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堪輿文獻(6)(2 / 3)

卷上和卷中都是對六十四卦的解釋,如:“乾,純陽用事,象配天屬金,與坤為飛伏居世。”“姤,陰爻用事,金木互體,天下風行日姤。”“小過,六四適變,血脈通也。陽人陰,陰人陽。”

卷下述敘易理與吉凶,雲:“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聖人所以仰觀俯察,象天地日月星辰草木萬物,順之則和,逆之則亂。夫細不可窮,深不可極,故揲蓍布爻,用之於下,筮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六十四爻,序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定天地萬物之情狀,故吉凶之氣,順六爻上下次之,八九六七之數內外承乘之象,故日兼三才而兩之。”

《京房易傳》的流傳很複雜,宋人晁公武考證雲:“《漢藝文誌》,易京氏凡三種八十九篇。《隋經籍誌》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種七十三卷,《唐藝文誌》有京氏章句十卷,而易占侯存者五種二十三卷。”現在已很難搞清楚《京房易傳》的真偽。今人沈延國撰《京氏易傳證偽》一書,由中華書局1935年收入《中國語文學研究叢刊》,他認為現存《京房易傳》是偽書:“唐李鼎祚撰《周易集解》十卷,采及京房之說,而於《京氏易傳》竟未引及。若唐有斯書,學者豈能非引?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僅‘世位’之說,與《京氏易傳》符,餘皆異……第《京氏易傳》略取京氏遺法而已,且古籍流傳,必有淵源可緒,考《京氏易傳》,前無著錄,至宋忽現;又經晁氏景迂糾繆,即非景迂偽作,亦必唐宋間術士之書,經景迂潤色而始顯者也。”

《京房易傳》是易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一部著作,在漢代自成一家,東漢尤盛,雖然在三國以後逐漸散逸,但為占候術數奠定了理論基礎。

現存本《京房易傳》三卷托名三國吳人陸績注,有宋晁公武跋。清人馬國翰、黃奭等都有輯本。原本舊貌已不可得,殘本和輯本可以窺見一斑。《津逮秘書》、《四部叢刊》等叢書都收錄此書,查閱方便。

35.《易 林》

——從易學到占候術的轉折

《易林》,舊題西漢焦延壽撰。焦延壽,字贛,以好學得幸梁王,為君吏,官小黃縣(今開封陳留縣)令。史籍記載:焦延壽曾問《易》於孟喜,又為京房之師,據此可知,焦延壽是漢武帝至成帝時人。

《隋書·經籍誌》於五行家記焦贛撰<易林》十六卷,又《易林變占》十六卷。後者久逸,惟《易林》尚存。其書以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為四千零九十六卦,各係的辭,皆四言韻語,舍人事義理而專於占,開創了變易學為占候的先例。

《易林》不是正宗的易學著作,而是一部術數文獻,《四庫全書》把它列為術數類,雲:“蓋易於象數之中別為占候一派者,實自贛出。”

《易林》重視象數,一象多意,玩象取意。書中宣揚神仙觀、禍福論,反映了先秦和西漢的史實,如《蠱之賁》雲:“轉作驪山,天失元心,劉季發怒,禽滅子嬰。”這是寫以漢代秦,又《屯之節》雲:“南國虐亂,百姓愁苦,興師征討,更立賢主。”這是寫漢景帝平息淮南之亂。

《易林》夾雜了後世好事者摻雜的內容,所以,有人懷疑《易休》是唐代人的偽作。明代鄭曉在《古言》、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都以《易林》中的辭句,斷言《易林》非焦贛作。清人沈炳在《權齋老人筆記》認為《易林》為東漢時人作。四庫館臣則認為《易林》為焦贛作無疑。

近人尚秉和撰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是有關《易林》的力作,頗多新見。1990年華夏出版社出版了錢世明著《易林通說》,有譯文、考稽和注釋。

36.《太極圖詳解》

——理學化的太極說

《太極圖詳解》,又名《周濂溪集》、《周子全書》,清代張伯行輯。

這是一本介紹和研究太極圖的綜合性著作。早在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作《太極圖說》,提出了新的宇宙生成論和圖式:“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這就是說,二氣、五行與萬物都是從太極的自我運動中產生出來的。

宋代朱震認為太極圖本華山道士陳摶所傳,黃宗炎認為太極圖創自河上公,周敦頤隻是從理論上豐富了太極圖的涵義。

什麼是太極?太極是至廣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之理。理學家把太極納於理學範疇。

此書卷一的篇目有太極圖、太極圖說、朱子圖解、朱子太極圖說解。朱熹對周敦頤《太極圖說》作了解釋,發揮了無極與太極、太極與陰陽的關係,推進了理學派本體論的發展。

卷二記載諸儒太極論辯,有延平師生問答、晦庵答陸子美書、晦庵答陸子靜書、晦庵答書、程端蒙與象山書、晦庵答胡廣仲書、晦庵答楊子直書、晦庵答寥子晦書、晦庵答直卿書。書中雲:“天地之間,隻有動靜兩端,循環不已,更無餘事,此之謂易。而其動其靜,則必有所以動靜之理焉,是則所謂太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