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隻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於丹
我們有時候會有這樣一種天性,對於得到的東西,即使毫無用處,也不願意丟棄,這是人內心“占有欲”的體現。
舍,
看起來是給別人,
實際上是給自己。
不舍不得,
小舍小得,
大舍大得。
人的占有欲,很多時候是盲目的,如果我們的生命被盲目的占有欲所支配,那麼生活將因此黯淡。曾聽人說起過這樣一個捕捉猴子的辦法:獵人們在樹上掏個小洞,洞口的大小剛好能讓猴子把手伸進去,裏麵再放個核桃。當猴子伸手去抓核桃時,抓住核桃的手便無法從小小的洞口拿出來了。等到獵人來的時候,它們依舊不願放手,最終被獵人抓獲了。請不要笑這隻猴子,其實我們都曾經做過類似的傻事。
其實,故事裏的“猴子”,指的就是那些不願意舍棄身外之物的貪婪之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還少嗎?
如果不願意舍棄,恐怕每個人都會成為故事裏的“猴子”,最終掉進生活的陷阱。如果有勇氣舍棄,便意味著你將會得到更多東西。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
許多烏鴉看見蔦鳥口中有魚,便聒噪著追逐蔦鳥。蔦鳥久久不能擺脫滿天烏鴉的緊追不舍,最終因疲憊不堪而扔掉了已經到口的魚。那群烏鴉便朝著魚落下的地方繼續追逐。蔦鳥脫離了危險,在樹枝上悠閑地棲息著。
對於蔦鳥而言,魚雖然是看得見的好處,但是卻給了它看不見的煩惱,它丟掉魚換來了快樂,可謂是明智之舉。連蔦鳥都知道看得到的好處雖然有用,但是卻遠遠不如內心的快樂更珍貴。可是,我們人卻往往不如蔦鳥,因為我們太容易被看得見的好處所迷惑,而讓自己的內心背上沉重的包袱。
人們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得到幸福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舍棄令你煩惱的東西,就會幸福。舉個例子:如果你在飽受情愛的束縛,那麼舍去情愛不就得到自在了嗎?如果妄想是虛妄,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實了嗎?如果掛礙是痛苦,舍去掛礙不就能得到輕鬆了嗎?
人的苦惱不是由於想要的得不到,而是因為沒用的丟不掉。能看破這一層,也就領悟了星雲大師“舍得”的真意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還是有太多的舍不得,家庭愛情舍不得,名譽地位舍不得,金錢欲望舍不得。作為一個凡人,將這些東西統統舍棄是不現實的,但是最起碼應該知道,舍不得的東西越多,你失去的東西越多,煩惱也會越多。
我們都羨慕神仙好,但是神仙在修行之前如果不能割愛舍親,怎麼能出家學道?怎麼能雲遊四海、弘法利生呢?我們都想名留青史,但是哪個古聖先賢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果不能舍己為人,又怎麼能名垂千古、流芳青史呢?
佛陀說:“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為他能夠割肉喂鷹、舍身飼虎,所以才能成就佛道。雪山童子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因為他能舍身為道,終能如願得道。一個人如果不能舍去陳舊的陋習,如何能更新、進步呢?所以,做人應該有自己的方向和重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常常檢查一下自己的行囊,看看有沒有什麼包袱是與自己無關的,如果有,請毫不猶豫地將其舍去。
總之,以舍為得,妙用無窮。我們要能學習舍的性格:無論是金錢物質還是知識技能,都能將其舍給別人。對於那些不好的東西,我們則要果斷地舍去,當我們把煩惱、悲傷、無明、妄想都舍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的一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