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堪輿文獻(6)(1 / 3)

第十篇論符鎮,介紹了黃石公安宅護救符鎮法。有五嶽鎮宅符、鎮宅十二年土府神殺、鎮四方土禁並退方神符、鎮行年建宅神符、三教救宅神符、修造預鎮神符、移徙預鎮神符、武帝應用靈符。這些符文都是由漢字變異而成。為什麼符文能鎮邪?書中沒有交待。

《陽宅十書》是典型的卦例派文獻,迷信大於科學,忌諱多於運用,是風水文獻中的敗作。

32.《陽宅撮要》

——複雜化的陽宅文獻

《陽宅撮要》,清代吳鼒撰。作者在序中談寫作經過雲:“予家自丙寅丁卯疊遭慘變,心疑造作失措所致,深憾平日未常究心,遂遍搜宅書,披閱之下,皆無頭無尾,不勝異說,莫之適從,最後得遊年定宅陽宅諸全書,滾盤珠鬥靈經,讀之始知宅法與年命無分輕重。彼詳於宅法而不講年命者,必罹東西異道之凶;止講年命不詳宅法者,難免扶一倒一之誚。”可見,作者以宅法和年命並重。

此書參考了許多陽宅術文獻,如《宅鏡》、《陽宅發真訣》、《八宅通書》、《選宅宗鏡》、《陽宅正宗》、《陽宅發微》等,使我們得以窺見一些失傳的風水書籍。

全書二卷。卷一述起例、總論、形勢、宅式、間數、門路、二十四山門路定局、定遊星法、宅內外吉凶照、天井、床灶、井、廁、放水、黃泉。卷二述宅法碎金、搖鞭賦、九星喜忌歌、九星主應、分居、截路分房、生命、看法、定各種宅、搬移法、穿宅經、看煞法、續氣法、修作、八宅修方九星主應、九星製伏、滾盤珠修方神煞。

作者很推崇清初的陝西風水師黃時鳴,多次引用黃時鳴語。黃時鳴是何許人,一時尚不清楚。

修建陽宅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書中說:“凡陽宅須地基方正、間架整齊、入眼好看方吉。”“凡山穀大門,先論形局,後參方位。城市大門,先取方位,亦要形局團聚。”“凡宅基最忌貪多,致有盈缺。”“門有五種,大門、中門、總門、便門、房門是也。大門者,合宅之外大門也,最為緊要,宜開本宅之上。”“房內宜明不宜暗。”“床怕房門相衝,以一屏風抵之乃佳。”“凡看陽宅先要看門前水。”這些觀點不無道理。但是,書中的神秘色彩很濃,八卦、五行、幹支、煞、氣、禁忌、遊年、三元九官等概念把很簡單的道理攪很複雜難懂,以至平民百姓不易讀懂,而風水師卻借以任意解釋,造成很大的欺騙性。

33.《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

——風水文獻的淵海

《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設有《堪輿部》,《堪輿部》是迄今為止曆代風水文獻最大的庫府。《堪輿部》的“彙考”部分實際是一部大型叢書,載錄了二十部風水書籍,它們分別是:《宅經》、《青囊海角經》、《葬經》、《地理指蒙》、《葬書》、《十二杖法》、《博山篇》、《十六葬法》、《至寶經》、《神寶經》、《天寶經》、《乘生秘寶經》、《瓊林國寶經》、《五星捉脈正變明圖》、《金剛鑽本形法葬圖訣》、《堪輿漫興》、《堪輿雜著總索》、《葬經翼》、《水龍經》、《陽宅十書》。

《堪輿部》的“總論”部分載錄了東漢王充在《論衡》中寫的《四諱篇》、《雜歲篇》、《詰術篇》,這是反映漢代風水觀念並且給予批判的三篇檄文。

《堪輿部》的《名流列傳》載錄了曆代的風水師,他們是先秦的樗裏子、朱仙桃;漢代的青烏先生;晉代的郭璞、陶侃、韓友;隋代的蕭吉、舒綽;唐代的李淳風、張燕公、一行禪師、司馬頭陀、劉自頭、浮屠泓、陳亞和、楊筠鬆、曾文遄、範越鳳、厲伯韶、劉森、葉七、邵庭監、賴文俊、曾十七、蘇粹明、丘延翰、方十九、張五郎、丁玨、濮都監、劉雍、廖禹、孫世南、李五牙、王應元、賴白發、李鴉鵲、鍾可朝、曾道立、李普照、謝玠;宋代的唐九仙、陳希夷、胡矮仙、張子微、謝子逸、蔡神與、劉七碗、鄭彥淵、劉子猷、丁應之、丘公亮、劉景清、劉應寶、弟子驤、王祿道、建心仙翁、劉元正、劉景明、劉謙、劉種桃、劉見道、謝和卿、劉雲山、劉雲峰、劉二郎、劉子仙、吳景鸞、宋花師,劉勾力、蕭才精,寥信甫、李蓬洲、劉雲岫,孫伯剛、劉潛、博伯通、鄒寬、徐仁旺、王伋、胡舜申、孫晤,達僧、鋒長老;元代的粱饒;明代的張宗、幕講僧、非幻和尚、周仲高、劉用寅、渠仲寧、楊宗敏、廖均卿、遊朝宗、許國泰、裴士傑、徐拱、卜夢龍、楊院使者、吳仲寬、駱用卿、曾易明、穀宗綱、陳後、徐善繼、汪朝邦、江仲京、汪本立、奚月川。周詔、李邦祥、李景溪、洪善祖、徐懋榮、畢宗義。

《堪輿部》的“藝文”部分載錄有晉嵇康的《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唐呂才的《五行祿命葬書論》;元趙汸的《葬書問對》、《風水選擇序》;明故翰的《風水問答序》、羅虞臣的《辨惑論》、項喬的《風水辨》。這些文章都對陰宅術進行了批判。

《堪輿部》“紀事”部分記載了從東漢至明代的風水故事,引用了正史和集部書籍,從中可以窺見風水的流變。

《堪輿部》的“雜錄”類記載《隋書·經籍誌》、《宋史·藝文誌》中的風水文獻目錄,還記載了《搜采異聞錄》、《醜莊日記》、《樂郊私語》等書中關於風水的見聞。

總之,《堪輿部》是風水文獻的大型庫府,值得我們充分利用。

34.《京房易傳》

——京氏易學的代表作

《京房易傳》,又稱《京氏易傳》西漢京房撰。京房,字君明,漢代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京房受學於梁人焦延壽,又傳承給段嘉、姚平等人。京房把《周易》作為占卜吉凶的基礎理論,吸收了陰陽五行學說,發展了孟喜的卦氣說,創造了一套占算體例。以乾、坤為根本,坎、離為性命,統攝六十四卦,用世、應、飛、伏、遊魂、歸魂解說爻和卦的關係。胡一桂在《京氏易傳說》雲:“京氏易以八宮卦為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首乾宮八卦,次震宮八卦,次坎宮八卦,次艮官八卦。中卷首坤宮八卦,次巽宮八卦,次離官八卦,次兌宮八卦,蓋專八純卦變六十四卦也。下卷雜論卜筮一篇,首論聖人作易,揲蓍布卦,次及納甲法,次二十四氣侯配卦,與夫天地人鬼四易、父母兄弟子孫鬼財等爻,龍德、虎刑、天官、地官與無行生死所寓之類,此晁氏讀書誌所謂星行氣候之學,非章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