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緣起(一)(1 / 2)

誰是科幻星空亮起的第一顆明星?是誰在什麼時候唱起了第一首科幻之歌?令人尷尬的是,對於科幻小說的緣起,一百多年以來,科幻界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就讓我們一起逆流而上,回溯那淹沒在曆史深處的源頭吧。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大概4000年前,在亞洲西部,富饒的兩河流域生活著智慧的蘇美爾人。國王吉爾伽美什的英雄事跡很早就在人們口頭流傳。公元前16到17世紀之間,吉爾伽美什的故事被文字記錄下來,並被鐫刻到泥版上。19世紀中葉,考古學家在古巴比倫王國的廢墟裏,挖掘出了12塊泥版。到20世紀20年代,泥版基本複原,翻譯和注釋也相繼完成。人們驚訝地發現,泥版上共3500行詩句,記載著吉爾伽美什的所有英雄事跡。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就此璨然現世。

在詩中,吉爾伽美什是半神半人的英雄,最初是一個暴君,在遭遇神製造的對手恩奇都之後,他一改以前的殘暴;和恩奇都聯手,製服了禍害一方的雄獅,戰勝了山林怪獸洪巴巴;他的神勇贏得了愛之女神伊什塔爾的青睞,但他拒絕了;他在神的啟示下躲過了洪水大劫難;他尋找長生不死的仙藥,還曾下到冥界與亡靈對話……

這部氣勢恢宏的英雄史詩,反映了上古人民與自然搏鬥,探求自然規律與生死奧秘的過程。在後來出現的希臘神話故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民間傳說中均可見到它的影子,就連《聖經》也不例外。《吉爾伽美什》有很多與《聖經》相對應的地方。學者S.N.克萊默證實,《聖經》並非原創,而《吉爾伽美什》就是其主要原型。伊甸園、夏娃的誕生、偷吃善惡果、大洪水、在神的啟示下躲過洪水劫難等故事都源自於《吉爾伽美什》。

《吉爾伽美什》矗立在曆史的源頭,為世界尤其是西方文學體係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科幻小說也是其中之一。對科幻來說,《吉爾伽美什》在提供了無數故事素材之外,還為西方奠定了富於幻想的傳統,這對後世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的誕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同樣處在曆史源頭的《山海經》,就沒有能夠在中國曆史中起到這樣顯著的作用。)

有了源頭活水,剩下的事情就是開掘。

第一個科幻雛形由古羅馬時期的無神論者盧奇安(Lucian)所創作。約公元120年,他出生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薩莫薩塔城,父親是一個貧苦的手工業者。他年輕時曾被送去學習雕刻,後來致力於研究演說術,曾在小亞細亞、希臘、意大利等地周遊和講學。在演說術方麵取得相當的成就之後,他對這種職業感到失望,轉而研究哲學。約公元165年以後,他在雅典居住過一段時間,晚年移居埃及的亞曆山大城,曾任該城的法官,大約在公元180年去世。

盧奇安的作品很多,《真實的故事》(TrueStory)是其中之一。這個用第一人稱寫成的長篇故事“頗具科幻小說的特征”(詹姆斯·岡恩語)。在故事中,“盧奇安”越過大西洋去旅遊,經曆了一連串令人難以置信的曆險。其中月球之旅使“盧奇安”成為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同時也是故事裏最科幻的部分:

主人公和他的帆船被一陣大風卷上半空,飛了七天七夜,就到了月球。那是一個圓形的大陸,懸浮在天上。那裏有人居住,有國王,有士兵,生活著大量的“地球移民”。國王安狄米恩就是從地球上來的,他正忙著和太陽人爭奪“啟明星殖民地”。

除了自身的十萬兵馬,他還從北極星座搬來盟軍:蚤載弓箭手三萬名,禦風兵五萬。蚤載弓箭手因為騎在巨蚤背上得名—每隻跳蚤有二十頭大象那麼大。禦風兵是地麵部隊,雖然沒有翅膀,卻能在空中滑翔,作戰時主要充當機動部隊。

備戰完畢,安狄米恩命令當地的蜘蛛—它們數量眾多,個頭龐大,每隻都有愛琴海上的島嶼那麼大—用蛛絲在月球和啟明星之間架起空中通道,然後大部隊通過蛛絲橋,浩浩蕩蕩開到啟明星。

敵軍方麵,太陽人的統帥叫法厄同,麾下有螞蟻騎兵、飛蚋騎兵、空中跳蟲兵以及蘆稈蘑菇兵,總數在20萬以上。

第一次交戰,月球人大勝,修建了兩座紀念碑來慶祝。不料,太陽人的盟友,來自黃道帶的雲天半人半馬騎兵突然出擊,月球人慘敗。雙方簽訂和平協議,結束了這一場宇宙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