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中無一物,便不再有“怕”(2 / 2)

王子頓悟了。

悉達多王子最後也走上了修行之路,並創立了佛教,他就是佛教中至高無上的如來佛主——釋迦牟尼。

佛祖也曾心生畏懼,但是他最終放下了自己心中的怕。由此可見,無謂的怕是我們提升自己人生境界時所遇到的第一個阻礙,如果放下了,我們將獲得更好的心態和生活。

生活原本就是五味俱全,有順境歡喜,也有逆境險阻。身處順境之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切似乎來得都很容易,此時人的心境也是積極的,對眼下的境遇感到滿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是充滿希望。然而,在身處遍布荊棘的逆境時,麵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人不禁會心生畏懼,擔心失去自己擁有的一切,擔心捉摸不透的明天。

然而,在佛家看來,生活中這一點點艱難險阻其實沒有什麼好怕的,生命中也不過就是兩種事:一種是可以解決的,另一種是無法解決的。可以解決的事沒必要怕,無法解決的事怕也沒用。有什麼可怕的呢?

想要獲得人生的安寧,我們就要學會放下“怕”。

放下對磨難的“怕”。人一生要經曆很多考驗,貧窮、事業不順、愛情受挫、受人傷害、失去尊嚴都可以看做是命運對人的考驗。而一個人隻要立誌發願,任何逆境都沒有通不過的。

放下對他人的“怕”——都說做人要講道理,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和你講道理。生活中,你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的確是不明事理,甚至對你抱有偏見,說一些諷刺、貶低的話,做一些擠對你的行為。對待這樣的人,對待他的言行,不必害怕,更不必費勁唇舌地解釋。隻要自己問心無愧,沒有損害公道正義、他人利益,任那些偏激的人曲解你、批評你,不必放在心上。當你放下這些顧慮,你就不會因此感到害怕,更不會受其困擾。

放下對自己的“怕”——有人經常抱怨自己缺乏智慧,天資不夠,所以根本無法獲得別人的重視。其實,這世間大部分人在智慧上都是平等的,隻要肯下苦功,笨鳥也能先飛,更何況我們本身就無不及他人之處,“人以一之,我十之”,還有什麼事情不能成功呢?曆史上有很多人年逾花甲才考取進士,就是現在,也有一些白發老人還在上大學,所以隻要勤學,天資也不能決定人的一生。

天地輪回,善惡有報。其實我們生於世間本來就該無所畏懼,放下心中的怕,一定會獲得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