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都是身外之物惹的禍(1 / 1)

淡定,是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是放鬆自如、從容冷靜的勇氣,是不急不躁、不溫不火的原則,是一種秋風過麵、靜若處子的風度,更是蘭心傲骨、心懷坦蕩的修養。守住自己的平淡,守住自己的生活,就能收獲幸福。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裏?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

——於丹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不淡定?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人都有認為人的種種情緒都是由外界引起的,因物而喜,因己而悲。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在我們的生命體驗中,常常會“因物而喜”。在得到一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會欣喜若狂,失去時則會悔恨不已;在看到不平事時,我們會憤怒;相反,看到歡樂的事情時我們則會喜悅。唯物主義說:物質決定意識。人是因為物質而影響意識,人的情感也總是因為外物而產生喜怒哀樂。

但是,如果我們的心總是被外物牽動,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和立場,那麼難免會陷入憂愁。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那些因為獲得了錢財而高興的人,他們更容易陷入沒錢的困惑;喜歡漂亮衣服的人,總會因為沒有合適自己的衣服而苦惱。所以,當你把自己的情緒完全依附於外界時,或許會感覺到短暫的快樂,但是也容易產生更深的苦惱。

小張是一個五星級賓館的廚師,相貌不錯,人也隨和。他與自己的女朋友丹丹在經過六年的愛情長跑之後,終於準備起了談婚論嫁的事。

丹丹就結婚的事情去詢問父母的意見,丹丹父母對小張倒是不排斥,但是他們覺得,小張的文化水平低,自己的女兒可是堂堂的本科生,小張要想娶丹丹,還得再表示表示。所以當小張向他們提親的時候,老兩口一口答應了。但是等到小張萬事俱備,隻欠婚禮的時候,丹丹的父母卻突然到了“未來女婿”的家裏,說要和小張父母好好談談。

見到小張的父母之後,丹丹的母親說明了來意:“兩個孩子的婚事,我本來是十分同意的,但是聽說你們兒子隻有高中文憑,是嗎?”

小張的父母回答說:“是。”

丹丹的母親接著說:“我們家丹丹可是堂堂的名牌大學本科生啊。”自說自話了一番之後,笑臉盈盈地說:“親家母,小張的學曆低點倒是也沒什麼,不過總歸還是有那麼一點點……”

小張的父母早就聽出丹丹母親意有所指,就直截了當地問:“你說這該怎麼辦吧。”

丹丹的母親笑著說:“那您這邊就多出點彩禮?”

小張的父母這才明白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心裏雖然很不高興,但還是耐住性子問:“還要加多少?”

“50萬。”

50萬!對於小張的家庭來講,這顯然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小張的母親就說:“你們這不是難為人嗎?我們怎麼可能拿得出這麼多錢?”

但是丹丹的母親卻不依不饒,說:“如果你們不給加聘禮,婚禮就取消。”小張的父母聽了這話,也頓時發怒道:“取消就取消,別以為我們家小張除了你女兒就再找不到女朋友了!”

最後,一場好好的婚禮就這樣不歡而散了。而渴望從小張父母那裏獲得更多錢財的丹丹父母,最終是雞飛蛋打。

這是一個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故事。本來是一樁美好婚姻,卻因為丹丹的母親貪圖金錢而變成了一場鬧劇。破壞這場婚姻的,到底是金錢還是被放縱的欲望?相信所有人都知道正確的答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絕對不能因為外界的幹擾而背離了做人的原則,否則將追悔莫及。

通常,人的喜怒哀樂是對外物的一種反映,但是我們應該嚐試著讓自己的情緒掙脫外物的困擾,因為真正的快樂絕對是發自內心的,也隻有發自內心的快樂才是最永恒、最寶貴的。也許我們不能做到完全不被外物所誘惑,但是要嚐試著能把這種消極的負麵影響降到最小,善於控製自己的思想,把握自己的心理,轉化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盡量不被自己所困擾,盡力擺脫外界的誘惑,這才能獲得心靈上的真正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