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無知(1 / 1)

涵養,使人穩重而不呆板,使人熱情而不輕狂,使人沉著而不寡言,使人和氣而不盲從。涵養,不是束縛,而是解放。保持正確的價值觀,不追求奢華浮躁,做一個內心豐富、胸懷寬闊、懂道理、明事理的人。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法則,善惡好壞、吉凶禍福都是其來有自,如能明白因果,知道人生的究竟、本末,便能不怨天尤人,自在生活。

——星雲大師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沒有錢、沒有勢,也不是沒有地位、沒有工作,而是無知、不明事理,世間真相認不清,人我關係辨不明,不能知道世界的一切因緣、因果。在佛學大師看來,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生活就是要麵對各種各樣的難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真知,而在處理難題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積累真知。在生命的曆程中,我們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求知的路雖然永遠沒有盡頭,但若不斷地求索,就能免於無知。

有時候某些欲望是有害的、需要被控製的,但唯有求知欲是一種完全積極的欲望,求知欲越是強烈,便越能督促人進步。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的求知欲很容易被滿足,我們也很容易在求知的道路上止步不前,長此以往,人很容易變得無知、愚昧。人若無知,在生活中便難以明辨是非、善惡,更容易被謠言、假象所迷惑,而迷失了方向,做出對自己不利的愚蠢事情。

2011年,日本發生了嚴重的核泄漏事故。日本與中國相距甚遠,這次事故本對我們影響甚微,但是一條由這次事件引起的謠言卻在核泄漏之後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在事故發生幾天後,網上就開始流傳一個說法:日本核汙染將影響中國,碘可以防止核輻射,因為食鹽中就含碘,所以多吃食鹽便可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這個消息一經傳播,馬上就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搶鹽風波。在短短兩天時間裏,各大超市的食鹽銷售一空,平時不被人們所重視的食鹽,驟然間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有人搶了足夠用一年的食鹽,據說更有人曾搶購四百斤。

當人們看到超市裏食鹽被搶購一空時,更是變得焦躁起來,沒有搶到食鹽的人都擔心以後是不是會買不到碘鹽了。小小的食鹽,就這樣引起了一次大大的恐慌。

事實上,食鹽作為一種產量頗豐的礦物質,在我們國家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短缺的問題,僅塔裏木盆地的鹽礦儲量就足以讓我們幾代人不用為鹽而發愁。而且,食鹽的碘根本就不具備防輻射的功效。這些知識本來應該屬於常識,但是由於太多人連這種常識性的知識都不了解,才造成了搶鹽風波。

正是由於人們的無知才釀成了這場搶鹽風波。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真知來做出理智的判斷時,很容易隨波逐流、人雲亦雲,做出愚蠢之事。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古裝戲,這些反映曆史的電影或電視劇本來具有普及曆史知識的積極作用,但是很多曆史劇卻因為編劇及導演的無知,成為了篡改和歪曲曆史的罪魁禍首。比如說,在很多曆史劇中,吃頓飯就要幾百上千兩銀子,這就極大地歪曲了“銀”這種傳統貨幣的價值,按照明朝的購買能力,一兩紋銀能買幾百斤糧食,當時江南膏腴之地的上等水田,一畝也就是七八兩銀子的樣子。相信在古代沒有任何一頓飯能把幾百畝土地都吃掉!還有很多古裝戲中會有人隨隨便便從身上掏出一百兩重的元寶來購物,要知道在古代一百兩合六斤多呢!相當於一個鉛球的重量,誰會帶著這麼重的錢上街呢?

像以上這些在古裝戲中常見的錯誤,其實都是因為拍戲的人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和思維能力,因為無知所以才會導致笑料頻繁的出現,他們又怎麼能成功呢?

“悲哀源自無知”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越無知的人,越容易自大狂妄,越容易成為別人的笑柄而不自知。而且無知的人往往缺少專業精神和專研精神,做事為人都難以嚴謹,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成功?怎麼會被人尊重?

記住一句話:人的無知,不知禮,不知義,不知情,不知好壞善惡,很迷昧幼稚,見識短淺,思想鄙陋;無知的人,比貧窮更被人所賤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