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成為行業的精英(2 / 3)

快樂工作也就是享受生命,我們可以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工作。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使得人們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承擔工作中的壓力。其實很簡單,把工作看做生活的陽光,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發現人生充滿了希望。一個人隻有先學會熱愛自己選擇的工作和職業,才會熱愛生活,才會熱愛別人,也才能受到別人的熱愛和尊重。隻為金錢而工作的人除了報酬將一無所獲,隻為工作而工作的人隻會鬱悶乏味,任由歲月蹉跎,因為愛工作而工作的人得到的不僅僅是報酬、經驗,更多的是激情和歡樂。

第四節 頻繁轉行的後果

在現代社會,很多職場人士已將跳槽視為家常便飯。而在這一股股跳槽風潮裏,又逐漸形成一種跳槽到不同領域的新趨勢,轉行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當然,人最好是能擁有自己理想的職業,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但世事難料,人們從事的行業往往並不理想。如果是這樣,那你就一直不負責任說轉行就轉行嗎?果真如此的話,你是否意識到轉行必然意味著要冒更大的風險,今後一段時間裏工作和生活都會發生重大變化?還有,你是否已經為失敗作好了心理準備和經濟準備?因為你可能很快便會落入失業的大軍。

“今天我又把老板炒了”,已成為現在職場的一句流行語。很多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頻繁更換工作和行業。在轉行之前,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是否了解這個行業?對於行業的了解,光靠報紙、雜誌或是網絡上的一些公開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需慎重對待轉行。如果自己對所要轉入的行業一竅不通,或者自己積累的經驗不足以應付將要麵對的局麵,最好還是放棄。因為轉行意味著要放棄很多此前的積累,並從頭再來,這對於職場發展來說,要付出不小的成本。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奉師父之命去山上采藥,臨走前師父囑咐他:“山越高,草藥越好。”小和尚點頭說:“我知道了。”來到山下後,他選了最高的一座山爬,但是當他爬上第一個山頭,正準備采藥時,回頭一看,突然發現前麵還有一座更高的山,於是他走到山下,又去爬那座更高的山。當他爬到第二個山頭時,又發現眼前有一座更高的山,於是他又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就這樣,他一天的時間都在上山下山,天已經快黑了,他的藥籃裏卻還空空如也,可是麵前還有一座更高的山。

在職場中,很多人都像故事裏的小和尚那樣,覺得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不理想。有的人看別人賺了錢,取得了成績就眼紅得不得了;當工作遇到困境時,有的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改進自己,而是轉行,但是盲目地轉了以後卻事與願違,然後再轉行。其實,轉來轉去你的身價將大打折扣,因為你每個行業都沒有做精。一個成功的人不在於他從事了多少行業,而在於他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做到什麼程度,是否成為這個行業的精英人物。人在職場漂,誰不希望混個一官半職,誰不希望薪水高?但是高職位、高薪水不是頻繁轉行得來的,頻繁轉行隻會讓你的職場生涯變得不倫不類。

王小姐畢業後在一家公司做前台文員。剛進入公司的那段時間,她工作非常努力,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肯下工夫鑽研,工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很得公司領導的賞識,因此半年之後她被調到行政部做助理。她工作依然認真負責,在行政部工作了近一年時間之後,她升任行政主管,開始負責公司全部的行政工作。不斷的升職並沒有讓她懈怠,她的工作表現一直非常優秀,收入也不錯,一年多的時間她的工資從2000元漲到5000元。但在此後的兩年時間內,她同樣地努力工作,夢想著繼續升職加薪,可是職位一直沒有什麼變化,而薪水也一直在5000元左右徘徊不前,她突然為自己的拚命工作感到不甘了。她的同事跳槽到一家房地產公司,不到一年月薪都6000多元了,恰好這個同事的公司還在招人,於是她準備了一份簡曆投遞了過去,並馬上得到了回應。她迫不及待地向原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很快來到新公司上班。可是對於房地產行業她沒有任何經驗,所以剛開始工作就困難重重,一連幾個月薪水都是不到3000元,她失望極了,於是又跳到一家金融公司,可是由於這個行業她也沒從事過,所以她的月薪也隻有4000元。王小姐不禁有些迷茫了。為了找到合適的行業,她又頻繁轉行了四次,而月薪也在2000至4000元之間波動。王小姐現在還是覺得自己沒找到合適的行業。

也許是因為好高騖遠,也許是因為沒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轉行的念頭在很多人的心底都曾經蠢蠢欲動過。然而,新的行業是否適合自己,轉行之後的發展如何,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轉行,這些問題在轉行之前你都想過嗎,有可以讓自己信服的明確答案嗎?大多數失敗的“職場跳蚤”就是在沒有思考這些問題前盲目地轉行了,他們很簡單地認為:先試試看,大不了再換。有的人在跳槽時隻盯住暫時的利益,不考慮自身的長遠發展,更是得不償失。盲目選擇往往會導致短時間內再次轉行,從而讓自己進入惡性循環。這樣做事草率的人在任何一個行業都難有發展。

沈建國畢業後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恰好趕上IT行業火暴的那幾年,他迅速成長為一名高級白領,月薪6000元,比身邊其他同時就業的同學要高出一截,這讓他感到很是滿足。可是IT行業紅火幾年後進入了休眠期,效益遠不如過去那般火暴,沈建國的身價自然也不如從前了。現在和周圍其他同學相比,他的收入隻能算處於中等水平了。麵對不斷縮水的薪水,他打算轉行。有從事保健品銷售的同學建議他在保健品行業試著做一做,他也看到這位同學在短短幾年內取得的成就:買房、買車,而且銀行裏還有一筆數目不菲的存款。於是他毅然辭去了原來的工作,踏入了保健品營銷行業,待遇是底薪2000元,但是提成非常豐厚,月銷售額高的話月薪過萬元都沒問題,他信心十足地開始新的工作了。但是現實並非他想象得那麼簡單,他發現自己對新的行業一竅不通,也沒有任何銷售經驗,三個月下來,他無法完成規定的任務,收入當然也很少,連維持基本生活都困難。他又轉行到快速消費品行業、保險行業,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的收入依然很不穩定,在2000至4000元之間徘徊,職場的路越走越迷茫。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實在是不想在這個行業再幹下去了”,“我煩透了這個行業”。誰都希望從事自己理想的行業,但是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深入了解,我們才能發現一個行業的魅力所在。頻繁轉行不是找到理想行業的上策。一個人追求更好的職業、更高的薪水、更體麵的工作沒有錯,但是,如果總是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浮躁、抱怨、拖延、推諉,那麼,恐怕沒有一項工作是適合你的。在頻繁轉行過程中,你不僅沒有得到任何鍛煉,而且還失去了很多可以展示自己才華、能力的機會,自然也就談不上成為行業能手、精英人物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瀟灑地一轉身就能在另一個行業開創一片新天地,但是如果缺乏規劃,僅憑一時衝動盲目轉行,你很有可能一轉身就跳進了“坑”裏。職場的發展就像爬山一樣,山外有山,如果你總是爬一丁點就換一座山來爬,將永遠登不上最頂峰。如果你肯從身邊的這座山爬起,即使這座山並不高大,但是,隻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會改變現狀,達到你所在之山的頂峰。

第五節 發掘你的潛力

有的時候,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不僅要努力汲取知識,儲蓄能量,更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潛力。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生活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想想那擁有億萬財富的比爾·蓋茨,那有著上千種發明的愛迪生,那雙耳失聰、卻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那雙目失明、卻依然樂觀堅強的海倫·凱勒,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能力,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

古時候有個小男孩叫方仲永。一天,他突然向家裏人要筆墨紙硯,說他想寫詩。他父親感到十分驚訝,馬上從鄰居那裏借來筆墨紙硯,方仲永拿起筆便寫了四句詩,而且還給詩起了個題目。這件事很快被同鄉的幾個讀書人知道了,他們都跑到方仲永家來看,並一致認為方仲永寫得不錯。於是這件事很快傳開了,知道的人無不個個稱奇,說方仲永是個天才,以後一定能成大器,說不定能考取個狀元。從此,方仲永家熱鬧起來,經常有人來他家玩,有的當場出題要這四歲的孩子作詩。不論什麼題目,方仲永都能立刻成詩,而且內容深刻雅致,文采絢麗多姿,得到眾人讚賞。不久,天生奇才的事傳到了縣裏,引起了很大震動,人們都認為方仲永是個神童。縣裏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賞方仲永,連他父親的地位也隨著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對方仲永的父親另眼相看,還經常拿錢幫助他。這樣一來,方仲永的父親便認為這是件有利可圖的好事情,於是放棄了讓他上學讀書的念頭,而是每天帶著他輪流拜訪縣裏那些名流、富人,找機會表現孩子的作詩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誇讚和獎勵。這樣一來,神童漸漸才思不濟,久而久之,由於一味憑著一點“天才”而沒有後天對潛力的挖掘,這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到十二三歲時,作的詩比以前大為遜色,前來與他談詩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歲時,方仲永的才華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人們都遺憾地搖著頭,可惜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

方仲永的悲劇在於他放棄發掘自己的潛力,雖年少出眾,卻每天都在拜訪縣裏的名流、富人,而非上學讀書以挖掘自身潛力,最終與普通人無異了。想讓生活一直充滿著希望,就必須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否則希望將像閃爍的流星,稍縱即逝。不懂得充分發掘潛力的人,將會有同方仲永那樣的悲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給自己作著“鑒定”:這是我能做得最好的作品了,這是我的極限了,我再也不能突破了,我沒有能力,潛能被我挖掘完了……那麼事實是這樣嗎?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普通人在生前僅開發了自身基因中潛在能力的百分之零點幾,即使是愛因斯坦,也隻不過是開發了30%,那麼何來潛能被挖掘完了,再也不能突破自我了呢?

有一位戲劇家在排練一場話劇時突然聽到一個壞消息:女主角突然病倒被送進了醫院,不能參加當晚的演出。但是演出迫在眉睫,無奈之下,戲劇家隻能讓他的姐姐擔任女主角。雖然多次看弟弟排練演出,自己在戲劇世家也受過熏陶,但排練的時候,姐姐由於從未演過戲,對於挑戰女主角很沒信心,所以演得十分糟糕,連詞都記不住。戲劇家情急之下生氣地說:“你雖然沒有演出經驗,但是有戲劇基礎,這段戲是全戲的關鍵,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發揮出點水平來。”全場一片沉默,感到委屈的姐姐強忍住自己的眼淚,腦海中回蕩著戲劇家的話,突然她咬了咬牙堅定地站起來:“排練!”接著她變得非常胸有成竹。之後的排練可想而知,過程非常成功,她表現得十分自信、真實,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讚歎不已。戲劇家也對她刮目相看:“從今天起,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大藝術家。”讓一個沒有演出經驗的人登台演出還能大獲成功,這可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她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困境激發出了她的潛力。

潛力是人們潛在的、沒有發揮出來的力量和能力。不管你是成功人士還是正在奮鬥的職場人士,都要知道人人都有潛力可挖,這是大腦賦予我們的本能。別再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績就自滿,那樣你得不到最終的勝利,隻會讓當初智慧不如你的人超過你,因為別人都在激發自己無限潛能的時候你卻停滯不前了。一個人的成功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盡管外因是成材的重要條件,但內因卻是成材的最根本因素。而發掘潛力就屬於內因。發掘你的潛力,你就有了自信和希望,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有一位鋼琴教師,經他手教出來的學生,個個都是頂尖高手,很多人都很好奇:同樣是教鋼琴,為什麼這位教師總是那麼厲害呢,難道他有什麼秘訣不成?一位音樂係的同學慕名而來向這位教師學藝。剛開始,這位教師也是用平常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一些基本要素。三個月過去後,有一天,鋼琴上擺放了一份全新的樂譜。學生看了以後喃喃自語:“超高難度。”他瞬間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穀底,消磨殆盡。“試試看吧。”教師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硬而且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師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學生回去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沒想到教師給他換了份樂譜,而且難度更高。“彈下試試。”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就這樣連續三個月,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挑戰新的樂譜。但是每次挑戰都沒有成功,他對鋼琴一點信心都沒有了。這天他又來上課,當教師走進練習室時,他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教師問個明白,這連續三個月的高難度練習除了折磨他外對他的彈琴有什麼幫助。教師沒有回答,隻是抽出了第一份難度高的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眼神望著學生。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師又讓學生試了第二份難彈的樂譜,學生仍然有較高水平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教師,說不出話來。現在學生明白了教師的用心:在困境中發掘自己的潛在才能。

科學證明,潛能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需要後天的開發和訓練,才能成為可為自己所用的能力。即使你天賦異稟,如果後天放棄了對潛力的挖掘,那麼成功對你來說可能隻是暫時的。有些人碌碌無為,隻會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把失敗歸罪於外因,忽視了內因的作用。殊不知,離開了自己的主觀努力,不懂得發掘自己的潛力才是失敗的根源。發掘你的無限潛力,不僅僅是在讓你適應社會,更是在提升你的競爭力,隻有具備了強有力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現狀,才能有發展的機會。

第六節 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意見

幾乎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讚美和肯定,而不願聽到批評和否定,一聽到批評的話,眉頭就會皺起來,臉上也出現了不愉快的表情。然而,隻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批評有多麼難能可貴了。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有諸多的缺點,批評正是揭發這種缺點的一種好方法,我們不僅應該接受,更要歡迎別人給自己提意見、提建議。有思想的人都非常希望別人將他們的意見提出來。

在職場中,有太多的人不願接受別人的意見,因為他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想法使他們沒有改進自己的餘地,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設下了障礙。而且平常拒不接受建議,等到了真需要別人建議時,別人也不會積極地提意見了。沒有人提意見的人生一定很悲慘,在事業和生活上一定不順利,生活情趣也一定會降低。許多人的最大缺點之一是缺乏率直的心胸,不善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不願集思廣益。固執己見、不肯接受別人的批評與建議,將阻礙我們的職場發展。

明朝時有一對兄弟,在外出打獵時發現了一隻正在飛翔的大雁,正要彎弓搭箭去射,哥哥說:“我們射下來以後燉了吃,鮮嫩。”弟弟不同意說:“大雁就應該烤了吃,肥美。”兄弟倆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不休,所以隻好請土地爺來公斷,土地爺倒公正無私,判為燉一半、烤一半。兄弟倆覺得公平所以都高興了,可是等他們再去射雁時,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這就是“兄弟爭雁”的故事。兄弟倆都固執己見,不肯相讓,讓到手的大雁也飛了,到頭來連一根雁毛都沒得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一味無休止地去爭論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錯過完成它的機會。在職場中,大家難免會因意見不同而發生爭論,當別人提出某些看法或意見時,爭論不休是沒有意義的,學會聆聽、學會分析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很多類似的事情,例如,開會時每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最後不歡而散,既影響了工作,又影響了同事間的和睦相處。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給自己提意見是在管閑事,或根本就是有意針對自己。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的智慧和知識總是有限的,隻憑自己的智慧和知識,不一定能有正確的判斷。而錯誤的判斷往往會導致意料不到的失敗。如果這種失敗隻使一個人痛苦,還算是萬幸,但是如果波及到周圍的人或使公司都蒙受損失,就十分嚴重了。

吳小姐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居民區投資十萬元開辦了一家香水店。也許大多數人都覺得,消費者買回去的進口香水用完了,可以隨時到這裏花較少的錢添加香水。吳小姐想當然地認為,這樣相對廉價的香水肯定能夠獲得普通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市場也大,利潤一定相當可觀。所以她選擇的店址是在一個十幾年前建造的老居民區裏。一切就緒,正準備開業時,一個朋友給她潑了一頭涼水,建議她換個地方開店。但是頭腦發熱的她根本聽不進去任何意見,還沒等她朋友把話說完就轉身離去了。令她沒想到的是,由於老居民區裏居住的大多是普通工薪族,他們對香水的消費需求非常少。接連幾個月,香水店的經營都處於虧損狀態,吳小姐一籌莫展。

她很後悔當初沒聽朋友的建議,於是她又找到這個朋友,表示很後悔自己當初固執的態度。朋友說:“賣香水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找到合適的客戶,香水店裏的高檔香水價格雖然比專賣店低,但還涉及一個消費習慣問題。把店址選在平民社區,雖然能得到一部分低收入顧客的認可,但顧客總量很少,利潤總額也就難以保障。如果選擇偏高檔的住宅小區開店,那裏的顧客群具備高檔香水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又懂得識別香水的價位,自己再把店布置得清新優雅一些,那就一定能吸引客戶。”聽了朋友的建議,她猛然醒悟,於是重新選址開店。這回她輕輕鬆鬆賺錢了,每月盈利兩萬多元。半年後又增加了批發業務,不到一年就已經獲利上百萬元。

在複雜的社會中,人類顯得是那麼單薄。而複雜多變的職場也時刻提醒我們的大腦不要過於簡單,多聽別人的意見甚至是批評,就能了解更多的觀點與信息,對自己的成長與進步是非常有利的。固執己見是一種消極的癖性,心胸開闊才是應有的態度,前者會導致失敗與孤立,後者則是成為行業精英的保證。所以我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