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心存善念,人生便亮如日月(1 / 1)

當一個人在布施時,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夠控製自己的自私和貪著。

——萬一法師

行善是慈悲的一種具體體現,一心向善之人,都應該懂得行善。

有些人說:“我雖然也一心向善,但是無奈生活困窘,隻能勉強養活自己,那裏還有多餘的錢財去行善呢?”說這話的人一定不懂行善的真意,誰說隻有錢財的施舍才是行善?即使沒有錢,你還是有很多東西能幫助別人,一句善意的語言,幾碗吃剩下的白飯,甚至是一個友善的微笑,都可以作為一種行善。星雲大師也說:“往功德箱裏投錢是布施,在佛前燒炷清香是布施,對身邊人微笑也是布施,一句話善意的話還是布施。”隻要你有善心,願意幫助別人,一舉一動都是行善,都能帶來福報。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把金錢上的資助看作是幫助別人。隻要你的善心做出了實際的舉動,那麼隻言片語都是一種行善,都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行善的關鍵在於行善的心,而不是行善的物。行善的功德如蜜蜂采蜜,采集眾多的花粉而成蜂蜜,而對花本身並沒有損害。

所以說,行善的真意更多地體現在精神而非物質上,隻要有顆慈悲的心,肯去幫助別人就夠了,具體以什麼方式去行善其實是次要的。

有一個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顯得非常瘦弱,因為總感覺自己體質不如別人,所以他特別害怕跑步,最討厭體育課。

在一次體育課上,這個男孩的體育老師要求全班男生跑1500米,看誰能第一個到達終點。幾圈下來之後,這個男孩毫無意外地跑了個倒數第一。

當時男孩心裏非常自卑,他想:“同樣是堂堂男子漢,自己卻總是落在別人後麵,難道真的不如人家嗎?”

當你對他人和他物有真愛時,

內心才會有慈悲,

才能感受到幸福的美。

男孩的體育老師看男孩非常難過,就走過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說:“你們不要看他跑了最後,但是他其實非常有運動天賦,如果他好好鍛煉幾年,可能我也不是他的對手了。”

一句話點亮了男孩的心!從那以後,他開始喜歡上體育課,因為他體驗到了運動的自信與快樂。有些動作學不好,他回家後就偷偷地練習,為的是不辜負老師那激動人心的鼓勵。每次體育測試的時候,他也總是要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也許正應驗了那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那以後,這個男孩的體育成績開始好起來,有時甚至能跑到全班前三名。

這個男孩最終變成了一個自信而執著的人,長大後,他在事業上也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讓這個男孩子發生蛻變的,就是他體育老師的一句話。對於這個男孩子來講,這句話的意義比金錢更寶貴。所以說,一件極普通、極平常的小事,隻要你能用充滿善意的心去對待,都能找到行善的機會。真正慈善的人,不會拘泥於禮節和形式,他們會將自己的善念化為一汪清泉,讓其流進所有幹涸的心靈。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曾經在《最後一片葉子》裏講述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同樣也是一種仁慈的行善。

窮學生瓊西身患肺炎,她看到自己窗外牆上的常青藤葉子不斷地被風吹落,心中非常傷感。她甚至認為:等最後一片葉子落下時,就是自己離開人世的時候。

隔壁的窮畫家貝爾曼聽說此事後,就在一個下著雨的夜晚,用自己畫筆在那麵牆上畫下了“永遠不會凋落”的常青藤葉。

後來,瓊西的病痊愈了,但是畫家卻因為在暴雨的晚上去畫常青藤葉而感染了肺炎,不久之後便與世長辭了。

瓊西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深受感動,決心好好過完自己的一生。

一顆仁慈的行善之心有如日月,像冬天的太陽,像十五的明月,不但能為大地帶來光明,還能溫暖萬物,若能與這樣的仁慈之人交往,就如同寒冬裏受到太陽的溫暖,如同黑夜裏有了明月的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