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廣西平叛太輕鬆(3 / 3)

長時間生活在深山中,瑤民們也發展了自己的優勢。他們身手靈活,上山下坡如履平地,他們的殺手鐧是弓箭,箭一般都是喂了毒的,沾上就無藥可治。

八寨顧名思義,是距斷藤峽三百多裏的八個瑤民村寨的總稱,這裏的情況與斷藤峽類似,是瑤族大量聚居的地方。當地土匪和朝廷大玩遊擊戰術,大規模官軍過來時,他們就提出招安,而官軍撤走時,他們又繼續搶劫燒殺。

因為這兩個地方地形複雜,環境惡劣,變數太多,內地過來的平叛官員都不願蹚渾水,他們總是向朝廷提出用安撫手段解決。這幾年,錢沒有少花,但這些人一點也不安分。他們甚至摸到了朝廷的命門:我先故意把事情搞大,你肯定要帶錢帶物來招安,我收了財物,消停一陣子,然後再給你搞更大的破壞,讓你再拿更多的錢來哄我。

堂堂官府,居然被一幫沒文化的土匪玩弄於股掌之中,不但很沒麵子,也產生了很壞的示範效應。王陽明決定,必須為當地百姓除去這兩大禍害。

在處理完思田事件之後,王陽明就向朝廷寫信,要求辭職回家養病。但內閣的領導們似乎對他過於害怕,擔心他離開廣西就要進京發展,死活都不肯答應。按他們的如意算盤,就讓王陽明一直待在偏遠的廣西,省得他給我們美好的生活,再添什麼亂子。

王陽明這次請辭,更多的是做給土匪們看的,朝廷不放他,正好滿足了他的心願。

他故意放出風來,說自己身體很差,隨時有可能離開廣西。就是想讓八寨和斷藤峽的山賊們都放下心來,放鬆戒備。

他以四省提督的名義,命令湖廣來的軍隊準備回,不打仗了,你們不用留在廣西,早點回到家鄉吧。

同時,他把盧蘇、王受叫來,給他們悄悄布置了任務。

兩人聽說有仗可打,都非常高興,自己剛剛投降,怎麼著也得納個投名狀吧。他倆齊聲說:“撫台放心,我等一定做好。”

王陽明一再叮囑,要行動隱蔽,切勿走漏風聲。

轉眼到了嘉靖七年七月,一年中最熱的季節。

鏡頭切換到了思吉,這是八寨中的一個寨子,典型的瑤民村落。

太陽就要落山了,夕陽的餘輝給大地鋪上了一層溫和的金色。山區的氣候相當涼爽,瑤民們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一邊喝著自製的米酒,一邊聊著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東家新添了一個胖小子,西家的閨女又到了出嫁的年齡,哪裏的獵人又被毒蛇咬了,哪裏的土司又被人敲了竹杠……他們時不時露出爽朗的微笑,臉上的表情真實而又自然。誰又能夠相信,他們扛起鋤頭就是樸實的農夫,舉起標槍就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呢?誰又能夠相信,他們打劫的時候,會把婦女和嬰兒也殘忍地殺死,甚至剖開孕婦的肚子呢?誰又能相信,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聊天,最後一次看到美麗的夕陽呢?

突然之間,刺耳的炮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突如其來的大火在他們身後蔓延。有人發出了尖叫:我家的房子著火了,我得回去看看。可還沒等站起身,隻見寒光一閃,他的腦袋就滾出去了好遠。

成群結隊的官兵殺了出來,他們先射出了一排排的火箭,把寨子變成了一片火海,隨後手提鋼刀和長矛,滿世界追殺從大火中倉皇逃命的瑤民,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他們的眼中已經不是活人,而是一個個天賜禮物,能給他們帶來賞金的戰利品。

思吉的悲慘一幕,不過是官軍清剿八寨的一個小小縮影。擔任主攻任務的,就是剛剛接受招安的盧蘇和王受。

招安之後,兩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挨打,第二件事是解散軍隊。他們的部下號稱七萬,實際人數其實隻有近兩萬。在王陽明的指導下,他們大張旗鼓地裁軍,一批批地送別弟兄們複員返鄉,一場場地發表送別演說,一回回地喝分手酒吃散夥飯,一次次地當場流下難過的淚水。而實際上,他們裁掉的都是些老弱分子,戰鬥力最強的一萬人都被留了下來,而這些人,就成為攻打八寨的主力。

王陽明讓盧蘇、王受的隊伍突前,而讓布政使林富、副總兵張佑帶官軍進行第二輪打擊。

在攻打八寨的同時,乘船撤往湖廣的軍隊,也在參議汪必東、副使翁素和僉事汪溱等人率領下,突然向斷藤峽發動了進攻。情況極為類似,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瑤族山賊被逼上絕路,他們全家齊動員,想利用複雜地形做掩護,和官軍死磕到底。但官軍們早就找來了熟悉環境的向導,又有更先進的武器和重金許諾,山賊們豈能是對手,斷藤峽的叛亂之根,真的要被徹底打斷了。

都說險要之地,攻的一方要吃虧,守的一方占便宜。但王陽明卻用自己的行動,完全打破了這個規則。從贛南開始,他收拾的山賊團隊個個都有懸崖和大河做屏障,個個最後都死得很難看。這一次,當然也不例外。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斬首三千餘人。將這兩處匪巢連根鏟除。

廣西的捷報傳到京城,滿朝文武的反應都幾乎一致——難以置信。朝廷征討盧蘇、王受好幾年,損失了不少人馬,花掉了數萬兩軍費,王陽明不用一兵一卒就把他們搞定了;朝廷在八寨、斷藤峽花費了大量財物進行招安,那裏的瑤民卻是忽降忽叛。而王陽明卻給他們來了個地毯式的清理。這兩處危害廣西百姓數年的匪患,幾乎被徹底根除。

美女總是讓人惦記的,英雄總是受人忌憚的。王陽明的文治武功,讓嘉靖皇帝感到的不是開心,而是擔心。這樣的人一旦放入京城,還不得和曹操、桓溫一樣。

內閣和六部首腦已經分成了兩派,楊一清和桂萼等人清楚,放王陽明進京,他們的位置就有保不住的風險,而張璁則希望能把王陽明拉進內閣,擠走首輔楊一清,由自己取而代之。

每個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盤,每個人都想利用王陽明,但每個人都對王陽明不放心。他們又想出了什麼新花樣,來對付這位大明軍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