於世.,今本之《係辭》、《說卦》發明倍法,用逆數以尚占知來,以補先儒之缺,庶幾象數之學可與士夫共之,不為讖緯瞽史所惑,於聖人之經不為無助也。”
全書分上下二卷,上卷篇目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重卦、變卦、占例、占說、揲蓍詳說、一卦變六十四卦圖、天地生成數配律呂圖、乾坤六爻新圖。這些篇目講的都是易占基本知識,如占例雲:“六爻不變,以卦彖占。內卦為貞,外卦為悔。一爻變以變爻占。二爻三爻四爻變,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五爻變,以不變爻占。六爻變,以乾坤二用為例,此占法之大略也,若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下卷論述易理和易占的關係,雲:“天左旋,一日一周天。日月五星右旋,期三百六十五度畸四分度之一。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畸。一歲,日月相會者十有二,故天有十二次,陰陽中分,所以乾坤皆六爻也。卦變而為六十四,發揮而為三百八十四爻。”這是把天文曆法與易理結合,以說明易占是合乎天道的術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