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忘祖宗
飲水思源,不忘祖宗,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倫理思想。堪輿也是這樣,尋龍看脈,要從始祖山、少祖山、父母山看起,直到本身的胎息山,明代金星橋《心得要旨》雲:“大抵尋龍之起,先看祖宗;尋龍之住,先看手足。有祖宗必有好子孫。”
凡至一方,先看一方之祖山。祖山必高大,支脈和水源皆從此出。看祖山類似於九星中的哪一星?祖山有幾枝?何順何逆?何長何短?
再看少祖山,稱之為宗山。宗山以圓淨為佳,當合五星正體。
父母山是穴山之後的山,有庇蔭的作用。
本身的胎息山是穴位坐落之山,須正體光圓、肥滿潤澤。
從祖山到胎息山,根據其形狀而有吉凶。劉基《堪輿漫興》雲:龍樓寶殿勢難攀,此處名為太祖山,若祖端方孫必貴,亦須剝換看波瀾。近穴名為少祖山,此山凶吉最相關,開睜展翅為祥瑞,低小孤單力必挫,問君何者為父母,穴後峨峨聳一山,前後相生不相克,兒孫赴舉不空還。胎息之山一線長,萬鈞之力此中藏,苟非束氣何能結,漫散無收定不祥。
龍脈一係,要分清外來之龍混雜或攪亂本宗之龍。隻有得到本係宗龍之真氣,才能得到好運。
(二)嫡庶有別
龍有嫡庶之分。《珠神真經》論雲:“自太祖而太宗,由太宗而陟降,步步推求,當知其所以異。有以正出中行而知其嫡者,有以推尊擇特而知其嫡者,有以不作星峰而知其嫡者,有以穿關渡峽而知其嫡者,有以堂局朝案而知其嫡者,有以官鬼應樂而知其嫡者,有以護砂水城而知其嫡者。”眾脈之中隻有一支為嫡,其餘為庶,庶支不能與嫡子比。
在修建陽宅時,嫡者居中,庶者在兩旁,在喪葬時,嫡庶尊卑有別,不得僭越。最佳的風水寶地留給嫡者一係。堪輿師說,生氣和亡靈總是優先蔭佑嫡者,餘澤惠及庶者。
(三)向背有情
《發微論》雲:“夫地理與人事不遠,人之情性不一而向背之道可見。其向我者必有周旋相與之意,其背我者必有厭棄不顧之狀。雖或暫焉矯飾而真態自然不可拚也。”相地要相山川之情,情分向背。凡相對如君臣,相對如賓主,相親如兄弟骨肉,皆為向之情。凡相視如仇敵,相拋如路人,相嫉如順逆,皆為背之情。觀形貌,求其真情,忌得偽情。
明代,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為都城風水花費了不少精力,金陵城外諸山都西向城內,有朝拱之意,惟獨牛首山和太平門外的花山,背對城垣,無拱衛之意,朱元璋為此悵然不樂,於是命令刑部帶刑具,將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又在形象如牛首處鑿石數孔,用鐵索鎖轉,使之形勢向內。又讓百姓在花山任意砍伐,不讓有翠微生色。
向背之情也是順逆之情。順逆者,言乎其去來。觀山水由何處而來,察山水歸何處而止。立穴之法,要順中取逆,逆中取順。脈有順逆,龍有順逆。順龍之穴結必逆,逆龍之穴結必順。要知山川之大勢,默定於數裏之外,而後能推順逆於咫尺微茫之間。逆水無情,逆山無義,皆不可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