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莫求全,人生最美在於“半”(2 / 2)

在現實中,太多人過度追求完美,因為小小的遺憾而將手中的幸福全部放棄,如此行為,簡直是因噎廢食,流於吹毛求疵。不僅僅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幸,也會讓自己身邊的人感覺到無盡的壓力。

人生中的缺憾是無法避免的。擁有大智慧的佛陀,也把這個世界叫做婆娑世界,意思便是“擁有諸多缺憾的世界”。在佛陀的眼中,所謂的完美世界隻存在於縹緲的西方極樂世界,人世間從不曾有過真正意義上的完美。

人生實相,就如一隻飄搖的生命之舟,無所牽係,卻有各種承載。小船向前行進的時候,苦與樂、愛與恨、善與惡、得與失、成功與失敗、聰明與愚鈍……紛紛從兩側上船,它們都是生命的必然伴侶。因為生命的不完美,所以我們不能隻活在幸福的垂青之中,而把不和諧的因素完全屏蔽。清朝人李密庵說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一個“半”字,在享受幸福時,要想到人生另一半是不幸;在遭遇不幸時,也要告訴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就是幸福,切不可過度追求圓滿。

日本有一派禪宗書道在揮毫潑墨時總留下幾處敗筆,都是意在暗示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完美。更有日本東照宮的設計者因為自覺太完美,恐怕會遭天譴,故意把其中一支梁柱的雕花顛倒。

真正有智慧的人,既能在人生的陽關大道上一路向前,也能在獨木小橋上坦蕩前行;既有勇氣麵對人生路上的深山大澤,也有心情去享受平坡宜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在人生的路上幸福地走下去。

已故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在總結自己的人生時說:“從完美主義角度看的話,我的人生並不完美,但是我覺得我活的很有樂趣,不僅幸福帶給我樂趣,就連那些艱苦的考驗,事後想來也充滿了驚喜。”

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衝動,但是殘酷的現實總有一天會將我們的完美主義擊碎,對完美的追求越強烈,那麼在幻想破滅時越容易讓人絕望。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總有瑕疵,我們隻能盡最大的努力使之更加美好,卻永遠不可能做到完美。所以,一個智者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凡事切勿苛求,與其追求那如鏡花水月一般不可觸及的完美,不如勤懇務實,才會活得更加快樂。

人生也正是因為有所缺失才會有所獲得,就如同一個殘缺的木桶。雖然每次擔水回家之後你都無法獲得一整桶的水,但是某一天,當你再次從這條路上經過時,也許會發現路旁各色的小花,嗅到淡淡的花香。一天,一月,一年,從殘缺的木桶中滴落的泉水澆灌了路旁的草籽花種,它們便在這殘缺的遺憾中破土而出,帶給人意外的美麗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