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堪輿術的精髓——氣(3)(1 / 3)

(十)氣的方位

自然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類見到的日月並不是在固定的地方出沒。季節不同,太陽升起的角度就會不同。陰陽消長,每個月的生氣方位在不斷變化。

《黃帝宅經》認為生氣和死氣並存。方位不同而已。“正月生氣在子癸,死氣在午丁。二月生氣在醜艮,死氣在未坤。三月生氣在寅申,死氣在申庚。四月生氣在卯乙,死氣在酉辛。五月生氣在辰巽,死氣在戌乾。六月生氣在巳丙,死氣在亥壬。七月生氣在午丁,死氣在子癸。八月生氣在未坤,死氣在醜艮。九月生氣在申庚,死氣在寅甲。十月生氣在酉辛,死氣在卯乙。十一月生氣在戌乾,死氣在辰巽。十二月生氣在亥壬,死氣在巳丙。”生氣和死氣是相對的既念,《黃帝宅經》按月劃分生氣和死氣到底有多少科學道理,有待研究。我們認為,生氣方和死氣方不能僅僅取決於時間,還應考慮特定的形勝,生氣方未必吉,死氣方未必凶。在中國,南向的住宅一般比北向住宅為佳,並不以月份為轉移。

在確定具體地點時,要注意受氣的方位變化。《難解二十四篇》認為:受氣大法,其變有五:一是直來橫受,二是橫來直受,三是順來倒受,四是斜來正受,五是正來斜受。“何則直而不橫,即是直來直受,氣衝腦散,生機不存。橫而無直,生氣不吐,焉有融結。”堪輿術之所以很重視運用羅盤,之所以要看龍脈走向,就是要通過方位確定生氣旺盛與否,不違忤自然法則,達到天人關係的協調。

(十一)地氣

地氣說很玄,有人把它解釋為王氣。如,明初朱元璋曾想建都北京,翰林修撰鮑頻認為不宜,理由是:胡主起自沙漠,立國在燕,及是百年,地氣已盡,即元代的亡國之都已經失去了王氣。後來,明代在故宮後麵堆築了景山,以壓元代殘餘之王氣。

我以為,地氣是有生機之氣。明代王文祿在《龍興寺》有一段材料說得很清楚:“泗州有楊家墩,墩有窩,熙祖嚐臥其中。有二道士過,指臥處日:‘若葬此,出天子。其徒日:“何也?”日:“此地氣暖,試以枯枝栽之,十日必生葉。’熙祖起,日:汝聞吾言乎?熙祖佯聾,乃以枯枝插上去,熙祖候之十日,果生葉。熙祖拔之,另以枯枝插之,二道士複來,其徒日:‘葉何不生也?’日:‘此必人拔去矣。’熙祖不能隱。道士日:“但泄氣,非長支結矣。”謂日:“汝有福,殆當葬此,出天子矣。熙祖語仁祖,後果得葬,葬後土自壅。其後陳後孕太祖,皆言此敦有天子氣。”這個故事是美化朱元璋家族的,但卻告訴我們,地氣對植物生長是至關重要的。

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南方和北方的地氣有很大差異。明代李豫亨在《青烏緒言》考證:“堪輿家書雲‘南枝向暖北枝寒,雪水融時湖水滿’二語,術者競出異論。偶閱《七修稿》雲舊人詠嶺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之句,今人止以大概,梅花分南北而為冷暖,非也。蓋大庾嶺上梅花南枝落,北枝方開,見張方之注。蓋由南人粵地氣暖,北近江地氣寒也。術家以此凝地氣一方,有寒暖之異,興衰一時,有先後之殊耳。雪水融句意亦同此。術者未解,故生多談也,”可見,時空對地氣有影響,當南方的地氣呈現勃勃生機時,北方還處在解凍階段。

顯然,地氣並不神秘,無非是地質的生機狀態。

(十二)山川之氣

山以氣凝,氣因山著。山川之間有正氣,有遊氣,有貫氣,有熔氣,有主氣。清人李德鴻在《珠神真經》論形勢星脈之氣:“蓋氣之行也,必有陰有陽。脈者,氣之靜而吸也,陰也。星者,氣之動而噓也,陽也。故星不離脈,脈不離星,一噓一吸,龍法乃成。若有星無脈則氣不吸而為純陽不生;有脈無星則氣不噓而為純陰不育。然噓處常多而吸處常少者,則浮陽之氣勝也,故不難於得星而難於得脈。又有老有少。勢者,氣之剛險而老也。形者,氣之柔夷而少也。故由高入低,由大人細,先老後少,龍法乃成。”可見,用氣說明山川,最能分辨陰陽關係。山川與氣不可分離,相輔相成,互為利用,氣非星不著,星愈成而氣愈純。氣非脈不束,脈愈細而氣愈清。氣非形不化,形愈調而氣愈和。氣非勢不壯,勢愈雄而氣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