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欲望和煩惱成正比(1 / 2)

古人說“養心莫善於寡欲”。我們如果能把握住自己的心,駕馭好自己的欲望,不貪得、不覬覦,做到寡欲無求,役物而不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夠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了。

世間人迷惑顛倒,貪圖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他在這裏麵得到一點喜悅、安慰,他不曉得這是苦,為什麼?後麵有大苦在等著他:三途果報。

——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這番話勸誡世人:要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學會克製自己的欲望。頭腦要清醒,不能夠貪戀五欲六塵。五欲六塵不是好東西,如果心裏總想著這些,即便得到一點點甜頭,那也是過去生中修積的福報。若是沒有這個福報,你也得不到,所以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事實的確如此。當我們無法克製自己的欲望時,就會產生貪欲之心與憎恨不滿的情緒。而這些,恰恰是導致我們不快樂的根源。

人有欲望本無過錯,可怕的是欲望在心靈中滋生蔓延、難以自製,過度的欲望,便是苦海。我要讀書,讀書不是壞事,我要發財,我要談戀愛……這都是正常的,隻要不侵犯別人,不讓別人吃苦,不損人利己,就是好的欲望。另一種欲望則是壞的,過度的追求、不擇手段的索取,就是壞的欲望。

佛家認為,一個人的欲望越少、越單純,便越快樂。如果不能擺脫欲望的束縛與羈絆,人的心靈便將永無寧日。人的煩惱因欲望而來,我們若想減輕心中的煩惱,首先就應該克製自己的欲望。

有一個小孩把手伸進裝滿栗子的瓶中,他想盡可能地抓一大把。但當他想要伸出手來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這個孩子不願意放下手中的栗子,但是手又被死死的卡住,沒有任何辦法,隻好痛哭流涕。一個長者過來對小孩說:“你隻要少拿一些栗子,手不就出來了嗎?”

故事中的“栗子”就是我們的欲望,當我們被欲望折磨的時候,解決的方法很簡單——適當地放棄。對於凡人來講,完全放棄到手的“栗子”也許難以做到,但是你最起碼能懂得放棄,煩惱便會因此消失。

人生在世總難免受到各種欲望的糾纏:生欲、死欲、食欲、睡欲、情欲、權欲、金錢欲、出名欲、求知欲、事業欲、健康欲、運動欲、旅遊欲、出國欲、自我表現欲……還有很多欲望甚至難以用某一個具體的詞彙去概括。人活在如此紛繁的欲望中,如果不能克製自己,將會是多大的災難!

任何欲望,如果不能被克製的話,都可能會演變成心靈的毒瘤。星雲大師說:欲望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幻想,是空的,是你不能到達的。所以我們應該實事求是,我的能量有多少,我就擁有多少,超越了就自尋煩惱。太多的欲望就會帶來無窮的痛苦。生死、疲乏、勞累等種種煩惱,都是由貪欲引起的。倘若能夠減少欲望,順應自然而不強作妄為,身體和心靈就會安閑自在起來。

有一個人生活非常窮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這個人感覺自己的命運都是上天的不公造成的,所以每天都生活在怨恨當中。

終於有一天,佛祖來到了他麵前,對他說:“你為什麼總是在抱怨上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