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為什麼會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為總被種種外在的事相所迷惑,總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連步子都邁不開了。
——淨慧法師
人都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完美人生,而厭惡人生中的種種忐忑,這是人的一種貪心,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反倒是讓人覺得生活很艱難,甚至不堪重負。實際上,所謂圓滿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是不存在的。
真正幸福的人生,不僅要有歡樂、有成功、有得意之時,也要有痛苦、失敗和失意的地方。喜歡圓月的明亮,就要接受它有黑暗與不圓滿的時候;喜歡水果的甜美,也要容許它經過苦澀成長的過程。人生總是喜憂參半,在人生的樂、成、得、生中,正由於有了不完美的參與,才能顯現出那些成功和獲得的價值。
沒有跌倒就沒有爬起,
沒有爬起就沒有頓悟,
沒有頓悟就沒有豐滿的人生。
挫折後的頓悟也會成為我們的收獲,
幸福就藏在人生曲線的角角落落。
自居易曾在五言詩《適意》中這樣說“豈無平生誌,拘牽不自由。一朝歸渭上,泛如不係舟”,體現了他對於自由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在白居易寫這首詩時,正經曆了他人生的低穀——科舉不中、老父病亡,但是白居易仍然能苦中作樂,從自然界找到人生的快樂,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太空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就是奧德倫。當時阿姆斯特朗所說的“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現在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了,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奧德倫。
在慶賀成功登陸月球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向奧德倫問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月第一人,你會不會因此有些遺憾?”
在全場稍嫌尷尬的氣氛下,奧德倫沒有為自己辯白,而是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走出太空艙的。”他環視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
大家在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
作為和阿姆斯特朗同時登上月球的奧德倫,沒能夠像阿姆斯特朗一樣成為登月第一人可以說是生命中的一個大遺憾,但是他依然能找到讓自己幸福的理由,這需要很高明的人生智慧。
很多人都執著於追求完美的人生,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能夠促使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但是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打擊,我們也絕不能因為人生中小小的缺陷而全盤否定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