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一生俯首拜陽明(1 / 3)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嘉靖七年(1528)年九月初八,朝廷派出的特使馮恩來到了南寧,帶來了朝廷對王陽明的親切問候。

聖旨對王陽明平定思、田之亂進行了嘉獎,並發放了一份大禮包:賞銀五十兩,絲四匹。在南贛,王陽明剿滅了那麼多山賊,才總共得到了四十兩白銀獎勵。相比起來,朝廷這次的行動算是大手筆了。王陽明聽說聖旨到,掙紮著從床上站起來,堅持要行跪拜大禮。

不過還有更搞笑的事情。聖旨中居然對平定八寨、斷藤峽的事情隻字未提,似乎在警告王撫台,沒有懲辦你的自作主張,已經是格外開恩了!王陽明又怎麼可能看不出這一點呢。

馮恩隻是個兩年前剛中進士的職場新人,朝廷派他做特使,足以說明對王陽明的廣西平叛成果相當不重視。但馮恩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請求王陽明收他做弟子,王陽明被其誠意打動,終於答應了。他也就榮幸地成為了王陽明最後一個學生。

到了十月初十,王陽明又在病榻上提起筆,寫下了《乞恩暫容回籍就醫養病疏》。他再一次強調了自己的病情,肺病已經讓自己不堪折磨了,來南方後又中了炎毒,一遇到濕熱天就發作。渾身潰爛。隨行的醫生無法忍受南方的氣候,先回老家了,無人給他治療。希望朝廷允許他立即返回家鄉養病。

將近三個月過去了,王陽明盼星星盼月亮,還是沒有盼來朝廷的回複。誰讓他過去十年屢屢上書請辭,然後又表現得比正常人更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呢?嘉靖皇帝和內閣官員們難得地達成了共識,讓王陽明在廣西多待一段時間。

王陽明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還想再回山陰,最後再看一眼自己住過的房子,院前栽下的花草,和那些一直掛念自己的弟子道個別,也許最重要的是他太想聽兒子正聰叫自己一聲父親了。死在這裏,他實在於心不甘。

從廣西回鄉,漓江是必經的水路。沿途美妙的風景,王陽明已經無心也無力欣賞了,他隻想早早回家。可考慮到他的身體狀況,船家根本不敢把船開快。不過有一天,當別人告訴他,前麵就是以馬援將軍名字命名的伏波山,山上有伏波廟時,他突然精神振作,下令停船上岸。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

他的思緒,一下子回到四十三年前,回到那個夢境中。沒錯!大殿的布局,塑像的朝向,侍衛的人數,案前的香火……都和夢中幾乎一模一樣。

而他的一生經曆,他成就的輝煌,他遭受的陷害……和伏波將軍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他感慨道:“我十五歲夢到伏波將軍,今天所見,宛如夢中,人生出處豈是偶然!”

在這裏,他揮筆寫下了一首詩:

四十年前夢裏詩,此行天定豈人為。

徂征敢倚風雲陣,所過須同時雨詩。

尚喜遠人知向望,卻慚無術救瘡痍。

從來勝算歸廊廟,恥說兵戈定四夷。

到了增城(今屬廣州),他參拜了六世祖王綱的廟。王綱生活在元末明初,和大明開國第一謀臣劉伯溫是好朋友,劉伯溫推薦他入朝為官,擔任兵部侍郎。在處理苗民兵亂時,王綱死在了增城。

王陽明的學生王大用此時擔任廣東布政使(副省長),火速從廣州過來陪同他北歸。王大用知道老師的情況,悄悄命令將上好的木料裝上船。王陽明對自己的情況也很清楚。在一次談話中,他突然問自己的學生:“你知道孔明托付薑維的故事嗎?”

王大用的眼淚馬上就流了下來。

前麵就是梅嶺,過去之後就是江西,王大用吩咐用竹轎抬著老師,小心上山。正是隆冬時分,積雪濕滑,山路非常難走,侍衛們小心翼翼地走在濕滑的山路上,王陽明坐在轎子裏非常著急,他是真擔心,自己趕不回去了。

終於過了梅關,來到了江西地界。在贛江碼頭,王大用把老師送上船,眼含熱淚話別。王陽明已經站不起來了,他吩咐快速前進,十一月二十五日,船到南安(今江西大餘),這是十年前,他擔任南贛巡撫時管轄的八府一州之一。

他有兩個學生在當地任職。推官周積和贛州兵備道張思聰,得到消息後火速趕來。

見到兩人,王陽明來了精神,居然從床上坐起來了,兩個學生都非常緊張,他卻笑著問:“你們近來的學業進展如何?”全然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

“學生還在繼續攻讀。”兩人更關心的是,“先生的身體,可否有所好轉?”

“我的病已經無藥可治了,現在沒有死,隻是元氣還沒有盡罷了。”王陽明的臉上依然帶著笑容。麵對死亡,他真的這麼從容嗎?不一會兒,他突然閉上了眼睛,難過地說:“我平生的學問才有所成就,還沒有和同道中人好好分享,這樣走我實在不甘心!”

這,才是他真實的想法。

每個人都隻有一次生命,每一個生命都不能清零重來。盡管活著有太多痛苦,太多煩惱,太多無奈,太多不甘,當我們真的要告別這個世界時,還是那樣的依依不舍。其實,不要追問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存在,就是最重要的意義。

十一月二十九日,船到青龍鋪。王陽明讓人把周積叫進來。

他慢慢睜開眼睛,平靜地說:“我走了。”周積跪在床邊泣不成聲:“老師,您……您有什麼話要交待?”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這是王陽明留給世界的最後八個字。

這一刻,大約是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辰時,公曆1529年1月9日8點左右,孔子之後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了思想。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世界上沒有永恒不滅的肉體,也未必有永遠不滅的靈魂,但是,世界上真的有永恒不滅的思想(前提是地球沒有毀滅,人類沒有消亡)。

孔子、柏拉圖、西賽羅並沒有死,在這個越來越擁擠的星球上,每天都有無數人和這三位大師進行精神交流。當然也有無數人,靠解讀他們的學說來養家糊口。

王陽明同樣沒有死去,過去的五百年間,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幾乎沒有一天不受到他的影響。