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先能夠“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憐憫、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愛、忍受迷失,然後才能自由自在地追尋自己的理想。
——聖嚴法師
誹謗敲詐、惡意中傷,難免會讓人滋生怨念,要想隱忍不發,就必須要克製自己的怨念;紙醉燈迷、燈紅酒綠撥動人的心弦,要想讓自己摒除內心有害的私欲,需要克製自己的欲望;天不予時、成功無望難免會讓人變得心灰意冷,如何避免情緒的低落?還是需要克製內心的撥動。
冒頓是匈奴頭曼單於之子。頭曼單於死後,冒頓成為了部落的新首領。
冒頓上位之後,鄰國東胡覺得冒頓剛剛執掌大權,地位還不穩固,就想渾水摸魚,敲詐他一筆。
東胡王派出一個使者出使匈奴,來到匈奴後,使者大搖大擺地來到冒頓營中,向冒頓索要頭曼單於生前所騎的千裏馬。
冒頓雖然年紀不大,頭腦卻非常靈活。他心裏很清楚,自己剛剛奪得單於之位,政權不穩,現在還不能與東胡王抗衡。可是如何去應對,他陷入了沉思。於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
大臣們都說:“千裏馬是我們匈奴國的寶物,不能給他。”眾人紛紛怒不可遏,大有與東胡一決高下之意。隻有冒頓一言不發,他靜下心來想了想,然後擺擺手說:“我們和東胡是鄰國,往來頻繁,怎麼能因為一匹馬而把兩國的關係鬧僵呢?”
於是,冒頓下令把這匹千裏馬送給了東胡來使。東胡使者牽著馬,非常高興地回去了。
東胡國王見狀,以為冒頓果真是軟弱可欺,於是野心更加膨脹。沒過多久,他又派使者來到了匈奴,這一次索要的是冒頓寵愛的一名妃子。
冒頓再次召集群臣商議。麵對東胡國王的貪得無厭,匈奴的大臣們憤怒無比,紛紛請求冒頓出兵討伐欲壑難填的東胡國。
可是,對於東胡一而再、再而三的無理要求,冒頓卻顯得並不在意,他說:“為了一個女子而得罪鄰國,沒那個必要。”於是,冒頓再次下令把自己的寵妃送給了東胡王。
經過數年的忍辱負重,冒頓的部落變得強大起來。這時他決定親自率領軍隊,立刻討伐東胡。
自從順利得了寶馬、美人,東胡王便認為冒頓是個軟弱無能的人,他做夢也沒想到冒頓竟然敢來跟自己打仗。因此,當匈奴大軍突然殺過來的時候,東胡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便潰不成軍。冒頓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乘勝追擊,親手殺死了東胡王方才罷休。
冒頓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能夠克製自己心中的憤怒和不滿,最後厚積薄發,馬到功成。子彈都比不上委曲柔軟的忍耐力量。一個人要能忍毀謗,聽惡罵如飲甘露,做一個有力的達人,不被外境的風浪所動搖,於行路難的人間忍苦、忍難、忍冷、忍熱、忍濃、忍淡,最難的是忍受一口氣。
一時地衝動非常容易,可是衝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而且我們總會有爭累的那一天,到時候又該如何是好呢?佛經上說:“由忍得解脫,嗔心寂無起。為一切能故,能勝一切人。”所以隻有過人的自製力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在聲色貨利的前麵,我們需要控製自己的享受欲;在權利名位的麵前,我們需要控製自己的貪欲;在侮辱誹謗前麵,我們要能控製自己的報複欲。當我們能夠冷靜克製的時候,遇事才能理智應對,不會被自己的負麵情緒牽著鼻子走。
自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人都談自製力,但是正當有事臨頭,能夠自製的又有幾人?所以要想做個有自製力的人,就不能紙上談兵,必須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修養自己的德行。在今天聲色犬馬的社會,“忍”在利害、衝突之中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