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留一條路給別人(1 / 2)

做人要有愛。什麼是愛?寬恕就是最好的愛。一個人的寬恕,可以拯救一個人;集體的寬恕,則可以美化一個世界!隻有寬恕,才能以更好的姿態繼續生活。如果不原諒他人的過錯,心靈就會被怨恨所占據,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學會寬恕,也會讓自己很幸福。

在交往中應自尊而不驕傲,尊重別人而不諂媚;批評別人以精誠相待、忠言誘導;受人批評應虛心誠懇,即使對方有所偏頗,也不耿耿於懷。

——虛雲法師

有人總在“利益衝突”中活著,他們把生活看成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在這種戰爭中隻有一個贏家,“不成功便成仁”。

生活果真有那麼可怕嗎?利益攸關的兩個人,難道注定要分出高下才能結束爭奪?有沒有一種方式,能避免生活的“戰爭”,讓我們都成為贏家?

世界上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循環,善惡好壞、吉凶禍福都是其來有自,如能明白因果,知道人生的究竟、本末,便能不怨天尤人,自在生活。反之,不能認清世間實相,不能明白因果道理,不能圓融人我關係,不能了知眾生同體,這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好鬥的人永遠都是既傷害別人,又不能給自己帶來好處。隻有那些善於“妥協”,能在關鍵時刻讓一步的人,才能實現雙贏。

在生活中,“妥協”是利眾的前提,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人和人之間如果出現了分歧和爭端必須要去解決,此時“妥協”雖然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沒有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實質性辦法之前,相互之間一味地胡攪蠻纏,一味地特立獨行,隻能讓問題更嚴重化。這時候如果有一方選擇了暫時的讓步,雖然不見得能立刻將問題化於無形,卻能最大限度地穩定局勢,不會產生更進一步的負麵效應。

妥協,絕非是無能,而是一種智慧的修養。真正的妥協也不是無底線地放棄自己的原則,一味地讓步,而是一種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裏的智者,都懂得在恰當時機接受別人的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離不開大眾,靠的是理性做事,而不是意氣用事。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為了達到主要的目標,成全利眾,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作適當的讓步。

美國著名談判藝術專家羅傑道森曾經遇到過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家公司的商務宴請,當時他和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聊天。突然,一個地區經理怒氣衝衝地走過來對總經理說:“我不知道公司是怎麼想的,我們部門最優秀的一個提案居然沒能獲獎,我手下的員工們為了這個提案付出了所有的心血,我以後還怎麼激勵他們?”

總經理見對方如此無禮,馬上就針鋒相對地回應道:“那是因為你們的報告晚了整整七天,你明白嗎?”於是兩人吵了起來。

兩個人針對一個簡單的問題居然一吵就是20多分鍾,到最後兩個人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爭論的焦點也早已偏離了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