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成為行業的精英(3 / 3)

的確,能虛心接受別人批評建議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一次,為了取悅一個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簽發了一項命令,調動了某些軍隊。作戰部長史丹頓不僅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罵林肯簽發這種命令是笨蛋的行為。結果怎麼樣呢?當林肯聽到史丹頓說的話之後,很平靜地回答:“如果史丹頓說我是個笨蛋,那我一定就是個笨蛋,因為他幾乎從來沒有出過錯。我得親自過去看一看。”林肯果然去見史丹頓,他知道自己簽發了錯誤的命令,於是收回了成命。隻要是出於誠意的批評,就會正視它,這正是精英們明智的地方。

無論你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難免會遭遇別人的批評。小時候,是你的父母對你提出批評,長大後,是你的師友、你的同事……他們或者善意教導,或者毫不留情地斥責。同樣地,你會常常批評別人,給別人提意見、提建議。那麼,你是如何對待別人的批評呢?你是把所有的錯誤都歸咎於別人,認為別人總是刻意傷害自己,並時時刻刻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缺的,還是仔細聆聽,虛心接受那些正確的意見?

我們要積極地接受別人的批評,把它作為自己前進的向導,努力改進自己人格上的種種缺點。凡是有頭腦的人,都勇於承認自己有缺點,並歡迎別人以批評的方式來揭發自己的缺點。這些願意接受別人批評與意見的人總是以客觀的態度來衡量別人的批評,利用別人的批評來看清自己的行為,如果確是自己錯了,便積極改正過來。的確,接受別人的意見對於自己是非常有益的,好話要聽,指責和抱怨的話也要聽。沒有人一入行就是行業精英,他們都是通過別人的不斷提醒,來不斷糾正自己的缺點,吸收別人的意見,從而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第七節 從你最了解的行業入手

古人曾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確,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則和規律。不熟悉這個行業而貿然進入,就如同進入一個黑暗的房子,不知東西南北,容易失去方向,碰得頭破血流。有選擇就有風險,而我們必須要對自己所要進入的行業有所選擇。在與風險的博弈中,除了那些不可控製的因素外,我們應如何控製風險,把它最小化呢?當然是選擇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最了解的行業。

每個行業、領域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有不同於其他行業、領域的技術、技巧和方法,相互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大千世界包羅萬象,需要眾多的行業組合支撐,就像日常生活用品異常繁雜一樣,各種物品都要有人憑技藝去製造和生產。一個人是不可能行行皆通的,我們唯有從自己最了解的行業入手,才最容易創造出卓越的業績,成為行業精英。

前幾年,互聯網市場熱火朝天。一位房地產老板看得眼熱,他以為隻要找幾個懂網絡的大學生做技術,自己又有多年的房地產管理經驗,經營一個小網絡公司應該沒問題。於是他用大量的資金購買設備,招聘人員,開了一家IT公司。後來技術部設計出了軟件,但是推銷不出去,軟件的銷售渠道和管理方式都與房地產管理方式大相徑庭。對IT行業一竅不通的他投入了上千萬元資金,可是賣出去的產品寥寥無幾,隻好關張了。

當今社會的競爭已到了相當激烈的程度,業內的行家裏手存活尚且不易,何況一個外行人?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不知道;哪裏是陷阱,哪裏是坦途,你還不知道,那你隻有處處被動,時時挨打的份兒。成大事者往往是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熟悉的領域,這樣事業成功的概率才會是最大的。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創業之初之所以選擇生產電器插座項目,是因為他在這一行當過學徒工,對這一行熟悉並且有特長;被譽為“領帶大王”的企業家曾憲梓之所以經營領帶項目,也不是無理由的,他曾在哥哥的領帶廠裏打過工,對領帶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都很熟悉。可見,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和項目是成功的關鍵。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有過這樣一次經曆。1929年,他的老朋友、美國證券巨頭伯納德·巴魯克陪他參觀華爾街股票交易所,那裏氣氛緊張熱烈,深深地感染了丘吉爾。丘吉爾忍不住玩起股票了。他的頭一筆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這叫他很丟麵子。他又瞄準了另一隻很有希望的英國股票,但股價也沒給他麵子,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如此折騰了一天,丘吉爾做了一筆又一筆交易,陷入了一個又一個泥潭。截止到下午收市時,丘吉爾已經資不抵債要破產了,這樣的結果讓他驚呆了。正在絕望之時,巴魯克遞給他一本賬簿,上麵記錄著另一個丘吉爾的“輝煌戰績”。原來,巴魯克早就料到像丘吉爾這樣的大人物,即使頭腦再聰明,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對丘吉爾來說股票行業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加之初涉股市,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因此,老朋友提前為丘吉爾準備好了一根救命稻草,並吩咐手下用丘吉爾的名字開了另一個賬戶。

對行業了解比較深刻的專業人士,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往往更容易理清思路,找準問題的症結所在,更容易快速地解決問題。如果你對行業的了解程度較淺,那麼不管是解決問題,還是作出決策,甚至是完成本職工作,都是有難度的。任何一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非常注重這一方麵的考查。對企業來說,隻有對本行業有深刻了解的人才是他們需要的。不管在哪兒工作,做什麼行業,對所在行業的深刻了解會使你的事業如魚得水。要想成為行業精英,對行業進行深刻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正是這種差異性,要求人們必須幹一行研究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為行家裏手。

第八節 從小事做起

沒有人生來就是做大事的,那些成功者對工作中的任何小事及細節,決不采取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的態度。許多渴望成功的年輕人,常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他們認為,既然自己想要成功,那就應該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不應該去做一些誰都能做的小事。在他們看來,好像隻有不做小事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胸懷大誌和與眾不同。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思想:隻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因而,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願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實際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真正所謂的大事實在太少。成功的人不是把大事做得怎麼樣,而是將小事做得幾近完美。

小事,體現智慧;小事,決定成敗;小事,改變命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很平實的語言,卻包含有很深刻的哲學道理。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千萬別看不起身邊的小事,就一定要擺正心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許多人所做的工作都隻是一些瑣碎的事、具體的事、單調的事,它們也許是雞毛蒜皮,也許過於平淡,但這就是工作,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因此,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

老趙和小李都是一家石油公司的貨運司機,老趙已經在這家公司幹了二十多年,而小李是半年前才應聘到這家公司上班的。小李常常嘲笑老趙對工作過於一本正經,用他的話說就是:“如此簡單而卑微的工作,實在沒有必要把它太當回事兒,隻要我們保住這個飯碗,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足夠了。我們要把精力都放在大事上。”但是老趙卻不這麼認為,他在每一次出車時都要用心地檢查車輛的狀況,還要檢查車上的石油罐是否有隱患。在小李眼裏,老趙所做的一切都是“多此一舉”。有一天,小李準備和老趙一起去送一批貨,小李已經跳上了車,但是正在檢查自己車上貨物的老趙看到小李車上有一罐石油沒有封緊,而且小李的汽車底下還漏油,於是老趙讓工程人員迅速把那罐有問題的石油換下,小李的汽車也因存在嚴重問題而停止營運。結果就在當天,他們的另外一位同事因遇上了和小李同樣的問題而在行駛中車毀人亡。小李現在提起這件事還有點後怕,這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曆讓小李終於明白:不重視小事的人不僅做不成大事,甚至就連本職工作都完成不了。而且很多時候,正是小事影響著職業發展,關係著生命安全。

所謂大事與小事都是相對的。小事做好了,可能帶來許多好的大事。對於有夢想的人來說更是如此。而如果小事做不好,大事也很難做得令人滿意,這應該是可以成正比的邏輯推理。所以,想做大事首先得把小事做好、管好,管好了小事你才能管大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真正的障礙有時隻是一點點疏忽與輕視。許多年輕人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卻不知道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開始的,甚至是細小入微的地方。如果不遵守從小事做起的原則,必將一事無成。

世界汽車業巨頭、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公司應聘。那時資質平平的他在麵試的人當中算不上出色。當前麵的人麵試完畢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然而,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一進去,他發現進門的地上有一團廢紙,便彎腰撿起來,順手扔進了廢紙簍,然後來到董事長麵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沒有向他提出任何問題,當即宣布他已被錄用。福特就這樣進了公司,不久便名揚天下,使美國的汽車產業一度在世界上獨占鼇頭。他把重視細節和小事的優良傳統很好地貫穿在福特汽車生產銷售的各個細節中。

要知道,工作其實是由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構成的,一個不願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老子就曾告誡人們:“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想比別人更優秀,隻有在每一件小事上多下工夫。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的重複。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就是為成功奠定了基礎;一旦做不好、做壞了,就使其他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連累,甚至把一家公司搞垮。

要問誰是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沃爾瑪當之無愧。沃爾瑪這幾十年蒸蒸日上,而且不斷擴張。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沃爾瑪仍然以良好的速度增長。沃爾瑪成功的秘密就在於它注重細節,從細節中取勝。你能在小事上贏得成功,在大事上才能不失手。沃爾瑪的競爭對手斯特林商店開始采用金屬貨架以代替木製貨架後,許多人覺得這點小事影響不了什麼,但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認為,競爭拚的不是大事上誰主沉浮,而是在細節上誰能展現優勢,於是立刻請人製作了更漂亮的金屬貨架,並成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屬貨架的雜貨店。沃爾瑪的另一個競爭對手本·富蘭克特特許經營店實施自助銷售時,沃爾頓連夜乘長途汽車到該店所在的明尼蘇達州去考察,回來後也開設了自助銷售店,當時是全美第三家。細節決定了成敗,沃爾瑪認真記錄分析每一個商業數據,用通信衛星為每一家客戶服務。沃爾瑪全球4000多個店鋪都裝有衛星接收器,每一個消費者在其任何一家連鎖店進行交易時,客戶的年齡、住址、郵編、購物品牌、數量、規格、消費總額等一係列數據都被記錄下來,送進企業信息動態分析係統。沃爾頓說:“我如果看不到每一件商品進出的財務記錄和分析數據,這就不是做零售。”就是因為做好了這些細節,沃爾瑪在零售界身居老大的位置才無人能動。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壞毛病,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個所謂的大事都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每一個做大事的人也都是從小事做起的。許多人總以為大丈夫處事,當不拘小節,誌在掃天下,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願做、不屑做、拒絕做,大事就隻能成為空想。做小事不僅是一種做事的方法,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學曆高低隻能證明你的文化程度,工作經驗隻能說明你過去的業績與輝煌,並不能代表你的能力。企業用人,不僅要看你的知識結構,更要看你的做事能力,不會做小事的人肯定也不會做大事。做行業裏的精英更要從小事做起,把基礎做紮實了才能有騰飛的那天。從現在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既胸懷大誌,又腳踏實地,在小事中曆練自己,逐漸成為行業的精英。

第九節 人往高處走,跳槽有策略

漫漫職場路,沒有人一輩子隻從事一種行業,隻就職於一家公司,跳槽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必然經曆的事,你也在準備跳槽嗎,你知道跳槽之前應該做什麼嗎?當你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職業發展了。但是,你必須明白:跳槽並不意味著你就一定能夠取得職業的成功,這個時候,講究跳槽的策略才是理性的做法。既然職業發展是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更應該去正視和對待我們的職業發展,而跳槽的技巧關係到我們職業發展的成敗。

首先,大家要弄明白什麼是跳槽?簡單來講,跳槽就是指人離開原來的工作,另謀高就。跳槽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策略。跳槽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的職場有更好的發展,正所謂“人往高處走”。但是,人人都想往高處走,那麼我們就需要思考幾個問題:為什麼要走,怎麼走,什麼時候走,要走到什麼高度,走了以後怎麼辦?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是很少有人認真思考了以後才行動,從而盲目跳槽,本來打算跳了以後大展宏圖,但是結果卻沒有達到自己要走的高度,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所以說跳槽不是說做就做的事,是要求我們事先想好、仔細計劃後才能有的動作。

魏小姐在一家公司工作快十年了,絕對屬於元老級人物了,之前她從來沒想過要跳槽。有一天,一個朋友對她說:“你在這家公司工作這麼多年了,發展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了,為什麼不出去看看別的天地呢?換個工作環境可能就有了新的希望。”魏小姐也覺得這話有道理,正所謂人挪活樹挪死,而且自己在這家公司也基本上做到頂尖了,想要換一家公司謀求新的發展。魏小姐很快找到了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但是僅僅過了半個月,魏小姐又想換一家公司,原因是這家廣告公司給員工提供的發展空間大不如之前那家,而且工作環境給人壓力非常大,公司運營體係也不完善。她在跳槽之前從來沒想過去了解一下這些問題,所以她現在非常後悔自己當初草率地作了選擇。於是,她吸取了前一次跳槽失敗的教訓,首先思考了一下自己跳槽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她又認真思索了自己要跳的方向是什麼,對新工作有什麼期許?她希望找到一家公司,能給自己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不想跳了以後就工資翻倍,隻要在自己的領域盡情發揮,錢自然隨之而來。在投簡曆前,她對幾家比較理想的公司作了了解,選了三家符合她意向的公司,有目標性地投了簡曆,並成功地通過麵試開始了新的工作。這次魏小姐的跳槽顯然不是盲目的,她在跳之前做了一係列的工作,找到了符合自己發展要求的公司,所以一年後魏小姐順利地進入了公司的領導層,收入也頗豐。

魏小姐的經曆告訴我們:跳槽是一種策略,要講究方法,才能跳得高、跳得穩。現實生活中,導致跳槽的因素有很多,盲目辭職不僅會帶來壓力,甚至會麵臨一定的風險,需要三思而後行。你首先要明確你的跳槽意圖是什麼,是想清楚後主動作的選擇,還是因為對目前的工作現狀不滿意,不得已而為之。一些有能力的人為了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就在積累了足夠的力量和作了充足的準備後,有目標地主動跳槽,從而實現了“人往高處走”。還有一類人,覺得自己目前的工作現狀很糟糕,他們抱怨工作中的種種不滿,而且認為解決這種不滿的方法應該是跳槽,而不是查找自己的原因、完善自己、使自己達到一定的能力後再跳槽,再加上身邊有人鼓動,他們就試探性地跳槽,沒有明確的目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可能越跳越不如從前。

的確,現實中很多人是對現有工作不滿才會想到跳槽,人際關係不好、工作太久產生厭倦都會使某些人產生跳槽的念頭。而這些人為了盡快地改變現有的狀態,往往缺乏準備,“病急亂投醫”。要想跳得更快、更高、更遠,首先要了解自己為什麼想跳,結果是不是真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接下來,必須要找好“下家”,對目標公司作非常詳細的了解,並進行選擇。特別是跨行業跳或往優秀企業跳,一定要知己知彼,作好充分的準備後再去實施最後的完美一跳。

小蘭畢業後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在實力雄厚的公司,她的職業發展非常順利。她很滿意這份工作,包括薪資待遇、人際關係、公司環境等各方麵。然而工作幾年以後,她有了換工作的想法,因為她分析了一下公司的形勢:公司前幾年快速壯大,現在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了,所以給個人的發展空間就有限了,而且升職速度十分緩慢。在這樣人才濟濟的公司裏,一般的員工得三年以上才能升職,能力強一點的員工也得將近兩年。小蘭分析了一下,現在自己都30多歲了,不像那些剛進公司的年輕人有時間去積累經驗,可以再慢慢熬,再等個三至五年就過了自己的事業黃金發展期了,所以她要跳到一家有繼續發展空間的公司,可能待遇暫時沒有現在好,但是用不了多久,憑自己的能力,高薪不是問題。她跳槽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於是她去了一家外資企業發展,這家公司這幾年發展得非常好,而且年底就要上市了,在這家公司隻要你有潛力可挖就能有發展的空間,非常符合小蘭跳槽的目的,所以她來到這家公司工作是她職業生涯的一次正確選擇,是一次成功的職場規劃。

能在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的紛繁職場中跳來跳去,進而找尋真正適合自己的職位,這不失為一種超強的能力。但是在跳槽之前你是否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跳槽,或者說跳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是在明確自己實力的前提下,結合客觀事實分析利弊後作出的選擇,那麼你的跳槽是成功的,對你的職業發展是有利的。反之,盲目地跳槽換來的隻有失敗。

每個人都可能會麵臨跳槽這個行為,人往高處走,跳槽無可厚非。但為什麼跳、能不能跳、什麼時候跳、怎麼跳卻是個問題,一定要審時度勢、結合實際來作出選擇。當然,在選擇的過程中,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從容不迫。跳槽的時機是否已經到來,自己是否真的確定了前行的方向,未知的空間又能否真正接納自己?相信這些問題對於成功跳槽的人來說都是深思熟慮過的。當你真的到了非跳不可且具備了跳的資本的時候,那就鼓起勇氣勇敢自信地跳。這一跳定會更高、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