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因而造成自己的忙碌、緊張,給自己帶來很多的壓迫感。
——聖嚴法師
同樣的世界裏,有人在歌頌光明,也有人在痛斥黑暗,這讓人迷惑:為什麼相同的世界會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
對於這個問題,佛陀說:“你心裏有什麼,看到的便是什麼!”也就是說,心中有光明的人,即使麵對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也能看到世界的美好之處。而內心陰暗的人,即使是陽光普照,其內心也充滿了陰鬱。
很多人之所以看不到世界的光明,多半是因為我們沒有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是始終將自己屈身於他人的陰影之中。比如,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隻要別人有的東西,我們也渴望去擁有,完全不考慮這件東西對自己是否有用,這就導致我們貪念太勝,永遠不懂知足,所以也永遠不會快樂。其實我們都應該,學會拓展已有的美好,不去為了和人攀比而盲目追求。
有個居士對禪師說:“我已是人到中年,但是卻一事無成。看看周圍的同齡人,都是功成名就,一個個意氣風發。可我不過是個小職員,還在機關裏苦苦掙紮,根本就看不出有何發展前景。前段時間參加了個同學會,那些老同學不是官運亨通,就是財源茂盛。人家高談闊論,而我隻有賠著笑臉,偏居一隅,不知說什麼才好。我的心情怎麼能好呢?”
當時正是雨後斜陽,一道彩虹橫跨天際,禪師便指著那道彩虹問:“你看那彩虹是否美麗?”
居士點點頭。
禪師接著說:“彩虹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有七種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隻有多種色調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顏色,你又何必強求自己與他人一樣呢?別人有別人的輝煌,你有你的美麗,對於別人的優勢,你可以羨慕但不可自卑,誰都有自己的一份價值,千萬不能因他人的輝煌而貶損自己。社會本來就對小人物不重視,自己若不看重自己,又有誰會看重你呢?”
居士心中這才平靜下來。
禪師的話很有道理,人活在世上各有各的精彩。你有的東西別人不見得有,別人有的你也沒有必要去強求。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看到自己生命的精彩,就是最好的人生。
知足常樂是一種人生態度,這聽起來似乎有點消極,尤其是在這個講求效率與競爭的功利社會裏,更是顯得有點不積極,似乎有些不思進取,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知足常樂比起貪得無厭更能促進人的進步。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足,在工作中這山望著那山高,在這個公司還沒坐穩就又跑到另一個公司去了,如此的浮躁怎麼能夠促進人的進步?一個人隻有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的機會,才能踏踏實實地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幹出成績,這難道不是讓人進步的一種好方法嗎?
人不應該總是生活在攀比和強求中,要學會知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完美,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積極、快樂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