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至善問道:“大哥,我們現在去哪?”高經緯道:“去圓屋頂的房間。”走了一會兒,高至善見高經緯一直沉默不語,就問道:“大哥,你在想什麼?”高經緯道:“我在考慮該給一些地方取個名字,這樣叫起來方便些。比如,這個大山洞就像一個堡壘,又隱秘,又堅固,還能打開洞頂,宛如撥去頭上烏雲,我想叫它‘撥雲堡’;上麵的圓頂房間,一經打開就可見到天日,我想叫它‘見日廳’。別的地方我還在想,你看怎樣?”高至善道:“大哥不愧是讀書人,取的名字既文雅,又有意義,就這樣叫,我舉雙手讚成。”
兩人走到石階的一個平台處,高經緯想到了瞭望孔,不知白天看下去,又是怎樣一番情景?於是他動手打開一個,隻見外麵陽光明亮,晴空萬裏。朝下望去,寺院的山門緊閉,門外有兩個僧人打扮的敵人,手執木棍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大門內有四個身穿官兵服裝的敵人埋伏在門後,手中的鋼刀在陽光的照耀下,時不時反射出奪目的寒光。正殿和偏殿裏,不時有假僧人進進出出,有的徑直走向了後院。
高經緯舉起了手裏的弩,試著瞄向敵人,通過弩身上的千裏眼,敵人被拉得很近,隻是有些模糊。幾經鑽研,他發現千裏眼離他近的一端可以旋轉,經過旋轉,千裏眼中的敵人就變得格外清晰起來。這時他突然意識到,從瞭望孔裏將弩箭射向敵人,豈不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他眼盯著瞭望孔,將其慢慢合上,一個大膽的複仇計劃在他的腦海裏已悄然形成。
在見日廳裏,兄弟倆先打開屋頂,而後將壁櫥中間一層的鐵箱全部打開,徹底清理了一遍。算上已取出的兩張弩,共清理出普通弩十張,硬弩二十張。他們將帶來的硬弩放回,又從中拿出一張普通弩,其餘的分類裝箱,還在鐵箱上做了記號,並放歸原處。他們又從下層鐵箱中取出十支弩箭,然後將壁櫥恢複原狀。高經緯再把十支弩箭全都裝進弩裏,依舊提弩在手。不經意間,他抬頭望了望天,太陽已走出了他的視線,但留下了它快要落山時所發出的血紅色的光。高經緯合上了屋頂,同高至善離開了見日廳。
路過臥室等房間時,高經緯道:“這裏的房間比較集中,很像僧人起居的場所,我看就叫它‘龍泉別院’好了。”高至善也道:“大哥所言極是,別看敵人占領了我們的寺院,但我們還有別院,還有這城池般堅固的撥雲堡,敵人的陰謀永遠都休想得逞。”說完,兄弟倆忍不住仰天長嘯。
浴室裏的水經過數個時辰的冷卻,水溫已逐漸降了下來,雖然還是有些發燙,但足以讓人承受得了了。兄弟倆商量後,決定在返回秘室前痛痛快快地泡個澡。浴室裏的光線十分微弱,兩人幾乎是摸黑進入水池的。在這之前兩人都曾無數次地洗過熱水澡,但那感覺與在溫泉裏的卻大相徑庭。普通的熱水隻是單純地讓你感到發燙,而溫泉的水在讓你發燙的同時,卻好像用無數細如牛毛的鋼針一點點,一絲絲,綿綿不絕地刺入你周身的每個毛孔,把裏邊的寒冷、疲倦和不快都滌蕩得幹幹淨淨。高經緯通過浸泡溫泉更是受益匪淺,胸口不再憋悶,嗓子不再發癢,喘氣也平靜了許多,困擾他多年的氣喘咳嗽,似乎在這片刻間被根除。他終於找到了治療自身疾病的好辦法,於是暗下決心,每天都來堅持泡澡,直至徹底趕走病魔。
高至善不甘寂寞,大聲向高經緯發問道:“大哥,你注意到沒有?別處都長滿了青苔,走在上麵又濕又滑,稍不留神就會摔上一跤,而這裏卻一點都不長,豈非怪事?”高經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你想這裏通著隔壁的溫泉,每天蒸氣騰騰,熱浪滾滾,溫度低得了嗎?這麼高的溫度青苔還長得出來?”高至善有些難為情地道:“這樣簡單的問題,我怎麼就想不到呢?”高經緯安慰他道:“你現在還小,生活閱曆也不多,隻要你平時對周邊的事,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再多讀些書,將來就什麼事情也難不倒你了。”
油燈被移到了炕桌上,兄弟倆剛吃過晚飯,就在昏黃的燈光下各自幹起了自己的事。高至善拿著一張弩,弩裏的箭已全被取出,他一會兒開弓,一會兒瞄準,一會兒扳鉤手,循環往複,樂此不疲。高經緯則從懷中掏出那兩本冊簿翻閱起來。他先打開那本發黴的冊簿,從前到後逐頁地瀏覽了一遍,裏麵竟沒有一個漢字,都是些他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神秘符號,工整流暢、排列有序地記滿了整本冊簿。他又翻開另一本較新的冊簿,方丈大師那熟悉而又蒼勁有力的筆跡躍然紙上。高經緯從頭至尾一口氣連讀了兩遍,而後陷入了沉思。
高至善問道:“大哥,那是什麼?”高經緯答道:“方丈大師的遺囑。”高至善追問道:“裏麵都寫了些啥?”高經緯道:“原文晦澀難懂,不如由我用通俗的語言翻譯過來讀給你。上麵寫道:當你看到這份留言時,本寺一定麵臨著極大的危險,或者已遭到滅頂之災,而你將成為老衲的囑托人,肩負起保衛或再建寺院的重任,你也會由此獲得必要的幫助和指點。
在這之前,老衲首先將山洞的來曆交代於你。本寺是由青燈祖師一手創建的,而青燈祖師並非漢人,乃是地道的歐羅巴人。他幼時無意中看到了一卷手抄的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對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東土也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他收集到了許多佛家經典,從此潛心研究,一心向佛。數年間他曾到過印度的那爛陀寺——玄奘曾經一度求法、講學的地方,也曾遊曆過尼泊爾,暹羅,緬甸,與各國成名的法師有過密切的接觸和切磋,佛學理論日臻成熟,遂成一代高僧。在他孿生兄弟的全力支持下,經過三年的籌備,兄弟倆帶了二十多個隨從乘船揚帆遠航,從海路駛向中國,去完成他東土弘揚佛法的夙願。不幸的是,船在駛抵中國南海時,遭遇了連續三晝夜狂風暴雨的襲擊,導致船偏離了航向,被衝到了渤海灣,在遼河入海口附近一暗礁密布的地方觸礁擱淺。在當地人的幫助下,青燈祖師一行在千山深處一個半山腰的地方找到了一口泉眼,於是就倚山傍泉建起了這座聞名遐邇的龍泉寺。在建寺的過程中他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山洞,寺院建好後,祖師的胞弟就帶領二十多個隨從住進山洞,並把船上的東西悉數搬了進去。
千山地處關外苦寒之地,曆來文化落後,民風剽悍,好多不安分之徒動輒便扯旗造反,嘯聚山林,殺人越貨、打家劫舍的事比比皆是。官府也奈何不得他們,隻好睜隻眼閉隻眼,有的甚至和他們勾結起來,共同殘害百姓。百姓們深受其害,痛苦不堪,隻好忍耐。千山更是強盜山賊經常出沒的地方,為了不讓土匪洗劫和騷擾寺院,祖師的胞弟決定把山洞建成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暗堡,隨時給敢於進犯之敵以毀滅性的打擊。
祖師的胞弟是一個博學的長者,在天文、航海、建築、機械、探礦、冶煉和鑄造等諸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擅長各類機關秘道的設計和建造。他的那些隨從既是他的同伴,又是他的助手,在他的指揮下,工程在緩慢地進行著。直到有一天他們遇到了一種神奇的動物,並利用了它,他們的身體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每個人都變得力大無窮起來。接著祖師的胞弟又在千山某個不為人知處,發現了一塊從天而降的神秘巨石,用它冶煉出一種金屬,從而打造了好多工具。如此一來,工程進度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很快山洞裏的工程就進入了尾聲。
就在此時一夥強盜闖進了寺院,不由分說便要行凶搶劫。祖師胞弟聞訊率領他的同伴,憑借暗道機關及時趕到,將敵人一舉殲滅。此後,由於有祖師胞弟這支護寺隊伍的存在,又先後消滅了幾股來犯的土匪,致使龍泉寺威名大振,遠近土匪聞風喪膽,祖師胞弟所率領的護寺隊伍也獲得了龍泉神兵的美譽。在以後的數百年間,土匪再也不敢來打龍泉寺的主意,寺院也就一直相安無事。
但為了預防萬一,自青燈祖師起,就一代代將山洞的秘密傳下來,傳給下一代方丈,再由下一代方丈親筆寫好遺囑,替換下上一代方丈的遺囑,以備不時之需,今傳至老衲已十二代矣。山洞看似簡單,其實機關密布,老衲亦不能盡曉,現僅就老衲所知,告之一二。石椅左扶手外側有一開關,按之,石壁上將出現一壁櫥,內藏連弩及弩箭若幹,即使不會武功者,亦可用之殺敵;山洞四周岩壁上,凡刻有十字標記之處皆藏有一能開合之洞口,既可用來觀敵,又可用來放箭;再者,水潭裏有一種特異之老人魚,食之可使人力氣與體能均達到異乎尋常之境界。老衲以為出家人應學會變通,切不要拘泥於形式。當此危急存亡之秋,隻要做到心中有佛,時刻以天下眾生為念,即使需要自己付出破戒的代價,但能換來寺院的安寧與重生,那也十分值得。願佛祖保佑,阿彌陀佛。”
高至善雖是俗家弟子,但從小在寺院裏長大,耳濡目染都是佛家的經典倫理,不殺生已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是以撲閃著兩隻大眼睛道:“想不到老人魚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大哥,你答應我,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不要去傷害它,好不好?”高經緯道:“好,我們一言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