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智力鍾餘數:23>16.5為低潮期;情緒鍾餘數:2<14.0為高潮期;體力鍾餘數12>11.5,數字接近半周期,為臨界期。

第三招:借助輔助活動撥正紊亂的生活節律。

長時間地打破規律的生活,會造成生物鍾紊亂。人會感到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判斷力差、疲勞、萎靡不振,工作、學習效率低,出現睡眠、飲食障礙,“困了睡不著,餓了吃不下”,機體免疫力嚴重下降,易感染疾病,原有疾病會加重病情。生活節律強的人表現比較明顯,且恢複也慢。

采用泡腳的方法調整睡眠。生活節律不強的人很快能自行調整好,但是對於出現明顯不適的人,可以采用泡腳的方法。睡前一小時熱水泡腳,水溫至腳能忍受,泡至腳踝,雙腳互相搓腳心。如果水變涼了,要再加熱水以保持水溫,泡15分鍾,用手搓腳。出水後,盤腿再搓腳心,足底從跟部上量一寸(食指第1~2關節為一寸)處,用雙手拇指向上搓至湧泉穴,反複搓雙腳5分鍾。然後作腹式呼吸10次,速度宜慢,每分鍾4~6次。

調整飲食幫助調整人體生物鍾。由於長時間熬夜會導致飲食無規律,胃腸生物鍾已不正常,疲勞狀態的機體,也產生大量酸性物質。這時要適量食用堿性食物(牛奶、青菜類、鮮蘑菇類、幹鮮豆類、水果)。不宜選擇油炸、高熱量、糯米類、有刺激性及酸性食品(肉、魚、禽、蛋、穀類),這些食品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還會影響機體排酸,加重胃腸生物鍾紊亂,延長不適感。短時期忌飲濃茶、咖啡、烈酒,晚餐宜七八分飽。

使用適量藥物撥正生物鍾。首先要補充過度消耗和流失的微量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族。可服用複合維生素、維生素B12及維生素,能很快地恢複人體活力,聯合應用效果更好。

適量運動有助生物鍾調整。機體鍛煉,以靜力性項目為主,可以試試練瑜伽。

通過調整吃飯時間調整生活規律。美國研究人員通過老鼠實驗發現,一日三餐何時吃有可能對於調整人體生物鍾具有重要作用。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及生理功能的生理節律。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一般來說,每餐之間間隔4~5小時是根據食物在人體胃中停留的時間決定的。7:30左右,即在起床後20至30分鍾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12:00~12:30吃午餐為宜,午餐是最好的休息時間,應該讓自己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吃午飯;一般在晚6點以後、7點以前吃晚餐為最好,這樣在4小時以後,即到晚10點以後或11點左右睡覺,較為適宜。另外,父母不應該提倡孩子吃夜宵,因為臨睡前進食,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睡眠,還會影響第二天早餐的食欲。不過對於要上晚自習的孩子來說,用腦時間較長會有饑餓的感覺,為了保證睡眠的質量,建議夜宵應少量,而且在9:30~10:00為宜。

第四招:注意四季人體生活節律的差異,適度調整。

人體的健康和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密不可分。《黃帝內經》中記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長期以來它對人們養生防並抗老防衰起著重要的作用。

秋冬之季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和太陽一同起息、小睡個懶覺,是為了滋陰。

春夏之季,自然界萬物複蘇,草木生長旺盛,人們的起居也應隨之做出相應調節。清晨起床要早,不能再像冬天一樣賴被窩,“夜臥早起”,差不多6、7點鍾起床,晚上11點鍾左右睡覺最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