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玉嬋忍不住走上前去,用手摸了摸那根無名指,一摸之下察覺它可以活動,於是喊了聲“怎麼是活的”順勢將它掰直。與此同時,就見觀音最上麵一隻手掌中陡然出現一顆碩大璀璨的夜明珠,把整個石室映照得如同白晝。四個人頓時變得目瞪口呆,茫然不知所措。
驚愕過後,高經緯道:“難怪這根手指如此古怪,原來其中暗藏機關。”說著去試驗那根無名指。幾經反複,他發現夜明珠外麵是一個球形罩,無名指向內彎曲,球形罩合上,外觀是一隻眼睛;無名指朝外伸直,球形罩打開,露出裏邊的夜明珠。
高經緯一指夜明珠,對靜潔住持道:“學生從未見過這樣價值連城的寶物,過去在書上曾讀到過關於夜明珠的記載,但最大的也不過鴿蛋大小,像這樣雞蛋大的,簡直聞所未聞。”靜潔住持道:“公子尚且不曉,貧尼就更孤陋寡聞了,不知如此珍貴之物為何會藏於敝庵地下?”高經緯道:“這一定是貴庵先祖創庵時所留,至於為什麼會長期藏於地下,學生猜測是貴庵先人怕外人覬覦,乘機謀奪,不願為外人知曉所致。起初是貴庵一兩人代代相傳,傳來傳去,久而久之,抑或有什麼意外發生,來不及向後人告之,以至失傳。”靜潔住持點點頭道:“公子言之有理,貧尼深表讚同。”
觀音雕像神奇之處不僅局限於此,高至善一聲“快瞧對麵”!眾人轉身朝對麵看去,就見對麵原本平淡無奇的石壁上,在夜明珠的輝耀下,霎時出現了四扇五彩繽紛的石門。
靜潔住持生怕門後藏有危險,再三告誡高經緯要小心行事。高經緯道:“此石室既然是貴庵先人所留,學生分析應該不會有危險。”
他由北向南逐次去拉石門。第一扇石門裏是一間用多層油紙封閉的庫房,且石門背後清晰地刻著該庫房所儲物品的名稱及用法。一行人走進庫房,隻瞧裏麵並排放著五列衣架,每列衣架都有上、中、下三行掛鉤,上麵井然有序地掛著青帽、青衣和青褲。靜潔住持隨意取下一件青衣,與自己穿的比較了一下道:“這些衣服可能就是質地好點,別的貧尼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高經緯走到門後念道:“名稱‘緇衣盔甲’,外表酷似緇衣,實則佛門之盔甲。該盔甲外表輕柔,內部堅韌無比,可作防身禦敵之用。”靜潔住持道:“若不是聽了上麵的說明,打死我也不相信這會是盔甲,太有點匪夷所思了。”
在高經緯的安排下,四個人分頭去數,數過後方知庫房裏共有這種盔甲五十套。
有了前麵的例子,拽開第二扇石門,眾人都不急於進去,而是隨高經緯先到門後去看文字。上麵寫道:“名稱‘臂弩’,置於臂上之弩。內設機簧,有左右之分,每隻臂弩可一次裝弩箭十支,使用時必先上滿發條,爾後置於前臂之上。前臂平伸,對準敵人,則按下一次機栝,即可發射一支弩箭,若按住機栝不放,最多可連續發射十支。若發射前,將臂弩前擋板向上提拉一指位,則可使十支同時並發,如欲再射,除往裏裝填弩箭外,尚需適時擰緊發條。”
眾人向庫房裏看去,就見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兩種規格的木箱,一種稍大的木箱數量較少,擺在前麵,隻有十隻。另一種稍小的木箱數量較多,放在後麵,粗略估計有五六十隻。
高經緯拽過前邊一隻稍大的木箱,打開上蓋露出暗黃的油紙,一股濃濃的油脂氣直刺鼻端,離得最近的兄妹三人都禁不住阿嚏,阿嚏地打起了噴嚏。揭開多層油紙,高經緯取出一對嶄新的臂弩,臂弩是由黑色金屬所製,下部呈弧形,兩邊還各帶一個索扣。
霍玉嬋將臂弩安在雙臂上,再將索扣係好,儼然與前肢成為一體。又交替抬臂做射擊狀,然後環視一眼眾人說道:“這東西乖巧玲瓏,重量也輕,看起來是專門為女子製作的。”高經緯對靜潔住持道:“學生同師妹看法不謀而合,此物必為女子使用無疑。”靜潔住持道:“貧尼非常讚同公子兄妹的看法,如此一來,我們終於有了一件克敵製勝的武器。”
高經緯把木箱裏的臂弩全部拿出,數了數共有五套。思忖道:“一隻木箱裏有五套,十隻木箱豈不有五十套,這也和緇衣盔甲的數量相吻合。”高經緯又打開一隻較小的木箱,裏麵是上百支簇新的弩箭。
四個人懷著期待的心情注視著第三扇石門所記錄的內容,上麵這樣寫道:“名稱‘彈弩’,發射弩彈之器械。內置強勁機簧,前麵分布三行三列共九根彈筒,發射前用索扣和掛繩將彈弩固定於胸前,把九顆弩彈從前端槽孔放入彈弩,轉動搖柄給機簧上滿勁,將彈筒對準敵人,按下機栝,即可同時發射。如若一次發射數不足九顆,裝入相應數量的弩彈即可,隻要弩簧勁道維持充足,當可隨裝隨放。”
眾人把目光投向庫房,裏麵仍舊堆滿了木箱,隻是木箱的規格很單調,就有一種。高經緯打開一隻木箱,從油紙中拿出一隻彈弩。彈弩外觀呈方形,很像一個四寸多厚的黑鐵箱,兩側和上端都有索扣和掛繩,前端彈筒排列整齊,每個長約三寸。
霍玉嬋又想體驗一下,對高經緯道:“還是讓我來試試吧。”靠高經緯的協助,霍玉嬋很快將彈弩穿好繩索,固定在胸前。她四處走了走,自言自語道:“蠻以為這家夥又蠢又笨,掛在身上一定舒服不了,沒料到用起來既輕便又靈活,什麼都不影響。”靜潔住持感歎道:“菩薩對我們不薄,又賜給我們一件殺敵武器,這樣一來消滅起土匪又多了一分勝算。”
高經緯從木箱裏共取出兩隻彈弩,正要抬頭去看其他木箱,就聽高至善道:“庫房裏的木箱我已數過,一共是二十五隻,也就是說彈弩總數為五十隻。”
霍玉嬋用詢問的口吻道:“從三個庫房的情形看,所有裝備一律按五十人設置,是否說明南泉庵曾有過一支五十人的隊伍呢?”高經緯道:“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因為裝備看起來都很新,似乎沒有使用過的痕跡,我推測是建造者當初為預防萬一所設,後來庵中又無意外發生,所以遺留至今。”
最後一扇石門記載得很簡單,上寫道:“名稱‘弩彈’,裝填彈弩用,亦可用手投擲。內有機簧,使用前將後蓋拽掉即可。”庫房裏放置的照樣是木箱,雖隻有一種,卻放得滿滿當當,頂天立地,人根本無法進入。
高經緯將最外麵的一隻木箱打開,揭去油紙,露出裏麵密密實實的一箱弩彈。他把弩彈遞給每人一顆,自己也拿起一顆認真端詳起來。弩彈外表為圓球形,個頭近似於雞蛋,金屬打造,通體漆黑,上麵布滿了針頭大的小孔,底部有一圓環,固定在後蓋之上,輕拉圓環,則後蓋隨之掉落。
高經緯走至石室門後,將弩彈投向洞窟之中,便聽砰的一聲。片刻後,眾人隨高經緯進入洞窟裏查看。就見弩彈已麵目全非,機簧碎片散落一地,洞窟周邊銀光閃爍,走近前去,竟是幾十枚一寸多長的鋼針射落在地麵上。高經緯暗自思量道:“想象不出小小弩彈竟有如斯威力,幾十枚鋼針倘若不是射向石壁,而是射向血肉之軀,豈不要入肉三分,哪裏還有命在?”其他人見狀,也無不搖頭咂舌,一時竟愣在了當地。
高經緯讓靜潔住持三人留在洞窟,自己一個人走回石室。高至善按高經緯的叮囑,取下石門上的棋子,迅速返回洞窟,石門在叮咚叮咚的音樂聲中徐徐合上。
留在石室裏的高經緯仔細查看石門的背麵,隻見上麵插著一把拳頭大的鑰匙,在夜明珠的照耀下,泛著黃澄澄的金屬光芒。高經緯握住鑰匙試探著向左旋旋不動,向右旋毫不費力就旋到了頭。他剛一鬆手,就響起了動聽的音樂聲,鑰匙在一點點地朝左轉,門也隨之緩緩地打開。
等在門外的三個人,本來是怕高經緯在石室裏找不到開關,以防萬一的,現在見一切順利,也不等高經緯吱聲,就迫不及待地從門縫裏擠了進去。高經緯一指正在轉動的鑰匙,大家一下子全明白了。
不過霍玉嬋還是心存疑問,她盯著高經緯問道:“假如現在要讓門合上,該怎麼辦?”高經緯道:“我也說不好,隻能靜觀其變。”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鑰匙不再轉動,音樂也停了下來,石門戛然一聲關了起來。高經緯有感而發道:“這把鑰匙是用來在裏麵開啟石門的,石門打開時間的長短,由擰動鑰匙的圈數所定,圈數多則時間長,圈數少則時間短。”
他見眾人沒有異議,跟靜潔住持商量道:“師太,這裏的探索暫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再去地窖瞧瞧,您看行嗎?”“很好,我們馬上就過去。”靜潔住持答道。於是四人將石室恢複原狀,高至善又把棋子放回棋盒之中,四人隨後返回庵堂。
地窖裏,高經緯站在鐵梯上手擎油燈,一邊用眼打量著洞口,一邊對靜潔住持說道:“師太,學生總以為從情理上講,地窖裏邊也應該有開關。根據目前發現的幾處建築來看,建造者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在細節上考慮得也很周到,像地窖口這樣關鍵的地方,他怎麼會有所疏漏呢?”靜潔住持仰望著高經緯道:“是啊,不是公子提起,貧尼壓根就沒往這方麵想,細細考慮起來,是有些不妥。”四個人都將視線投向洞口,可是洞口周圍很光滑,再怎麼看也看不出異常。
高經緯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鐵梯上,鐵梯看起來很結實,很勻稱,也許是經常有人爬上爬下的緣故,手和腳頻頻接觸的地方都已剮蹭得鋥明瓦亮。高經緯又將身軀移到梯子的背麵,認真搜索了一遍,搜到梯子與頂壁的連接處,發現兩邊各有一個十分模糊的指甲大的圓圈。他按了按左邊的圓圈,好像能按得動,但沒有反應,又按了按右邊的圓圈,情況同左邊的如出一轍。他沉思了片刻,忽然頭腦裏靈光一現,忙將油燈掛在梯子的橫撐上,然後同時去按兩個圓圈,這下有了回應,在機械的轉動聲中,洞口開始慢慢地閉合。高經緯一高興差點從梯子上掉下,霍玉嬋和高至善開心得又蹦又跳,靜潔住持激動得合不攏嘴,隻知一個勁地傻笑。高經緯又同時按了下兩個圓圈,洞口隨之緩緩打開。高經緯道:“在裏麵開關洞口比在外麵簡單多了,隻要同時去按兩個圓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