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行業,掌握其知識、了解其信息越多,我們也就發展得更為順利。同時,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多了解一個行業的專業知識與信息,也可以讓我們盡快看清楚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行業,從而少走彎路。這就是知識的力量。成功者都是在紮實的行業基礎知識和廣博的知識麵的基礎上,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精益求精,從而成為某一行業、某一領域造詣較深的專家。當然,知識的廣博性並不是要求人們都要成為全能人才,而是強調知識麵不應過於狹窄。
求職者無論選擇何種職業,向哪個專業方向發展,都少不了紮實的基礎知識,特別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產業、行業、職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必然加快,我們在擇業、就業上要適應這種變化,必須依靠紮實的行業知識。人們經常會問那些成功的人為什麼在那些領域成功了,是依靠什麼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其實,所有的成功都在於人們充分運用了自我的優勢,同時也看到自己在一個行業中的渺小和不足,不斷地吸收行業知識,從而讓自己壯大起來,這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小周大學學習的是食品專業,她的夢想是做一名調酒師,她覺得這個行業很酷,做起來似乎也很容易。於是畢業後她來到一家酒吧做學徒。一段時間後,她發現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那些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調酒這項工作。首先,要掌握酒水知識,包括各種酒水的產地、特點、製作工藝及飲用方法等,並能鑒別酒的質量、年份等。其次,相關的儲藏保管知識也要了解,同時,設備和用具的使用要求、操作過程及保養方法都要掌握。再次,調酒還要了解飲品的營養結構,酒水與菜肴的搭配以及飲料操作的衛生要求。更重要的是還要掌握主要客源的飲食習俗、宗教信仰和習慣等,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出色的調酒師要做的是讓顧客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得到滿足,這就需要以客人的感受、心情、需求為出發點來向客人提供服務。專業知識加上實踐經驗才是完備的行業知識,這些都是需要學習的。小周終於明白,這並不是一份簡單的職業,要想成為一位出色的調酒師,她仍然需要努力。
若想使自己的行業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就要有質和量的要求,對理論體係、研究方法、國內外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把握。同時,對與專業鄰近的領域的知識也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善於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與其他相關知識領域緊密聯係起來。行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增加靠的是平時積累。每一個職場中人都應抓緊每一秒鍾的時間來學習,要明白學習不是學生的專利。工作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知識來源於我們工作的時時刻刻,如果能堅持數十年,那麼我們所積累的知識就是無限的。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各類行業都在發生新變化,對就業者和求職者的知識結構和行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準備求職與擇業的人應努力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行業知識,以便在求職與擇業的競爭中得心應手、出奇製勝。
第九節 麵對現實的選擇
在強大的就業壓力麵前,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感慨自己“懷才不遇”。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相衝突的問題。人生之路中堅持著你的理想固然重要,但是你要看到現實,結合現實情況進行選擇才是明智的。
在作職業選擇和規劃時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懷揣理想,也要重視現實。成就實現與否取決於理想境界的高度,沒有遠大的理想自然沒有進取奮發之源。然而麵對嚴峻的現實,我們也要降低姿態,從一點一滴做起,有規劃地慢慢向心中的理想邁進。
王遠是財經大學本科畢業,學的是金融貿易。他畢業後,父母托人在老家為他找到了一份比較穩定而且待遇也不錯的工作。但是,他夢想將來成為金融界的巴菲特,回到小城市謀求一個小職位決不是他的人生目標,何況他是金融專業的高才生,在校成績優秀,他相信憑借自己的實力完全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於是他和同學結伴來到深圳,希望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到了深圳後,王遠開始緊鑼密鼓地張羅自己的工作,他開始有選擇地投遞簡曆,因為他隻想去實力雄厚的大公司、大企業,而且還想謀劃個一官半職,所以他投遞的公司幾乎都是世界500強企業,職務都是主管以上級別的。來到深圳一個多月,他的簡曆投出去30多份,獲得麵試的機會才有3次,而麵試後也杳無音信。一向自信的他麵對強手如林的職場現實,不禁有點茫然了,當初那麼令大家羨慕、父母驕傲的他為什麼在職場之路上走得這麼不順呢?他一直接受不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難以決定到底是留下來還是回家去。
其實,對年輕人來說,理想就是夢想,有理想就意味著對明天充滿了追求與渴望,對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向往。但理想不是空想,要講求實際,想要成為巴菲特那樣成功的人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理想和現實就像兩個同心圓,是互相包含的關係,小圓象征著現實,大圓象征著理想,人生就是努力從小圓到大圓的過程。要實現現實與理想的跨越,我們就要麵對現實,忠於理想,腳踏實地去慢慢實現。
許多求職者在找工作時總想一步到位,其實誰都想找那些工資高、工作輕鬆、上班地點不太遠的工作,這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在現實中,這樣一步到位的好工作確實不多,如果你堅持把職業目標定在這裏而不肯有絲毫改變的話,那你的選擇麵就大大縮小了,你也會因此而錯過許多好公司。而就算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你覺得理想的工作,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這些一開始認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工作的人,幹了不到半年就後悔了,認為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不得不重新選擇工作。所以在選擇工作、選擇行業時,不能太理想化,人活著就得麵對現實,當你有能力把現實應對好的時候,就有能力選擇理想的行業了。
40歲的馮先生本是一家國有企業的銷售經理,但是企業重新整合,引進了許多新的觀念、新的知識、新的管理模式,這讓一些吃老本的人無法再繼續擔任領導者,馮先生隻好辭職了。辭職後他一直沒有找到新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收入了。朋友問他:“現在招銷售人員的公司非常多,你怎麼沒去試試?”長期在國有企業中身居要職,馮先生已經習慣將自己定位在銷售經理的高度,並始終認為他就應該處在高職位和高收入的水平。所以馮先生這樣回答朋友:“不是我不去,一般公司的銷售經理都要求掌握完全的信息化管理,我哪懂這些呀,我總不能從銷售員做起吧,一個月才800元的底薪,給我三個800元還差不多。”生活中像馮先生這樣有理想主義的人確實不少,不願做日常平凡工作,即使是現實要求他們作出讓步時,他們也不肯降低自己的標準。這些人錯就錯在沒有擺正自己的實際位置,沒有結合現實情況而作出了錯誤的定位。其實,當你麵對的現實要求你不得不作出讓步時,你就要學會退而求其次,擺正自己的位置,腳踏實地地奮鬥。其實沒有完美的工作,每個工作都有它好與壞的兩麵,而社會中的個人一定要學會平衡和知足。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喜歡穿漂亮的衣服,然而沒有漂亮的衣服怎麼辦呢?有誰會選擇幹脆什麼也不穿嗎?大概沒有人會這麼傻,我們往往會在自己能夠選擇的衣服中挑一件最滿意的穿上。找工作也同樣如此,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難道就隻有被動等待嗎?現實生活中,可能隻有一小部分人才會真正地靠自己喜歡的東西來賺錢、發展,大多數人都隻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作一次妥協,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走向成功。把事情理想化,一味追求高薪酬是人們擇業的盲點。不要盲目地想當然,尤其是年輕人還是要以提高自身素質為前提,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理想也需要有能力來實現。
我們都希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然而,希望歸希望,現實歸現實。在客觀現實麵前,把工作的選擇、目標的實現理想化,希望便容易變為失望。改變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靠的不是過分的自信,而是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積累工作經驗。“迷茫”是目前求職者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溜。
實際上,不從日常平凡的崗位幹起,是很難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作為的。成功的人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從小事一點點做起來的。試想,一個人連小事都做不好,又怎麼能做大事呢?麵對現實,做我們能做的是最好的選擇。隻要你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冷靜的頭腦,立足於現實又抱有理想,不隨波逐流,你就一定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第十節 三思而後選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競爭中逐步成長的,每向前走一步,都伴隨著沉甸甸的腳步。因為每一步都伴隨著不同的選擇,都說選擇定成敗,的確,在某種程度上,行業的選擇決定著一個人的事業是否能夠成功。因此,如何規劃我們的職業生涯,走出一條完美的職業發展之路必須要三思而後行,慎重選擇。所謂擇業,不光是找到一份工作,更要明確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從長遠來看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的職業,總而言之,它意在選擇,是主動的、自主的、有遠見的選擇,而非被動的、受支配的、盲目的選擇,是經過全方位考慮後邁出的關鍵一步。
雖說世事難料,但凡事在選擇時總進行一下前景預測還是不錯的,即三思而後行為上策。不管怎樣,一開始“擇好業”很重要,今天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可能影響深遠,甚至決定一生的命運。但是許多人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有這樣一則寓言。三個人被同時關進了監獄,服刑前,監獄長說:“我可以滿足你們每人一個願望。”甲不假思索地就說:“我要一箱雪茄。”乙生性比較浪漫,他帶著調侃的口吻說:“我要一名美女與我做伴。”最後是丙,他想了一會兒淡定地說:“我需要一部電話。”三個人的願望都實現了。三年後,三個人刑滿釋放了。最先走出來的是甲,沒出門,他就迫不及待地嚷嚷著:“給我火!給我火!”惹得周圍人哈哈大笑,他的嘴裏插滿了雪茄煙,整整一箱的雪茄他一支也沒有抽成,原來他忘了要火。第二個走出來的是乙,隻見他的左手牽著一個女孩,右手抱著一個女孩,後麵跟著他漂亮的妻子,但是一家人都愁眉不展,光想到眼前的浪漫,卻沒想過以後怎樣生活。最後走出來的是丙。他不慌不忙地走出門,然後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謝謝你給了我這部電話,有了它,我才沒有中斷與外界的聯係,生意不但沒有減少,比三年前還要紅火。”
你的命運是你選擇的結果,所以,擇業一定要三思,其實就是要多想、多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根據自身的條件進行選擇。對行業的選擇不是被動地找一份工作,不論幹什麼,隻要掙到錢就可以,那樣隻是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思考,會導致頻繁地更換工作,浪費人生的美好時光。三思後再行才是正確的,綜合思考自己的能力、興趣和方向等之後,主動選擇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趙潔畢業後,學校推薦她去一家國企做文秘工作,想趕緊找到工作的她欣然接受了。一段時間以後,趙潔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份工作,性格過於大大咧咧的她根本就不適合做文秘,尤其是國企的文秘,她覺得工作很沒意思,很不順心。看到周圍有幾個朋友也都辭職了,她就更加按捺不住了,於是不顧家人的反對,不假思索地就遞上了辭職申請。然而辭職後該做什麼她並沒有想好,所以,趙潔至今仍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依然每天奔波於人才市場中。
和她同時畢業的劉欣後來也辭職了。劉欣學的是電子信息專業,但她一心想從事文字編輯工作,於是她去了一家出版社做助理編輯。真正從事了編輯工作後,她發現文字處理工作很煩瑣,而且感覺發展空間也不是很大。看到同班的好幾個從事本專業的同學現在發展都不錯,可自己現在還是一個小編輯,每天那麼辛苦加班,實在沒什麼意思。糾結了兩個月後,她便辭職去了一家電子公司,但她對這份工作也不是很滿意。她說:“現在的工作雖然專業比較對口,但很枯燥,而且掙的錢也不如上一份工作多。”現在的劉欣非常後悔辭了出版社的工作,“要是讓我再去選擇,我一定想好了再去做,絕不會這麼草率地就放棄了。”
人們常說,有四種抉擇是無可奈何的: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饑不擇食常用來形容急於解決問題,顧不得有所選擇。準備進入職場的人應盡量避免饑不擇食的不智之舉,慎重擇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同時工作需要學會適應和堅持,如果發現確實不適應再找新的工作。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本來很合適的一份工作,可他就是過於浮躁,沒有恒心,工作起來沒什麼熱情,總是覺得不如意,真正辭了職之後卻發現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在作選擇時要有長遠的考慮,至少要想到作了選擇後結果會怎樣,選擇後有什麼打算,該做些什麼,草率地決定隻會讓人後悔。三思而後選,這是一種態度,對你的職業生涯有著重大的影響。與目光短淺的人相比,那些對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有長遠規劃的人,在思考和行動上往往更加明智。成功人士對自己的未來都有一個清晰的打算和規劃,他們的選擇從來不是盲目的、不假思索的,他們能夠想好未來五年、十年的情景。所以,他們總是對自己當前的選擇與行為作細致的思考,以確保它們與自己的長遠目標協調一致。
張鵬對自己目前的職業發展狀況感到很糾結。剛畢業的時候他不想進國企,他想:國企看資曆,私企看能力,自己能力還可以,在私企可能更好,而且以自己的能力在兩年內一定可以得到職位的晉升,可考慮到工作穩定性、福利和待遇等問題,他又猶豫了。後來,中石化的招聘信息讓他眼前一亮:自己不正是石油大學畢業嗎?欣喜之餘,他匆忙簽下了中石化。就這樣,毫無準備的他可以說是幸運,也可以說是誤打誤撞而進了中石化。結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感覺壓力非常大,而且中石化人才濟濟,要想有很好的發展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鍛煉與磨合。這和張鵬原定的晉升目標差距有點大,所以他現在很苦惱。離開中石化,他又舍不得這樣穩定的工作;繼續留下,麵對這麼激烈的競爭,可能自己的青春都要耗費在這裏而沒有機會大展宏圖了。張鵬開始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認真思考就盲目地簽了工作單位,如果有一個重新選擇就業的機會,自己一定會認真思考後再作選擇。
在進入一個行業、一個企業之前,我們一定要全麵考慮關於工作的一切。首先,要考慮自己所選擇的這個行業或企業是否能夠給自己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於自己的成長,為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考慮行業的發展潛力,以及這個行業可以提供給自己的個人發展空間;再次,要考慮工作的穩定性和福利、薪資待遇等;最後,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職業理想去作選擇。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了選擇,你的選擇不僅和你的心情相關,也和你的命運相關。重要的抉擇對未來具有長期潛在的影響。因此,無論做什麼事情,進行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我要如何選擇,選擇之後又有什麼樣的結果?”人在抉擇之時須從容決策,否則就會亂中出錯。另外,我們還要懂得未雨綢繆,不要讓自己陷入艱難的境地之後再尋求擺脫的方法。當然,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上這樣的境況,那麼請記住:越是處於這樣的境地,就越要保持沉著冷靜,三思而後行。
第十一節 別迷戀熱門行業
人們在職場中發展猶如爬樹一樣,大家都爭著搶著往大樹上爬,當發現自己所攀緣的枝杈不夠粗或已經腐朽時,往往想到的就是退下來,換一根枝杈繼續爬。人們在往大樹上爬的時候卻忘了“樹大招風”這句話。人人都想上大樹,卻沒有仔細考慮自己能否爬上這棵大樹,是否已經有太多的人在爬。超負荷的枝杈相信在風中也搖曳不了多久,爬得越高小心摔得越狠。
或由於就業壓力很大,或由於你所學的專業是冷門,沒有合適的選擇,或由於你原來從事的行業發展不理想,或由於你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周圍人的體麵,或由於你的薪資待遇沒有別人好,因此當看到某些行業顯得很熱門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別人一起選擇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什麼原因,你都要盡量選擇一個與你目標接近的職業,再靜待時機尋求轉換,而不要盲目追隨熱門行業。再熱的行業都有可能會變冷,現在的冷門行業將來也可能轉熱。現在的IT行業就證明了這一點。當時在IT行業最火的時候,許多人也不審視自己是否能在這個行業中立足,就忙著攀高枝,以致最近兩年IT行業人才過剩,而原來一些由傳統行業轉過去的缺少足夠IT技能的人就成為首選淘汰對象,不得不轉回自己原先的行業。哪熱往哪擠,不管適不適合自己,這樣跟風的做法永遠也不會成功的。
近幾年LED行業在國內興起,市場的快速發展已經將LED做成了一塊美味蛋糕。2010年,國內僅上市公司的LED投資計劃就超過了300億元。郭陽原來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經理,由於公司業務關係認識了幾個從事LED行業的朋友,從他們口中得知LED行業在我國雖然起步不久,但是發展潛力無限,現在許多人都投資做LED生意。於是郭陽離開了電力行業,來到一家做LED的公司工作。周圍人都勸他:“LED現在雖然是熱門,但是一些小的LED公司發展不穩定,容易受到衝擊。太多基金、太多人才彙集到這個行業,很容易造成大魚吃小魚的現象。”而郭陽有他的想法:“熱門行業關注的人越多,機會也就越多,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就這樣,郭陽執著地投入到熱門行業中。但是LED行業在幾年內被迅速催熟後,暴露出許多弊病。目前從事LED行業的很多公司僅僅算是開發出了產品,而且是東家抄西家,南家抄北家,缺少行業標準,甚至連國際著名企業也不例外。LED市場被許多小廠的產品衝得七零八落。現在的LED行業進入了調整期,一些小企業紛紛被吞噬了,郭陽的公司就在其中。
冷靜下來的郭陽這樣說:“我不得不承認,我個人對熱門行業有著瘋狂的迷戀,所以,每一天我都會把自己搞得忙忙碌碌,以為隻有這樣,才會向著成功步步逼近。但是,今天我才發現,不是人人都適合熱門行業,這裏人多錢多,壓力大風險也大。”
現在的就業情況很奇怪,一方麵求職者叫苦找不到好工作,另一方麵用人單位卻抱怨招不到人。且不說用人單位的原因,就求職者個人來說,許多求職者都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稀裏糊塗,別人幹什麼自己也跟著幹,盲目跟風,這樣大家紮堆於熱門行業,就會導致一些企業缺少人才,一些熱門行業則人才過剩。
一些人盲目追求脫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和熱門行業,對於冷門行業、基礎職位不屑一顧,所以,在人才市場就出現了“熱門難進,冷門更冷”的怪現象。而事實上沒有永遠的熱門行業,再熱的行業也有冷卻的時候。若想有好的職業發展,在選擇企業時就不應盲目追求規模、追求熱門。而應認真思考行業的發展潛力、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前途,以及自己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等問題。
趙紅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她當年擇業時曾盲目崇拜熱門行業,從醫藥行業轉到了家電行業。很快,她就意識到選擇家電行業是不明智的。她說:“家電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了黃金發展時期,1994、1995、1996 年更是達到了頂峰,迅速擴張,創造了大量的職位。那幾年加入的大學生被迅速委以重任。當年,我所在的這家企業招收了 200 多名畢業生。大量的畢業生進入公司,而公司短期內沒有進一步擴張的計劃,晉升職位和人員不能很好地匹配,其他公司也是如此。許多大學生在過熱的家電行業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到1998年時,家電行業遭遇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迅速衰落,許多人不得不重新擇業。趙紅就是其中的一位。重新擇業的她吸取了教訓,當時IT行業蓬勃發展,有幾家IT公司邀請她去,但經過認真考慮,她選擇了一家家具公司。雖然剛進入一個規模小的企業時薪水低一點,但以後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如今她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精英人物。
我們在選擇行業時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求職,切忌盲目跟風,這樣成功率才會高。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你追逐一個行業時,也許你根本就沒有為進入這個行業而作任何準備,更多的時候是在人雲亦雲,看見大家蜂擁而至自己也就按捺不住了,這樣的選擇讓你永遠隻是成功的追逐者而不是創造者。以發展的眼光來擇業,去從事適合於自己特點、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可能並不體麵、收入較低,但畢竟為個人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熱門行業未必適合每個人發展,而追求者較少的冷門行業往往有著更多的發展機會。選擇行業之前,我們必須要作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隻有這樣,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
大家在擇業的時候,都喜歡往熱門的行業裏擠,現在這個情況也普遍存在於職場中。但是要辯證地去看冷和熱,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的周期。熱門行業有時就像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任何行業本身也會經曆高潮與低潮。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適不適合自己比屬不屬於熱門行業更重要。也許別人都不看好這一行的前景,不了解這一行的出路,但如果你能在其中摸索出門道,那就極易獲得成功,最終也會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求職過程中,對自己要有準確的自我定位,要學會給自己降溫,切忌頭腦發熱跟著“熱門人才”一起往熱門行業、熱門企業裏鑽,放寬行業選擇麵,理性地思考一個行業,隻要從大的趨勢來看有前景而我們又喜歡,就應該堅定地在這個行業裏揮汗耕耘,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