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喜獲裝備(1 / 3)

高經緯尋思道:“難怪該庵堂為全庵最高,原來內中有此玄機。倘若在這使用箭矢拒敵,倒占盡了地利優勢,但射程過遠,又非普通弓箭和連弩所能勝任,唯一可行的當屬硬弩。可是除自己兄妹三人外,南泉庵眾女尼卻無一人具備使用硬弩之神力,不能不引為一件憾事。”

靜潔住持迭遇新鮮事物,既興奮,又有些應接不暇。她一邊從瞭望孔俯瞰庵院全貌,一邊連連慨歎道:“若非親眼目睹,斷難相信此事為真,如此際遇,讓人大開眼界。有佛祖頻頻眷顧,何愁土匪不滅?南無阿彌陀佛。”

高至善道:“這過道下部還挺寬敞,人躺上去完全可以舒張開腿腳,整個過道藏上十幾號人倒也不是難事。”霍玉嬋指著過道的東頭道:“不知那邊是否還有出口?”高經緯這才意識到,就在他沉思的當口眾人也都跟了上來。

高經緯順過道來到最東邊,就見緊貼東牆有一窄窄階梯,向北傾斜而下,他側身徐徐蟹行。盡頭處是一豎井,井邊固定一直立鐵梯,牆壁的頂端開有小孔,四周的景物倒也看得清清楚楚。

高經緯順鐵梯攀緣而下,再往下就是莫測深淺的井水。他朝水下望去,瞅見距水麵一掌處蹲伏著一隻墨綠色的青蛙。它頭部朝上,一對眼睛瞪著水麵,一隻闊口緊閉,兩腮向外鼓起,四肢稍稍前傾,一副作勢欲跳的模樣,煞是可愛。於是他對著水麵揚了揚手,滿以為青蛙受了驚嚇還不逃之夭夭,可任憑他怎樣揚手,青蛙偏偏一動不動。情急之下他開始用手去攪動井水,那隻青蛙仍然無動於衷。氣得高經緯一把將青蛙攥在掌中,但覺觸手處冰涼梆硬,這才省悟到青蛙乃人工雕鑿而成。他擔心用力過大會導致青蛙遭到損毀,就試著從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輕輕移動它,但它紋絲不動。他又試著將其左右輕輕旋轉,向左沒有轉動,向右毫無阻滯,一下就旋到了頭。此刻井水驟然下降,傳來嘩嘩的流水聲,須臾間水麵降至一丈開外。當水麵不再下降時,就見青蛙身下二尺多遠的井壁上,一扇約三尺見方的石門向裏開去,現出一個黑森森的洞口,一陣難聞的濁氣從洞口冒出。再瞧青蛙,剛好由原來頭朝上轉到了目前頭朝下的位置。

高經緯爬近洞口,見洞裏沒有一絲光亮,自己又沒帶燈具,隻好放棄進洞探索的打算。他等到濁氣散盡,攀到青蛙的上方,將青蛙旋回原位,就見洞口緩緩合上。稍停,井水開始上漲,一會兒就漫過青蛙。

高經緯回到過道處,眾人正焦急地等待著他的消息,他簡要地向靜潔住持介紹了井下的情況。靜潔住持道:“時辰不早了,還是先回去吃飯吧。”

大家正要動身,就聽見下麵傳來上樓的腳步聲,還伴隨著嘈雜的呼喊聲:“師父,你在哪裏?”“師父,你在上麵嗎?”“聽見了,就回答我們。”有的聲音還帶著哭腔。靜潔住持高聲喊道:“我在上麵,很安全,這就下去,你們就不要上來了。”很快靜潔住持就回到了庵堂之中,眾女弟子將她團團圍住,七嘴八舌詢問開了。

原來霍玉娥回去捎話,說靜潔住持他們一會兒就回,可她們久等靜潔住持,就是不見回來,以為他們出了意外。大家商量了一下,決定除崗哨外,其餘人眾全都來尋找靜潔住持他們。到了庵堂,她們根據霍玉娥的指點發現了牆壁暗門,這才出現了剛才的一幕。

靜潔住持隻是告訴她們上麵有一過道,可以通過瞭望孔觀察外麵,另外還有一口水井可以打水,眾女弟子聽得津津有味。

兄妹三人趁亂,考察起暗門開合的秘密。他們發現玉女腳麵上的蟋蟀也是人工雕鑿的產物,將蟋蟀水平右移則暗門開,反之則暗門關。接著他們又在夾壁牆裏靠暗門處也找到一個同樣的蟋蟀,經試驗證實,它就是設在夾壁牆裏的暗門開關,用法同上。高經緯又將這一新發現告訴了大家,眾女弟子聽了都歡呼雀躍起來,大家跟著靜潔住持歡天喜地地向齋房走去。

吃過飯,巳時已過去大半,靜潔住持讓眾女尼繼續休息,自己與兄妹三人又回到水井旁。

高經緯輕車熟路將井下洞口打開,舉燈朝洞裏晃了晃,見無異常,遂縱身躍了進去。這是一個不規則的洞窟,麵積有半個地窖大,高經緯顧不上細看,忙招呼靜潔住持他們下來。

一行四人駐足觀看,隻見洞壁凹凸不平,洞頂垂吊著參差不齊的石柱和石筍。地中間有一方形石桌,對麵是兩個石凳,桌麵上縱橫交錯地刻著一幅圍棋盤,兩邊對角各放著一個棋盒。

高至善走上前去,逐個揭開盒蓋,每個盒裏都盛滿棋子,或黑或白,拿在手裏玲瓏剔透、晶瑩發亮,無一不是質地上乘的墨玉和白玉所製。

靜潔住持合掌歎道:“不知敝庵哪代高人有此閑情逸致,在此弈棋論秤,令人羨慕不已。”高經緯附和道:“果然神仙洞府,逍遙歲月。”

霍玉嬋在洞窟深處發現一處較平整的石壁,對高經緯喊道:“大哥你過來看一下,這裏好像有字。”高經緯踱過去,一眼瞥見石壁右上角有兩行極小的篆字,仔細辨認竟然是兩句詩:“信手拈來雲四朵,釀成方陣困青蓮。”高經緯初步斷定石壁上暗藏機關,而這詩必然關係到機關的開啟。如何破解詩裏的啞謎?他陷入了深思之中。

高經緯將兩句詩反複地吟誦著,心裏在琢磨著字裏行間的意思,他不停地思索,仍然百思不得其解。這時高至善手中把玩著棋子湊了過來,高經緯聽著棋子嘩啦嘩啦的響聲,越加感到心煩。他厭惡地看了一眼棋子,恰逢一枚白色的在油燈的輝映下,閃過一道灼亮的光,而他又剛好念到“雲四朵”幾個字。他腦海裏流星劃破天際般地躍出一個念頭,“雲朵一般情況下都是白色的,那麼雲四朵莫非指的就是四枚白棋子?順著這條思路想下去,青蓮自然指的就是黑棋子。方陣有四個角,剛好對應四個白子,困是圍住的意思,暗示黑子放置中間。”他越想越覺得這想法切實可行,一拍高至善的肩膀道:“你可真會指點迷津。”高至善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靜潔住持和霍玉嬋也被搞得雲裏霧裏,不知所雲。

高經緯招呼一聲“大家都跟我來”便走近石桌,先將所有的白棋子都倒到石桌上,然後在燈光下逐個翻看每枚棋子。他很快發現偌多的白棋子裏隻有三枚與眾不同,能在燈光下發出白亮的光,其餘的則不能。他又向高至善伸出手去,高至善將手裏六枚四白二黑棋子放入高經緯掌中,高經緯從中又找出一枚能發光的白棋子。不用高經緯發話,霍玉嬋和高至善自覺地將一般的白棋子收回盒裏。高經緯又將黑棋子攤到桌子上,這次不用燈光,就見眾多的黑棋子中間,有一枚能發出幽幽的藍光,即使將燈光和發光的白棋子全部遮上,洞窟裏的景物經它一照也能看清楚。高經緯把這枚黑棋子和另外四枚白棋子握在手中,一邊示意霍玉嬋和高至善收拾起其餘黑棋子,一邊對靜潔住持解釋道:“師太,如果學生沒有估計錯的話,這個洞窟還隱藏著一個重大的秘密。要想揭開這個秘密,根據石壁上的詩,學生猜測出圍棋子是關鍵。適才對棋子的查看也驗證了學生的推斷,我們現在就去一試究竟。”

四個人來到石壁前,高經緯捏起一枚白色棋子就往石壁的左上角擺,為了怕棋子掉下來,他正想出聲讓高至善扶著,棋子忽然脫手而出,好像有一股無形的吸力,將棋子牢牢吸在石壁的一角。高經緯終於恍然大悟,他對靜潔住持說道:“學生以為石壁上鑲嵌著磁石,棋子底部則用鐵製成,由此學生推想石壁的其他三個角,以及中間部位都應有磁石存在。”霍玉嬋插話問道:“為什麼棋子底部就不能是用磁石所製呢?”高經緯道:“如果那樣的話,棋子間就應出現或相吸,或相斥的現象,結果是兩種情況均未發生,所以我才認定是鐵而不是磁石。”說著,他將手裏的四枚棋子遞到霍玉嬋的手裏,霍玉嬋試了試,證實了高經緯的說法。

正如高經緯預料的那樣,餘下的三枚白子果然在石壁的其他幾個角找到了落腳點,還剩下一枚黑子,高經緯想也沒想就將它安置在石壁的中心。黑子獨居中樞,向四麵八方投去清冷的藍光,這藍光遇到白子被反射回來,亮度驟然間增加了不少。再發射出去,再反射回來,如此數個往返,黑子發出的光達到了極致。突然,從黑子中迸出四道霹靂,一舉將四枚白子擊中。四枚白子猶如四輪冉冉升起的白日,瞬間發出懾人心魄的寒光。這寒光在石壁上左衝右突織成了一麵光網,光網愈來愈亮,愈來愈密實。在一陣悅耳的音樂聲中,光網逐漸向裏移去,露出一個五尺多高的洞口,五枚棋子所在的石壁剛好是一扇石門。

四人一起走了進去,在光網的照射下,一間石室映入了四人的眼簾。這是一間與地窖相仿佛的石室,南牆和東牆前麵空空如也,倒是西牆中間,緊貼石壁立著一座一人半高的千手千眼觀音雕像。

靜潔住持一見之下,雙手合十,滿臉虔誠,誦道:“南無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南無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南無佛法無邊的觀音菩薩。”

高經緯直麵觀音,但見雕像鑿刻得出神入化,精美絕倫,隻是左下第三隻手掌的無名指向內彎曲,顯得與整座雕像極不諧調。高經緯對靜潔住持道:“師太,您看那根無名指是否有些反常?”靜潔住持凝神看了看道:“是有些異樣。十幾年前,貧尼曾在外寺有幸見過類似的觀音法像,雖然沒有這尊精致,但手指一律向上伸展,顯得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