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堪輿術的精髓——氣(3)(2 / 3)

龍主形而穴主氣。無星無脈則氣不真,無輪無暈則氣不存,無斂無收則氣不止,無勢無力則氣不旺,無鍾無蓄則氣不積,無堂無局則氣不聚,無朝無應則氣不凝。

氣依山川形勢而變化。形有屈伸闔辟則氣有浮沉聚散,形有精粗肥瘦則氣有厚薄清濁。龍脈輕微則無祖氣,出脈粗蠻則無束氣,宗山低小則無分氣,星不卓拔則無振氣,過峽真斷無續氣,火木不間無化氣。

地有積氣、鍾氣、藏氣、聚氣、散氣。積氣為厚重博大之氣。鍾氣為專一孕蓄之氣。藏氣為完固不泄之氣,聚氣為合眾氣之氣。散氣為疏稀流布之氣。

龍穴砂水的狀況皆取決於氣,亦影響氣的狀況:《管氏地理指蒙》卷七十八論雲:四勢不會集,氣必孤寂;成形不界腳,氣必前行;勢降不連續,氣絕於來曆;樹木不茂密,氣殘於禿童;左右芒刃,氣必尖射;水城不禁,氣竭於枯槁;明堂不淨,氣翳於橫逆;茫茫無應,氣散於不停;潺潺而隘,氣沉於淩通。如搖旌反弓,氣之背脫;如亂衣投等,氣之淫浹。融結則氣鍾,聚會則氣止。氣不和山不植,氣未止山走趨,氣不來脈斷續,氣不行山累石。

水與氣的關係最緊密。沒有氣就沒有水,沒有水也就沒有氣。氣因水而生,水因氣而化。山石為骨,土壤為肉,水為血脈,氣主運行。水以緩為吉,以柔為良。氣機妙運,貫通於水。

(十三)氣場

場,本義是古代祭神用的平地,後來泛指場所。在物理學中,場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是物質相互作用的範圍,有電子場、電磁場。

氣場是氣的彙聚之地,有陰氣,也有陽氣,陰陽二氣在此中和感應,形成勃勃生氣。任何物體都是由氣組成的,物體周圍有氣場。地球是個大氣場,氣場的兩端有陽極和陰極,陰陽兩極相互對立,處於統一體中。人體也是個氣場,人體氣場不足孤立地存在於時空,而是與自然界的氣場相互作用,生克製化。

人們選擇風水,這是生存的需要。因為人不適宜於在陰氣太重的地方居住,也不適宜在陽氣過亢的地方居住。人體需要本身的陰陽平衡,也要求氣場的陰陽平衡,平衡才沒有偏差。

在陰陽純淨的氣場,沒有汙染的空氣,沒有破壞人體的毒物,有的隻是新鮮空氣,有的隻是負離子。科學證明,凡是生氣聚集的場所,空氣中含有很多氧的負離子。負離子經過紫外線,宇宙線的作用,在植物呼吸的過程中產生,人呼人負離子可以健康長壽。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由許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至少有兩千多種礦物存在於地中。這些礦物看起來是靜止的,實際上是在運動和變化,無時不在放射元素。由於各地的地下火不同,流水不同,形勢不同,礦物含量不同,就產生了不同的氣。不同的氣對人有不同的影響,或者滋養人,或者摧殘人。人們對這種影響的感覺是或急或緩,或異或微。

中國古代極力推崇的天人感應,實際是天氣、地氣與人氣的相互關係。在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在山區和平原,氣場也是不相同的。時空不同,氣場就不同,氣場對人的作用也就不同。堪輿術中的奇門遁甲方法,聽起來很玄奧,簡言之不過是選擇時空氣場而已。

現代信息論認為,信息具有普遍性,信息是自然界、社會、人類思維不可分離的屬性。氣場就是氣的信息,是物質的表現形式。氣場信息是客觀存在的。山川的氣場,對於缺乏堪輿知識的人說來,是“黑箱係統”或“灰箱係統”,即不可感知;對於堪輿師說來,憑著知識的積累,憑著感覺,氣場是可以感知的,是開放的係統。

堪輿術所推崇的氣場是生機盎然的生態。上乘的氣場必須從綜合性的條件加以考察,即把氣場看成一個係統。這個係統是一個整體。其要素相互製約和聯係,能夠發揮最佳功能。高明的堪輿師在評定一處風水時,要考慮時間,大環境、小環境、氣候、曆史上的變遷、山川走向、地質狀況、方向、植被、人文等各種因素,並且要分析這些因素的關聯和變化。確定風水的過程,就是選擇氣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