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11:00屬於人體的第一個黃金時段。心髒充分發揮其功能,精力充沛,不會感到疲勞。
12:00人在緊張工作一上午後,需要休息。
12:00~13:00是最佳的“子午覺”時間,這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不宜疲勞作戰,最好躺著休息半小時至1小時。
14:00是人反應最遲鈍的時候,所以容易有昏昏欲睡之感,人體應急能力降低。
15:00午飯營養吸收後逐漸被輸送到全身,工作能力開始恢複。
15:00~17:00為人體第二個黃金時段,最適宜開會、公關、接待重要客人,也是孩子大腦最活躍的時間。
16:00血糖開始升高,有虛火者此時表現明顯,如陽虛、肺結核等患者的臉部最紅。
17:00工作效率達到午後時間的最高值,也適宜進行體育鍛煉。
18:00人體敏感度下降,痛覺隨之再度降低。
19:00是最易發生爭吵的時間,因為此時是人體血壓波動的晚高峰,人們的情緒最不穩定。
20:00人體進入第三個黃金階段。記憶力最強,大腦反應異常迅速。
20:00~21:00適合做作業、閱讀、創作、鍛煉等。
22:00隨著呼吸開始減慢,體溫逐漸下降,最適宜對身體進行梳洗。最好在22:30泡腳後上床,能很快入睡。
23:00陽氣微弱,人體功能下降,開始逐漸進入深度睡眠,一天的疲勞開始緩解。
24:00氣血處於一天中的最低值,除了休息,不宜進行任何活動。
第二招: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律。
人體存在智力、情緒、體力周期分別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鍾,這三種“鍾”存在明顯的盛衰起伏,在各自的運轉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期,所以被稱為“人體三節律”。在高潮時表現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樂觀、記憶力、理解力強,這時是學習、工作、鍛煉的大好時機;相反,在臨界或低潮期時會表現耐力下降、情緒低落、反應遲鈍、健忘走神,這時易出車禍和醫療事故,也難在考試中出成績。了解自己三節律的臨界日和低潮期,可以在心理上早作準備,以頑強的意誌和高度的責任感去克服困難,安然度過臨界期和低潮期。以下是計算自己智力、情緒、體力鍾的高潮、低潮和臨界期的方法:
先算“總天數”,即計算出生之日至所計算之日的總天數。公式:t=(365.25×周歲數)±x。式中“t”表示總天數,“x”表示除周歲數以外的天數。例:某人於1935年10月15日出生,要計算1987年1月29日的這天生物節律,t=(365.25×52)-259=18734(天)。
再算“餘數”,將前算得的總天數分別除以33、28、23(即智力、情緒、體力節律周期的天數),然後得到餘數。注意必須用手算,而不要用電子計算機計算。18734÷33=567……23(智力鍾餘數);18734÷28=669……2(情緒鍾餘數);18734÷23=814……12(體力鍾餘數)。
把餘數求出之後,如果隻需要了解計算日處什麼期(高潮期、低潮期、臨界期),最簡便的方法是采用“周期天數除以2對照法”,又叫半周期法:33÷2=16.5(智力鍾半周期數);28÷2=14.0(情緒鍾半周期數);23÷2=11.5(體力鍾半周期數)。將“餘數”與半周期數作比較,若餘數小於此種生物鍾的半周期數,此生物鍾運行在高潮期;如果大於半周期數,運行在低潮期;若接近半周期數或整周期,以及餘數為零者,則為臨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