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人生的實相,人之所以會有痛苦,是因為害怕的事情太多,怕被偷、被搶、被傷害,乃至怕沒有錢、沒有工作、沒有兒女老婆……因為所怕的事情很多,多數人活在不安的恐懼之中。
——星雲大師
但凡心中有“礙”,大多是由畏懼而生,是因為我們有“怕”。
有“怕”不見得是壞事,做人難免會有所顧慮。但是如今,我們卻為一些身外之事惶惶不可終日,怕沒錢、怕失業、怕被人算計、怕飛來橫禍……太多的事情讓我們“害怕”,從而無法獲得安寧。
關於這些塵世俗事,佛家開釋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謂的害怕,正是因為心中有事,心中無一物,哪裏還會害怕呢?
想要放下心中的“怕”,就必須讓自己心中無事。我們也許永遠達不到佛祖那種“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但我們若能遇事稍微“想開一些”,就可以將心中那些令人“害怕”的事物都清除出去。
人人都曾有過恐懼,就連佛祖也不例外。
佛祖本是一個國家的王子,名叫悉達多。他生於皇室,但是對皇宮裏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非常厭惡,就經常帶著一些隨從出宮去遊玩。
一日,悉達多坐著七寶輪車,到宮外遊玩,在城東看見一位老人,傴僂曲背,手扶竹杖,舉步艱難,猶如蟻行。悉達多王子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老去,到時候自己也將是這副模樣,於是心中便非常煩惱。
又一日,悉達多從南門出遊,看見一個病人,麵色萎黃,形容枯槁,氣喘呻吟,痛苦萬分。悉達多王子非常可憐這個人,但是他也知道,自己也許有天也會病倒,所以心生恐怖。
又有一天悉達多王子從西門出遊,看見一個去世了的人,直挺僵臥,淤血流溢,臭積難聞,他全家老小都號哭著給他送葬。悉達多王子又有感於心,惶恐苦悶。
因為悲憫世人,也害怕自己有一天會如同那些人,陷入病痛死亡之中,所以心中時常堆滿愁緒。
一次,王子去請教一個修行的人,問:“人在這世上,生老病死無可抗拒,怎麼能心安呢?”
修行者笑道:“既然你知道無可抗拒,為何還來問我?”
王子雖然不解,但是看到說完話就閉上眼睛的修行者,也不敢再問什麼了。
回家的路上,王子一直在思量修行者的那句話:既然你知道無可抗拒,為何還來問我。心中暗想,正因為無法抗拒,我才去請教,是不是對於他來講,這也是無法抗拒的呢?
想到這,王子心中似乎有一道曙光照了進來:是了,是了,生老病死我抗拒不了,他自己也抗拒不了,全天下人都抗拒不了。既然我們都無法抗拒,我又何必因為這些事情害怕呢?我為什麼還要因為害怕而憂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