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斬斷愚昧的心魔(1 / 1)

一個人要能以淡泊的心態寬容世上的一切,不居功自傲,也不憤世嫉俗,不得意忘形,也不顧影自憐。理智從容地對待名和利、得與失,固守做人的尊嚴,保持一顆正直坦蕩之心,自然就能省卻很多無端產生的失意和煩惱。此時,你的人生也就達到了淡泊悠然的自在境界。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隻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於丹

在很多人眼裏,財富就是金錢。人們總是認為有了錢就等於有了一切,美滿的家庭、和諧的人際關係、高人一等的地位等等都是用財富可以換來的。因為太多人相信金錢是萬能的,所以太多人把幸福都建立在金錢之上。

把金錢與幸福畫等號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因為人生所需要的財富不僅僅是金錢而已,人若想幸福,還需要除了金錢之外的很多財富。財富不隻是錢財,也包括慈悲、歡喜、思想等等,金錢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你當然可以用錢換來一些幸福,但並不是所有幸福都與金錢相關。而且,金錢若利用不好,還會給人帶來災難。就像拳頭,用來打人就是犯罪,用來替人捶背卻是善舉。

很多人都明白金錢不等於幸福的道理,但還是有太多人為了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而苦惱。其實,因為沒有金錢而苦惱是最為愚蠢的事情,因為就在我們的生命中,有太多金錢難以衡量的寶貴財富,你如果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會發覺,自己原本所擁有的如此之多。

一弟子常問師父,人生的價值是多少?師父拿石頭給弟子,讓他在路邊叫賣,看看路人出價多少。在路邊賣時,有人出價50元;到百貨公司賣時,有人出價2000元;到珠寶博覽會賣時,出價居然達到了100萬元!

小和尚非常不解,問師父:“同樣的一塊石頭,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師父回答說:“這塊石頭就像我們的人生,很多人覺得人生中的許多東西一文不值,但是也有慧眼識珠的人能從人生中的頑石中提煉出價值,隻有這些人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諦。”

小和尚恍然大悟。

同樣的石頭,在不同的地方,價值就不同。從有形有相,到無形無相,其實都在於我們怎麼去想。人生也是如此,除了錢這種財富之外,我們還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東西,想讓這些東西在自己生命中閃光,就必須要善於發現它們的價值。

我們不能否認金錢的價值,但是也不能迷信金錢對人生的功用。錢不過是種有形的財富罷了,和人生的其他財富相比,錢這種財富也不見得有多麼珍貴。

人若是隻圖占有財富而不懂得發揮自己財富的作用,財富是毫無價值的。一旦將他們利用起來,那麼財富將發揮出你意想不到的強大功用。比如:別人用錢來建設高樓大廈,用錢開辦公司或是商城,你沒有錢,不能夠做這些,但你可以在辦公樓裏上班,到商城裏買東西。別人種的花開了,我們也可以欣賞。雖然不一定是占有,但可以享用。所以,很多時候發揮財富的作用,就等於一種布施,也是一種善業。

有個故事說:昔有莆田林氏老母,為人慈善,常常把家裏的糧食分給別人,隻要別人需要幫助,就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

有一個仙人化為修道之人,每天都來向這個老婦人索要食物,老婦日日與之,這樣持續了三年。

仙人知道老婦確實施心虔誠,就對老婦說:“我吃了你三年飯,應當報答你的恩德。你府後有一塊地,若將陰宅安葬於此,後代子孫中封官授爵者將會層出不窮。”老婦死後,囑咐子弟將她安葬在屋後,初世子弟就有九人登第。之後累代顯貴,福建民間遂有“無林不開榜”的美談。

這個故事中的林氏老母就非常懂得對財富的使用,她不做守財奴而去做施舍者,不僅幫助了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了福報,她才是真正懂得財富真諦的智者。

我們應該謹記這樣的教誨:不僅要看到有形的財富,更要看到無形的財富;不僅要看到別人的財富,更要看到自己的財富;不僅要看到現在的財富,更要看到未來的財富。不必終日想著擁有財富,要學會享用財富。如此,便是人間最富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