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死命追求幸福,恰為幸福困礙(1 / 1)

別總是忙、總是累,別總以為自己渺小、未來很大,其實外麵的世界觸手可及,其實世外桃源就在心上。讓自己忙裏偷閑一下吧,放飛心靈,便能到達幸福的海洋。

人生不能一味地求速成,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安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人問萬事都有其平衡之道,“慢慢來”是對治速成之弊的重要法寶,況且慢不一定代表低效。

——星雲大師

現代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講究一個效率,都追求一個“快”字。動物的成長本來需要一年的周期,但是在養殖場裏,通過濫用化學激素,幾個月便可讓動物長得又肥又大;做一鍋好菜本來需要幾個小時,但是用高壓鍋幾分鍾便可讓食物熟透;上班路上本來需要走十五分鍾,但是隨處可見為了能快點到單位節省幾分鍾時間的人在奔跑……

求快雖然提高了我們的效率,但是也拖垮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在這個快的世界裏,人們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沉不住氣,我們的世界也因此變得壓力重重。星雲大師教導人們說: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聰明者懂得將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所以,我們不妨慢下來,去從現有的東西中發現幸福。

人若是一心隻求快,看起來倒是做了不少事情,但實際上卻難以做出成果、做成精品,到頭來變成了無用功。想要做成一件事,不能單純的一心求快,還是要平心靜氣地慢下來才行。“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做事情不可以急功近利,越是急功近利,你離成功就越遠。

曾經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主人公許三多有很多綽號:龜兒子、三呆子、土騾子、許木木、絕情坑副坑主、吃貨、孬種、白癡、二百五、死心眼……而且由於天資不好,所以許三多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比別人慢半拍,在別人眼裏,這個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

但是,就這樣一個沒史今溫柔、沒伍六一剛強、沒成才積極、沒袁朗睿智、沒昊哲聰明、做事還總慢半拍的許三多,卻偏偏成了令人稱讚的“兵王”。

為什麼慢性子的許三多反倒能獲得成功呢?其實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與那些聰明人相比,他們傻得很:不會投機取巧,不懂爭取機會,不肯隨波逐流,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幾拍。但是正因為他們走得慢,走得踏實,才不會被前方的風景晃花了眼。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在困難麵前不低頭,在孤獨麵前不退縮,在強敵麵前不膽怯,在名利麵前不浮躁……所以最終取得成功。

太多人把許三多的成功歸結為“傻人有傻福”,這其實有失公正,這些慢人之所以能成功,靠的絕不僅僅是運氣,而是他們行為法則中那種慢的藝術。這裏說的慢的藝術並不等同於懶惰、拖遝、庸碌,而是說不能事事都求速成。

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課上,教授提出三家公司的管理狀況,然後叫學員評估其前途。

第一家公司:8點鍾上班,遲到或早退每分鍾扣50元;統一製服,必須佩戴胸卡;每年組織1次旅遊、2次聚會、3次聯歡、4次體育比賽,每個員工每年要提出4項合理化建議。

第二家公司:9點鍾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個辦公室,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布置;在走廊的白牆上信手塗鴉不會有人製止;飲料和水果全開放式免費供應;上班時可以去理發、遊泳。

第三家公司:想什麼時候來就來;沒有專門的製服,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把家裏的狗和孩子帶著上班也行;上班時去度假也不扣工資。

當時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第一家公司的前景最好,最後一家公司恐怕用不了幾天就會倒閉。教授聽過學生的話之後,笑著公布了答案:第一家公司是金正,於1997年成立,因管理不善已倒閉;第二家公司是微軟;第三家公司則是近年增長最快的Google。

這三家公司的不同發展曆程告訴我們,一味地追求效率,追求速度,不見得是取勝之道。相反,如果能適時放慢腳步、減慢節奏,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