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不斷充電,不被淘汰
有人曾說:“除了生命之外,我們還有一樣東西不能放棄,那就是學習。”的確,在瞬息萬變、人才輩出的今天,想要成為行業精英唯有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不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
不論是剛進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已經摸爬滾打多年的行業老手,在職場的路上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一個人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隻占人生知識結構的一小部分,且理論和實踐總是會有一定的差距。而在職場中奮鬥的人要懂得職場中的學問,更是深不見底,需要及時充電才有動力朝成功走去。事實上,隻有經常給自己充電,才能滿足越來越高的工作要求,使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可以說,如果我們不給自己充電,就無法取得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無法使自己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我們不僅不能搞好本職工作,還會被時代所拋棄。
趙紅梅在一家鋼鐵公司做會計,經過十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她升任到財務部經理。周圍的人都很羨慕她,35歲就做了財務部經理,以後可以悠閑地過日子了。做了一年經理後,趙紅梅選擇去大學繼續讀財務管理在職研究生。許多人都覺得她沒有必要這麼做,經理做得好好兒的,還浪費時間去上學。趙紅梅說:“這是一個天天都在推陳出新的年代,多年的工作經驗會因為新技術和信息的出現而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如果不繼續學習、不給自己充電,那麼原來在工作中的優勢就會逐漸變弱,自身價值就會逐漸降低。若想不被淘汰,就得給自己補充能量,這次學習讓我的眼界開闊了不少,也讓我越來越有信心做好我的工作。”
趙紅梅現在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她仍然在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她感覺到作為一個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要有現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識,才能帶領企業不斷地發展和壯大。她也懂得不重視知識的企業會讓那些有才能的員工無法大展拳腳,感到壓抑,這樣的企業也留不住人才。她認為企業整體的競爭力就是員工們的綜合實力,所以她非常重視員工培訓。她相信:投資在員工身上的培訓費用,和投資績優股一樣,是必需的。
趙紅梅的行動告訴我們,不論你在職場上走到哪一步,無論你是小職員還是大領導,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兒考慮一下自己的充電計劃,為自己職業規劃的製訂與實施作鋪墊。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可以避免我們因無知滋生自滿,並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以及學習能力,對我們的職業生涯大有好處。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沒時間看書學習,真的是沒有時間嗎?多數還是態度沒有端正,意誌不夠頑強吧。如果有了清楚的充電計劃,就別總是抱怨沒時間學習,少看一場電影,少去幾次酒吧,少參加一些應酬,時間自然就有了。
在風雲變幻的職場中,腳步遲緩的人瞬間就會被甩到後麵。每個職場中人都要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斷為自己充電,隻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公司中立足,獲得職業上的發展。你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不斷折舊,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知識、技能也是如此。若想保持職場中的競爭力,就必須不斷給自己充電,製訂清晰的充電計劃,並把充電計劃提到日程上,抓住分分秒秒來充實自己。以當今社會的知識更新速度,那些以前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學到的知識,經過四五年時間就“老化了”,所以職業生涯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深造、不斷積累、不斷提升的過程。充電本身是職業整體發展的一部分,是你實現目標的途徑。充完電後,整個職場生涯都將改變。
康萍專科畢業後在一家公司擔任業務助理,工作很繁忙也很辛苦,待遇也不是很高,但是她認為自己的工作仍需要踏踏實實努力,從沒想過跳槽。她認為改變自己現狀的最好方法就是主動學習,給自己充電。公司新進的員工都是大學本科、英語四級,而自己學曆低,英語也不好,隻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在公司立足,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康萍認真學習業務技能,每天下班後都要去進修。康萍覺得雖然自己學曆不高,但是通過不斷學習總有一天也會像那些本科生一樣出色。康萍的努力沒有白費,公司最近人員調整,康萍也就有了機會,她已經成了公司的骨幹,加上業務水平毫不遜色,順理成章地被提升為業務部經理。
在變化不斷的職場上,很多人即使已升為部門經理、高級主管,也仍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害怕總有一天下台。而不斷地學習、充電則讓他們更有信心繼續向前走。如果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出現的知識、技術武裝自己,那麼當新的知識被普遍運用時,你就有可能最先被淘汰掉。任何職場中人,要想在日新月異的行業中求得生存、求得發展,就必須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技能、技術,給自己的職業發展補充新鮮血液。身處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我們學習的腳步不能有絲毫的停歇,要把工作視為學習的殿堂,讓自己始終站在時代中央。
一個人的知識會隨著職場的變化而流失,如果不學習,不充電,多年之後就會落後於時代的步伐。充電能使自己選擇職業的道路更寬。同時,在職場選擇中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也應該通過及時充電,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走出職場困惑。
無論你以前做過什麼、學過什麼,想要跟這個時代同步,就必須不斷吸取新的知識。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知識、技能的折舊速度越來越快,職場中人必須通過學習、培訓等對自己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進行不斷更新和提高,想成功的人就應該把充電當做職場生活的一部分,永遠保持學習的意識和心態,這樣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時時、處處進步,才能讓自己保持持續的競爭力,獲得更為光明的發展前途。
第二節 積極主動地工作
成功的人都是主動並創造性地去工作,而業績平平的人也至少能被動地完成工作,最失敗的人態度消極不說,甚至連自己應完成的工作都完成不了。拖延的習慣會降低工作效率,阻礙人的潛能發揮。你應該極力避免拖延的習慣,遠離“拖延”這個可怕的敵人。“拖延”這個敵人要竊取你的時間、能力、機會、品格與自由,從而使你成為它的“奴隸”。敷衍工作就是敷衍自己,與其被動地服從,總想著偷懶、拖延,不如主動地去完成。一個人事業成功的秘訣,就是積極主動地工作,因為積極的態度可以感染別人,也會增強你麵對困難時的信心。而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下工作可以發揮最大的潛能。
積極主動地工作,可以使自己最大限度地為行業作出貢獻,而行業通過你的工作也就取得了效益。因此,積極主動地工作不僅可以帶給你應得的報酬,還給你提供了機會,讓你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行業的精英。如果你對工作總是采取一種應付的態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實際就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不負責。精英們懂得讓自己積極主動起來,而不像那些不思進取的人那樣把工作當成苦役。他們與普通員工的心態截然不同,因此,他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也就相對比較大一些。的確,如果我們對待工作能夠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自然而然就會進入一種最佳的狀態。設想一個熱愛工作、幹勁十足的員工,和一個被動的甚至討厭工作的員工,他們的效率和成績該有多大的不同?
任濤現在北京一家二手房交易公司工作,剛來時他的月薪僅有1000多元,也就勉強夠日常花銷,但是現在他已經是有房有車一族了。房地產市場非常不穩定,時而紅火,時而又跌入穀底。幾度冰冷的市場曾讓他在心裏打起了退堂鼓,但天生樂觀的他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最終燃起積極奮進的火苗,即便是遇上再冰冷的市場,他都一直積極主動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一有空閑,他就看公司的培訓材料,不懂就問,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技能。他還主動找來各個小區的衛星照片並打印出來,然後去小區挨個對照、標注樓號,了解小區周邊的各項配套設施。遇到桑拿天,誰不想躲在店裏吹空調,但他依然堅持不懈,每天發信息,找房源,匹配房源客源。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行動給他帶來了出色的銷售業績,很快他就做了業務經理,成為地產行業的精英。
一個積極主動的員工能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在工作中,他們往往能發現問題,並通過認真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養成了積極主動的工作習慣,就等於掌握了個人進取的精髓。那些以無比的熱情看待自己工作和事業的人,總能發掘出無窮的機會。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深切地了解精神狀態是如何影響工作的,但絕對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沒有哪個老板願意提拔一個精神委靡不振、牢騷滿腹的員工。如果一個人能抱著積極主動的態度做事,那麼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做出自己的成績,都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這樣的人還用擔心在自己的職位上坐不穩嗎?
孫瓊現在是一家建築工程公司的項目經理。四年前他被招聘進來的時候隻是一名水泥工。那時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孫瓊並不像其他的水泥工那樣一麵幹活一麵抱怨工資太少,或找機會就躲在牆角偷懶。他總是在抓緊時間完成工作後又積極地幫助其他工友,在休息的時候他也不閑著,找到有經驗的老技工求他們講解關於建築的各種知識。不久,這個勤奮好學、積極主動的水泥工引起了建築隊長的注意。兩個月後,孫瓊成了這家公司的建築技術工人。當上技術工人的孫瓊依然勤勤懇懇地工作,早上總是第一個來,晚上又是最後一個離開。由於對所有的建築工作,比如打地基、壘磚、刷泥漿都非常熟悉,他成了建築隊的紅人,工人們有問題都喜歡向他谘詢。有一次,總經理在下班後發現孫瓊還留在工地,並一個人把工地的一些廢舊垃圾清理到一起,用車運出工地,以解決施工時沒有空間堆放原料的困難。總經理很是欣慰,決定讓這個肯學肯幹,積極主動的年輕人做自己的助理。做了總經理助理後,孫瓊依然積極主動地工作,學習用電腦工作,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他還常常畫草圖、擬計劃,並讓大家提出各種建議。現在,他又升任為項目經理,前途不可限量。
孫瓊的成功告訴我們:如果有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肯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件事,肯不斷學習、虛心請教,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績。一個人一生中除去休息的時間,剩下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所以說,工作幾乎等於一個人一生的價值。隻要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神聖的使命,就會極大地調動個人的積極性,驅使自己自發地幹好每一項本職工作。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成功者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會積極主動、用心去做,並力求達到最佳的效果,不會有絲毫的放鬆;失敗者在做工作時,卻常常輕率敷衍、得過且過。
有些人一生都碌碌無為,他們常常是沒有主動性的人。他們從不會自覺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有時甚至本該自己完成的工作,他們也不會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在私底下常常會用一種得過且過的口吻說著這樣的話:“過一天算一天吧”,“對付著混口飯吃就行了”,“隻要不丟飯碗就可以了”。這種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他們似乎寧願一輩子待在山穀裏,也不願意花點兒力氣爬上峰頂,看看大千世界裏的美好風景。機會與成功都來自於個人的主動,主動的人是最聰明的人,是團隊中最好的夥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遠要記住,主動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師。在麵對困難的時候,可以幫助你的是你自己的主動精神,而不是運氣。卓有成效和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在工作中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熱情和努力。隻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才可能有所作為。
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是提升自我職場潛力的最有效的武器。隻要具備了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職場中即使遇到再困難的問題都能很好地解決。積極主動是每個想要成為行業精英的人在工作中都應該持有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工作的質量,工作上的努力意味著事業上的成功,這樣我們的內心也將因工作的成功而充滿愉悅。所以,想活得精彩就必須主動工作、主動生活。如果你能夠以主動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中表現得比老板更積極主動,那麼你必定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在這種心態的引導下,你必然會獲得自己事業上的長遠發展,獲取人生的快樂與精彩。
第三節 愛上你的事業
在你周圍有沒有人整天抱怨,覺得工作不順心,這不好、那也不好,看著別人的工作都那麼舒心,怎麼到自己這兒就不一樣了呢?為什麼工作的一切自己都不喜歡……
如果你問他們:“要是實在不喜歡為什麼不幹脆辭職呢?或者做點什麼來改變這種局麵,可能你會愛上你的工作。”他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卻拒絕作出任何改變,仍然繼續埋怨,以致毫無建樹。愛工作等於愛自己,如果你問一個人:“你是否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他回答你:“不。事實上,我已經厭倦這份工作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樣的人在行業裏永遠都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些不幸的人從來隻是把工作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而不是一生的事業。他們不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每天麻木地上班下班,卻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熱愛自己的事業,那他注定難成氣候。
比爾·蓋茨說:“你可以不喜歡你現在的工作,但你必須愛它。隻要堅持愛它,平凡的工作也會有偉大的成就。”事實就是這樣,在職場生涯中,我們有自己的責任,有我們不得不做的事。工作不可能事事順心,總有不如意,我們可能在做一些自己目前並不喜歡的工作,但是我們不能逃避,不能不負責任。工作是我們一生都離不開的,不管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它每天都陪伴著我們,並時刻影響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所以,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接受和麵對,因為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你要對這三分之一的時間負責,如果不熱愛這份工作,這確實是一筆很大的時間浪費。人生要想過得有意義,就要學著愛上你的事業。
在一個大型機械加工廠裏有一個車間,這個車間裏永遠都是死氣沉沉,工人們個個無精打采。這個車間是整個工廠中效益最低的,工作最散漫的,也是工作最髒最累的。所以人們都把這個車間稱為“灰暗空間”。每個被分配到“灰暗空間”的人,都認為自己很倒黴,所以他們也不積極工作。這個車間的工作業績差得很離譜,總部不得不對其進行調查了。有一天,總部領導突然到這個車間暗訪,眼前的破敗景象讓他對這裏的一切狀況都很不滿意,他決定對這個車間進行整頓。就在要離開的時候,他聽見有人吹起了口哨,循著聲音他發現一個滿頭大汗的年輕工人正在快樂地收拾著車間裏的雜物,充滿了活力,當發現有人站在身邊時,他很熱情地打招呼。領導很奇怪,在這樣的車間還會發現這樣的一幕,於是他問:“年輕人,別人都認為在這個車間工作很倒黴,你為什麼能這麼快樂?”小夥子一邊忙碌著,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道:“因為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怎麼會認為自己是倒黴的人呢?高興還來不及呢。”這位領導很受感動,他相信有了小夥子這種對工作的熱情,這個車間就有了希望。果然如此,幾個月以後,這個車間的景象便煥然一新了,大家被小夥子的工作熱情感染了,都開始認真工作了。他們悟出來一個道理:“要想改變人生就要愛上你的工作。”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麵對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工作,采取或積極或消極的態度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一生。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無論你從事的工作多麼瑣碎,都不要輕視它。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工作。我們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要工作,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工作質量,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隻要你愛上自己的工作,就會發現它的魅力所在。曾經有人說,假如你非常熱愛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討厭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或許你是因為不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才不喜歡它的。當你真正投入了、了解了、熟悉了,也許你就會熱愛上它的。
假如一個人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工作漫不經心,得過且過,怎麼可能會有出色的業績?更談不上專長了。反過來,熱愛工作的人,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他們對工作的熱愛和執著,會使他們成為行業專家,既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佩服,也贏得了自己輝煌的職場生涯。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積極樂觀的人總是懷著這種信念為自己的理想奮鬥著。我們努力工作換來的最高報酬,不在於我們獲得多少錢,而在於我們因為努力奮鬥而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被譽為台灣“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從當年的一個小夥計奮鬥到現在的“台塑大王”,他用自己成功的經曆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個行業的精英,首先要愛上你的工作。在王永慶小的時候,王家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幾代人都以種茶為生,隻能勉強糊口。所以,很小的時候王永慶就外出打工,幫家裏分擔壓力。15歲時他在小鎮上的米店裏做夥計,雖然他的工作就是跑腿送米、收賬等,非常辛苦,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每天都按時給顧客送米,服務得非常周到。他不像一般夥計那樣,把米送到顧客家裏轉身就走,而是一直走到顧客的米缸旁,把缸裏的陳米舀出來,把米缸擦幹淨,再將新米倒進缸裏,最後把陳米鋪在上麵,蓋上蓋子。這樣認真工作的小夥計深受掌櫃和其他顧客的喜愛。周圍人都奇怪:這樣一個沒什麼發展的跑腿工作他為什麼幹得那麼起勁。王永慶說:“我愛我的工作,即使隻是跑腿的。”隻要是王永慶送過米的顧客都會成為米店的回頭客。
王永慶說的果然不是空話,他告訴自己,工作不是為了謀生才做的事,而是要用生命去做的事。隻要你愛你的事業,你的眼中就沒有“卑微”二字。一年後王永慶開了自己的米店,經過幾年的努力,米店生意越來越火,王永慶籌辦了一家碾米廠,為自己更廣闊的事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而不僅僅是享受它的益處和快樂,也要麵對困難和挑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愛上我們的工作。不熱愛工作的人,往往都是對職業前景沒有追求和夢想的人,他們把工作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和生活涇渭分明,一想到工作,便覺得辛苦乏味,痛苦不堪。他們在工作中體驗不到成長和快樂,總是憤憤不平,永遠覺得自己的工作回報太少,稍有些委屈,這種感覺就愈演愈烈。其實,有足夠的財富、滿意的職業和快樂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夢想,但人們更多的是希望能從自己所熱愛的工作中得到滿足,從而獲得真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