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衣惜食,非為惜財緣惜福。
——弘一大師
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我們才知道健康的身體有那麼重要;餓極了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原來一個普普通通的饅頭是如此美味;口幹舌燥的時候,一口涼水也是瓊脂玉露……對眼下擁有的東西,人們往往不會太珍惜,直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這可以說是人性的一個弱點。
我們會為得不到某種東西而黯然傷神,卻忘記了自己擁有的已經夠多。因為不知道珍惜已有的幸福,所以幸福離我們越來越遠。佛家說:這個世界上最稀有最難得的東西,不是黃金,也不是鑽石,而是好因好緣。
所謂“好因好緣”,其實每個人都曾擁有,但是由於我們不珍惜,卻讓這人生中最為寶貴的東西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要想過得幸福,就要珍惜已有的東西。你和你所擁有的東西之間是有緣的,若是對這些已經擁有了的東西都視而不見,那麼福氣將會離你越來越遠。
“福”、“壽”、“祿”三位神仙結伴到人間施舍功德。他們在一條河流邊上商量到底去幫助哪些人,突然看到河中有一片碧綠新鮮的菜葉,緩緩從上遊漂來。
“祿”說:“你們看!這河裏有片菜葉漂過,證明上遊有人家,我們不妨順流而上,看到有人家的地方便把福氣帶給他們。”
沒想到“福”、“壽”兩位卻同時搖搖頭,說:“這片菜葉既沒有壞掉,也沒有蟲子,他們竟然就這樣扔掉了,可見上麵這些人不知惜福。就算我們給他們福氣,恐怕他們也不會珍惜的,還不如給別人算了。”
“祿”一聽此話有理,便也說:“那我們還是另找人家吧。”
三位仙人正打算離開,突然看見一個人匆匆從上遊那邊跑來,問:“師父!你們看到水中的一片菜葉了嗎?我剛剛洗菜時,不小心把它洗掉了,我一定要找到它,不然實在太可惜了。”
“福”問這人:“你家中是否窮困潦倒?”
這人搖頭道:“我家雖非大富,但也衣食無憂。”
“福”接著問:“那你為何為了一片菜葉跑這麼遠,這也太不值得了!”
這人聽了“福”的話,似乎很不滿意,說:“一片菜葉看來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然而,農人曾為他揮汗如雨,蒼天曾為他潑灑甘霖,大地曾為他吐納精氣。在你眼裏這片菜葉雖然不值錢,但是在我眼裏它卻是集天、地、人之造化才孕育而生的,這樣好的東西最終能歸於我手十分不易,所以我萬萬不敢輕易舍棄!”
聽完這番高論,三位神仙互相對視一眼,決定把最好的緣分、福氣帶給這個人。
如果人人都像這位撿菜葉的人一樣,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種東西,那麼人人皆可得幸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幸福通常都產生在和他人的對比之中。比如有人常抱怨工作太忙太累,直到經濟危機爆發後,他們聽說在美國很多人失業,連一份送牛奶的工作都有無數的競爭者,由此才認知到了自己的幸福;比如有些人因生活貧困而抱怨不休,待他們看到那些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更窮的人,才認識到自己雖無錦衣玉食,卻也衣食無憂。
和別人比,雖然也能給自己帶來短暫的幸福。但是應該知道,這世界上總有自己比不過的人,用比較來換幸福,最終會把自己帶向不幸。隻有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才會感覺到自己的福氣,才會懂得惜福。
佛界很多高僧都主張惜福,包括弘一大師以及淨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師都是這樣。他們既珍惜與人的因緣,也珍惜與物的因緣。
弘一大師惜福,每次吃完飯都會用舌頭將碗舔一遍,絕對不會浪費任何一粒糧食,最後還要將開水倒入碗中,再喝下去。弘一大師穿的草鞋、衫褲五六年一換,用過多年的棉被也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
大師經常說:“生命裏的每一點東西都是上天的饋贈,能得到這些東西是自己的福氣,萬萬不可浪費。”
曾經有人給印光老法師送了一些白木耳等補品,他自己不吃,而是轉送到觀宗寺去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這麼好的補品你為何不吃?”他說:“我有吃五穀雜糧的福氣,卻消受不了如此昂貴的食物,若是享受本不該屬於自己的福氣,終究會將已有的一點點福氣也消耗完的。”
我們的生命中,值得珍惜的東西太多,豈止錢財、地位、名利,何止父母、妻兒、子女、朋友?世間萬物隻要和我們產生了聯係,就證明與我們有緣。人與物、人與人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空裏相遇,一切皆是緣,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緣分,都是惜福。人世間,唯有惜福的人才有福。因為惜福,所以懂得要尊重每一件事物,尊重每一朵花的恣意開放,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立與自由……隻有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