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往往是熱度隻有五分鍾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後五分鍾的人。
——星雲大師
忍的真意其實就是“堅持”。
“堅持”看起來易行,但是實踐起來卻有難度,難在兩點:第一,這世界本來就是在不斷地改變,你的心也在變,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不斷變遷的世界裏,能夠堅持更是難上加難;第二,人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麵對困境,第一反應便是“逃”,能夠麵對困難堅持下去是對天性的一種挑戰,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想戰勝天性實屬不易。
不快樂的時候,
就抬頭遙望夜空的月亮,
告訴自己你會和她一模一樣,
清澈,寧靜,安詳,
溫柔,忍耐,堅強。
正是由於“忍”的不易,所以中國人在造字的時候才將一把“利刃”放到了“心”上,意思就是“斷心為忍”,由此可見,古人也知道忍耐是一件極費心之事。
如何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做到百忍成金?星雲大師說:忍的難處在於世人難以拋開色身,認為自己沒有能量忍受。其實忍受本身就是最大的力量,隻需心中有忍,就可在病時不覺病,苦時不覺苦,自覺忍耐的力量可以應付一切。
我們往往覺得眼前困難無法忍受,因而選擇放棄。事實上,隻要你能邁出忍的第一步,以後的路也許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艱難。
有個人投師學藝,他的師傅經常用非常暴力的手段逼他學藝,使得這人滿肚子的怨恨,認為師傅太不人道了。
過了幾天,他再也無法忍受了,便決定要離開,甚至還準備在離開前對不人道的師傅進行報複。
他跟朋友訴說了自己要離開的事情,朋友卻說:“你是來投師學藝的,師傅也拜了,還沒有什麼收獲就輕易離開,太可惜了!不如先跟他學藝三年,就算是責罵也忍了,最後再報仇也不遲啊!”這人一聽朋友的話很有道理,便決定留下來。
為了把手藝學精,他不得不忍耐師傅嚴厲的教導。由於他心無旁騖,一心隻想把手藝學到手,所以進步非常快。師傅看到這個年輕人這麼有上進心,也慢慢地對他也愈來愈好,種種的讚美、嗬護、獎賞讓年輕人充滿了自信。三年後,朋友問他:“三年過了,怎麼還不走呢?”他說:“現在師傅待我很好,我舍不得走了。”
故事中的這個人,因為一個“忍”字不但克服了困難,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其實世界上的事情大多都是看起來凶險,隻要你能夠忍過一時,便會柳暗花明。
“忍”為什麼擁有“變天塹為通途”的強大魔力?星雲大師給出了解釋:從修行上,忍可以開心智。例如打坐,開始的時候,你腿痛、心亂,這時候你需要去克製自己,如果能夠堅持,不僅痛苦會消失,心智也能在忍受的過程中很快地成長。忍受痛苦,會讓你心智轉得更快,曆史上為什麼有那麼多苦行僧最終參透了人生的真意?就是因為“忍受痛苦”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有個年輕人,性情暴躁,時常因為一些瑣事與人爭吵、打架。為此,很少有人願意和他接觸。而這個年輕並不當回事,他覺得一個人反倒輕鬆自在。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經過大悲寺,看到裏麵有位禪師正在講佛說禪,他走進去聽了聽,沒想到聽完後有所醒悟,他發現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荒唐至極。他對禪師說:“大師,以後我再也不會因為瑣事對別人拳腳相加了,以後就算有人吐口水在我臉上,我也不會發怒。”
禪師笑著說:“口水自己會幹,你何必去擦呢?”
年輕人聽後不解:“怎麼能夠忍到這樣的地步?”
禪師又說:“你隻當這口水就是停在臉上的蚊蠅,不是什麼口水。這樣一來,你不就可以忍受了嗎?”
年輕人說:“倘若對方打了我一巴掌呢?”
禪師說:“就把這一巴掌當作蚊蠅。”
年輕人又發怒了,他覺得禪師說的話沒有任何道理,於是便給了禪師一拳頭。接著,他問禪師:“現在,你該怎麼辦?”
禪師說:“我的頭像石頭一般硬,沒什麼感覺。可你的手,現在不覺得疼嗎?”
年輕人頓時明白了。
年輕人起初做到的忍,不過是平常的忍耐。當禪師說“口水自會幹”的時候,年輕人便無法忍受了。實際上,他所能做到的忍,是多數俗世之人都能做到的,但想修一顆佛心,就必須達到禪師的“口水自幹,權當蚊蠅”的境界。
忍也有很大的好處,能寬其心,柔其誌,含其情,若有私意。不管怎樣說,麵對困境和挫折時,人應該先忍下來。所謂忍不可忍,是訓練智性的好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這份容人之量,隻有我們不被一時的激憤控製了自己的心性,才能獲得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