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美麗人生,從心開始(1 / 1)

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安寧快樂,而有些人則充滿了憂慮和不滿?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那些常常抱怨生活、抱怨環境的人心中有太多的汙濁與灰塵。快樂生活的最高境界是養心,照管好自己的每一天,好好適應所處的環境。與其追求各種名目的養生方法,不如從養心做起。找到能讓自己快樂的源泉,這樣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碰到什麼樣的事情,都能隨遇而安、平靜安寧。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隻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慧能法師

天堂代表極度的美好、幸福,而地獄則象征著無比的醜陋和不幸,所以有人便認為天堂和地獄這兩個極端相隔甚遠。

事實真是如此嗎?天堂和地獄距離到底有多遠?佛經說,如果沒有福報,就算在天堂裏也會五衰相現;如果有慈悲願力,地獄也會成為天堂。由此可見,天堂和地獄並不遙遠,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念之差。

一個淳樸的農民,由於趕上了百年不遇的旱災而導致顆粒無收。

農民窮得連一分錢也沒有了,肚子又餓得咕咕叫。這時候,求生的意願壓倒了一切,想解決饑餓的念頭壓倒了一切,這個人心中開始有了非分之想,他想去搶劫,可是又怕不遂被抓。那一刻,他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

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行走時,他盯上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衣著華麗,但卻弱不禁風,他想:我肯定能很容易就得手,反正也不傷人,搶了就跑。

他心中雖然已經打定了主意,但是在行動時卻再次猶豫了,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似乎有個聲音在呼喊:這是不對的,是不道德的,你不能這樣做!

良知和道德再次在他心裏占據了高地,他心想:雖然現在麵臨很大的困境,但是我如果不能恪守心中的良知,恐怕這一輩子都將成為一個可恥的罪犯,我絕不能這麼做,絕不能!

想到這裏,這個人決定放棄了,正當他要轉身離開的時候,突然從另一條巷子裏跑出一個人,一把搶過了那個女人手中的包,轉身便跑。路人看見這個強盜在光天化日之下居然膽敢搶劫,都非常憤怒,大家紛紛幫助這個女人追趕搶匪,沒過多久,搶匪就被抓獲,送到了官府。

這個人目瞪口呆地看著剛剛這一幕,這時全身癱軟,在路邊蹲了下來,抬頭看著天,此時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懼,因為他知道,隻有一念之差,自己便差點邁進了地獄,而和那個被抓獲坐牢的囚犯相比,此時自己不猶如在天堂一般?

一個善意的念頭,可以讓靈魂得到升華。一個正確的抉擇,會讓我們離目標更近一些。同樣,一個小小的錯誤抉擇,有時甚至會讓我們墜入地獄。若在善和惡之間搖擺不定,難以做正確的抉擇,也就等於在天堂地獄之間徘徊,一個不慎,便極有可能讓我們永世不得超生。

真正的天堂、地獄都在我們的心裏。隻要我們問心無愧,心情愉快、滿足,我們就是在天堂;但是如果我們的心裏充滿貪欲、嗔恨、嫉妒、無明、怨恨的時候,就好像在地獄裏一樣。佛家說“狠鬥私心一閃念”,就是提醒人們要摒棄自己內心那一閃而過的壞念頭,因為心中一閃而過的惡念,很有可能將一個人從天堂推向地獄。

人生不要光顧心外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須要建設心內的天堂,如果心內的天堂沒有建好,把憂悲苦惱的地獄留在心裏,就會帶來苦不堪言的人生。在徘徊地獄邊緣的時候,不妨用佛法為自己指明方向:將一念迷惑轉為覺悟,將一念煩惱轉為解脫,將一念怨恨轉為慈悲。如此,一念地獄便會轉為天堂。

人生應該學會回頭、轉身、改心、換性。因為心中的煩惱無明是地獄,心中的菩提正見是天堂;心中的憂悲苦惱是地獄,心中的安樂幸福是天堂;感受的委屈不平是地獄,意會的平等和諧是天堂;自私執著是地獄,大公正直是天堂;貪欲嗔恨是地獄,喜舍願力是天堂;懶惰懈怠是地獄,勤勞精進是天堂;愚癡無明是地獄,般若智慧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