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慧能法師
人總是太容易生氣!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便心中生出怨恨、氣惱,因為氣惱,所以我們的人生變得怨氣衝天,毫無樂趣。
哲學家說:生氣就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仔細想想,這句話真是人生的真理!我們之所以會生氣,大部分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犯下了錯誤。而生氣除了能讓自己不愉快,又能改變什麼呢?這難道不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
道理很容易明白,但是卻很難做到。因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卻很少將問題歸結於自己的不足,督促自己進步,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和別人生氣的時間,真不如自己給自己爭口氣!
有位作家被邀請去一所大學做演講比賽的評委。參賽選手經過抽簽確定了演講的順序和主題之後,第一位選手表情很不滿地走上台去。“同學們,尊敬的評委們,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我領到這張紙以後,隻有幾分鍾時間準備,在我之後的人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這是不公平的!”
在眾人一片驚訝的表情下,他走下講台,衝出了大廳。
這個學生的離開並沒有給大會造成任何影響,比賽順利進行,有人在比賽中獲得了榮譽,有人則鍛煉了自己。
過了幾天之後,這位作家偶然遇到了那個生氣離開的男孩。就對他說:“你因為不公平而生氣,而離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隻要自己爭氣,那麼即便是不公平,你也能獲得成功?”
男孩聽了作家的話,非常慚愧,但是他也從中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一些比較困難或者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當這些事情無可避免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生氣又有什麼用呢?隻有給自己爭氣,才能擺脫困境,走向輝煌。
所謂爭氣,也就是不因一時的失敗而泄氣,要能力圖上進;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氣,要能奮發圖強;不因一時的貧苦而壯士氣短,應該要鼓舞精神,要更加爭氣。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委屈時,隻有自己努力爭氣,能以願心為動能,能夠化悲憤為力量,才有前途未來。
有一個年輕人,經常因得不到領導的賞識而生氣抱怨。一天,他去拜訪恩師,並向其道出了自己的煩惱。恩師聽後,就領著這個年輕人來到了海邊,他彎腰撿起一塊鵝卵石,拋了出去,扔到了一堆鵝卵石裏,並問道:“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鵝卵石撿回來嗎?”“我不能。”年輕人回答。“那如果我扔下一粒珍珠呢?”恩師再問,並別有深意地望著年輕人。年輕人頓時恍然大悟:一味地生氣抱怨隻是徒勞,唯有爭氣,憑借實力迅速脫穎而出,才是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隻是一塊平常無奇的鵝卵石,就沒有生氣抱怨的權利,因為自身還沒有被注意的閃光點。此時,就需要爭氣,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最終成為一粒耀眼的珍珠。那時的你,說話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最終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尊重。
要爭氣,就得先要有誌氣!立誌向上,立誌做人,立誌爭氣;立誌就是爭氣的原動力。我們如果要不生氣,就必須要爭氣;我們要想爭氣,就必得先要立誌。人有誌氣,又何患無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